友快網

導航選單

【園長篇】帶娃玩公園的經驗,這些方法讓你的公園升級得更快!

很多城市都會有環境比較好的公園,相信很多朋友都去過。很多人都是在茶餘飯後選擇和家人一起在公園遛彎兒、跑步或者領著娃來玩耍,

有沒有可能把普通的逛公園“升級”成更有趣有料的散步呢?

今天,我就結合自己多年帶娃玩各種公園的經驗,跟大家分享一下。

雖然我文中介紹的是北京的公園,各地的物種會有差異,但

基本的觀察邏輯和遊玩邏輯是一致的

,大家可以去自己家門口的公園,按照這些指示去尋找和探索。

帶孩子一起觀鳥

在北京的公園裡,綠油油的草坪上常能看到的鳥類有

喜鵲

戴勝

烏鶇

喜鵲是中國分佈最廣、最常見並且知名度最高的鳥類,無論童叟皆知其名。它常邁著方步,在草叢中巡視;戴勝頭戴著華麗的“頭冠”,還有長長的嘴,很多人將其誤認為啄木鳥,我們常能看到它在草地上捉蚯蚓和其他小昆蟲。

戴勝

烏鶇是個音樂家,能學其他鳥類鳴叫,還善於模仿聽到的其他聲音,比如汽車、口哨聲等,從而落了個“百舌鳥”的渾稱,雄性的烏鶇身披一身黑亮的外衣,只有眼圈和喙是亮黃色的。

烏鶇

很多人會將其誤認為烏鴉,而烏鶇名字中的鶇字也與鴉字有些相似,所以有些語文老師也將烏鶇誤認為烏鴉,但是爸爸媽媽可以提前做一些功課,告訴自己的孩子不要搞錯哦。

在湖邊的蘆葦叢中,我們常能看到一群群“大鳥”飛往蘆葦蕩和樹林中,這些大多是飛往樹林中過夜的蒼鷺。

蒼鷺

蒼鷺俗名“長脖老等”,主要吃小魚,也吃昆蟲、蜘蛛、青蛙、蚯蚓等小動物,它常站在水邊一動不動,等著有魚游過來,一旦進入又尖又長的鳥喙的“射程”之內,蒼鷺就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將魚兒捉住吃掉。

帶孩子觀察水生動物

在池塘的水邊,能看到不少的小魚,在水草密集的地方,可以找個小樹枝,輕輕撥開水草,讓孩子和我們一起尋找水裡的小魚。

這裡要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不要太靠水,不要走入湖邊沼澤地。

我們在北京的公園裡常能看到一種原生小魚,就是圓尾鬥魚。

這是在北方一種比較常見的小魚。因其長期生活渾濁或者溶氧量較低的水域中,它演化出名為“鰓上器”的這一器官——這是由第一腮弓的上鰓骨及舌頜骨等器官增大面積而形成的粘膜組織,在其上有非常豐富的毛細血管,狀如迷宮,故而也被稱為“迷腮”。

圓尾鬥魚透過迷腮可以作為輔助呼吸器官,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氣。圓尾鬥魚在每年繁殖期雄魚的體色會非常豔麗,並且會守護自己的領地,如果有其他雄魚入侵會毫不留情的迎擊,鬥魚之名也因此而來。

圓尾鬥魚

在繁殖期,圓尾鬥魚雄魚會在水面上吐出一堆堆的泡沫,而雌魚將卵產於這個泡沫築成的巢中,雄魚會在巢附近守護卵,照顧魚卵孵化。

帶孩子一起觀察蟲子

在水草從裡,除了見到小魚,

還能見到各種各樣的“怪物”——孩子往往會對形態奇異的這些怪物產生濃厚的興趣。

如果父母能提前瞭解一些怪物的知識,就能讓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

“你看不見我,看不見我~”圖片:Neil Phillips / British Dragonfly Society

比較常見的一種怪物蟲子,就是蜻蜓的稚蟲-水蠆。

父母們可能在自己小的時候見到過它們,可以和孩子一起觀察,順便講講自己童年時候經歷的趣事。

在奧森的水草從裡,最常見的就是

碧偉蜓的稚蟲

碧偉蜓是北京市區常見的蜻蜓中最大最好看的一種,成蟲身體呈綠色,雄性尾部有亮藍色色斑,在北京土語中被稱為“老杆兒”,而雌性則被稱為“老籽兒”。

碧偉蜓會將卵產在池塘中,卵孵化以後的稚蟲被稱為水蠆(chai),水蠆有能夠彈射出來的大顎,有了這個利器,它就趴在水草上,將路過的小魚小蝦等水生小動物一下子抓住,送到嘴邊吃掉。

碧偉蜓。圖片:Alpsdake / wikimedia

每年5月中旬開始,成熟的水蠆就開始準備最後一次蛻皮,結束在水下的蟄伏,要飛向天空。它們會選擇晴朗無風的夜晚,順著蘆葦杆向上爬出水面,在凌晨時分水蠆將身體從舊的外衣中緩緩的抽出,待翅膀完全伸展開,它就開始了新生。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樹林裡,“季鳥猴兒”也叫“知了猴兒”,就是蟬的若蟲,從土中爬出,爬到樹幹上準備著褪去舊的外衣,迎來一生中最絢麗的篇章。

在北京土語裡,蟬被稱為“季鳥兒”,北京市區常見的四種蟬在奧森的樹林中都能見到:

最早出來的是蟪蛄,這是一種小個兒的蟬,身體是灰褐色,翅膀上還帶著花紋,看著土不拉幾的。5月中旬就能見到蟪蛄羽化,但到天一熱它們就會蹤影不見。

蟪蛄蛻皮

另一種常見蟬是蒙古寒蟬,身體是綠色的,叫聲聽起來像:“伏天~伏天~”,故而在北京土語裡就叫他伏天。

最大的一種蟬是黑蚱蟬,北京土語裡叫它們“麻季鳥兒”,它們也是市區最常見的一種蟬,叫聲特別大,經常趴在大家窗外的樹枝上叫喚,吵得人們睡不著覺。

還有一種俗名叫“英嗚哇”的蟬,個頭兒也不大,身上有白色的條紋,蛻皮的時候晶瑩剔透,特別的好看。

如果是天黑後逛公園,建議大家和孩子一起帶上手電筒,尋起找季鳥猴兒,也可以聽聽現在鳴叫的是哪種蟬,媽媽和寶寶一起比一比誰辨的更準

——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親子活動。

一起偶遇小獸

很多公園因為面積較大,自然保護工作做得好,還

經常能遇到一些水泥叢林中看不到的小動物

——

每次“狹路相逢”,都會讓孩子們很驚喜

這時候,父母可以順帶講講民俗文化中,關於小動物們的傳說。

比如在老北京的民間傳說中,就會把四種常見的小動物成為“紅黃白柳”四大仙兒,分別對應的是赤狐、黃鼬、刺蝟和蛇。我以前帶娃在奧森跑道遛彎的時候,就經常能邂逅四大仙中的黃白二仙兒了。

這些小動物們的身影在城市裡已經難得一見,但作為80後的我們,小時候常能聽爺爺奶奶給我們講各種各樣小動物們的傳奇故事

遛彎的輕鬆氣氛裡,可以把這些充滿想象力的傳奇傳遞給孩子。

常見的小動物中,刺蝟是雜食動物,只要能吃的東西都來者不拒,但它們更偏愛肉食,尤其愛吃蝸牛和各種大型昆蟲,也會捉小型的蜥蜴和蛙類,甚至能捕食小蛇、小鳥和老鼠,野外的刺蝟會吃水果和植物的根莖。

但我發現生活在奧森公園裡的刺蝟會經常去翻垃圾,撿些人類丟棄的殘羹剩飯,甚至還有一些膽大的刺蝟會鋌而走險吃愛貓人士投餵流浪貓的貓糧。

在很多童話故事中,刺蝟會用刺扎著水果將其帶回家食用,但是我和孩子一次都沒見到過這樣的場景。我們猜測,或許是童話的作者看到刺蝟身上寄生的蜱蟲(俗稱狗豆子、牛癟子、草別子,一種吸血的寄生蟲)吸飽了血後圓滾滾紅嘟嘟的好像漿果一樣,進而產生的誤會。

野外見到刺蝟這樣的小動物,不要因為它可愛就親密接觸,因為刺蝟身上攜

帶的蜱蟲不光會叮刺蝟,也會叮人,不止吸血還有可能傳染森林腦炎等傳染病。

另一種常見的小動物黃鼬雖然長得面目可愛,但是性情十分的兇猛。

各種小型鳥獸都是它食譜上的美餐,它身體細長、毛皮豐厚而光滑,擅長鑽越各種縫隙,這種體型上的優勢讓黃鼬特別擅長捕食齧齒類,故而得了個“黃鼠狼”的俗名。

如果看到了黃鼠狼,可以給孩子講一個好玩兒的民間傳說,等小朋友興趣上來了,再講講背後的科學道理。

比如民間說法是黃鼠狼能用仙術將雞迷惑,然後騎著雞跑到它家中再將雞吃掉。還有一種說法是黃鼠狼會幻術,會迷惑兔子,然後把兔子當坐騎。

其實是因為黃鼬在捕食體型比自己大的獵物時,一般會死死咬住對方,待對方筋疲力盡時方將其殺死。有時與獵物搏鬥,黃鼬會咬住對方的後腦或後頸部,獵物掙扎逃跑的時候就會將黃鼬拖到自己背上,遠遠看起來就好像騎在獵物身上。

黃鼬遇到危險的時候,也會由肛門處的臭腺分泌出有臭味的液體噴向敵害。因此,父母要提醒小朋友們看到了黃大仙可千萬別追,要不然容易弄一身臭。

夜晚的公園,是一個讓孩子們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熟悉是因為它的景物和白天相同,而陌生是因為夜色為它增添了神秘的氣息。

當我們帶著孩子在公園遛彎,不妨慢下腳步,仔細向四周觀察,往往就能看到以前看不到的一群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小精靈……

現在城市中的人們,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閒暇之餘我們能帶著孩子一起到公園裡散步遛娃,不僅能透過鍛鍊強身健體,還能接觸大自然陶冶情操,也可以一起玩耍增進親子情感,更能透過給娃講知識培養孩子對博物學的興趣——下次帶娃去公園散步時,你也試試吧!

- END -

作者

二豬

編輯丨

章魚媽,一個2歲男孩的媽媽。

上一篇:張與五虎上將中的四位交手,幾乎都吃了敗仗,卻得到了曹操和劉備
下一篇:古代八拜之交指的是哪八拜?八拜之交指的是哪八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