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清朝宗室園寢制度是什麼?為什麼清朝統治者沒有繼承後金的墓葬制度

在封建社會,等級制無處不在。俸祿分等級,生活用品分等級,墓葬也分等級……在清朝,不同等級、不同身份的人可以得到不同的東西。在墓葬制度方面,清朝的前身後金,短暫採取女真部落傳統的家族墓葬製作為主要墓葬形式,沒有明確區分墓葬的等級,相對平等。

清朝建立後,清朝統治者沒有繼承後金的墓葬制度,而是在宗室內部慢慢建立起劃分等級的園寢制度。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什麼是園寢制度?清朝宗室園寢制度,指的是是清帝根據宗室成員的血緣遠近和封爵等級不同身份,對其去世後的墳園大小、建築大小、喪葬祭祀禮儀等制定的標準。

上圖_ 努爾哈赤雕像

為何從後金的家庭墓葬制到清朝的園寢制度呢?在探究原因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後金至清朝前期墓葬制度的發展狀況。

1。努爾哈赤統治時期

努爾哈赤統治時期,宗室主要實行女真部落流行的家族墓葬制度。這裡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1624年,努爾哈赤將自己的祖父、父親、伯伯、叔叔、兒子等全部遷葬於一處,即從赫圖阿拉遷至東京陵。這裡的“東京陵”沒有什麼等級屬性,反而是有濃重的血緣屬性。從這個例子裡我們可以看出,家族墓葬制度就是把家族裡有血緣關係的成員全部埋葬在一起,不區分長幼等級。不過也應該注意到,在努爾哈赤統治時期已經出現了園寢,但數量很少,並不是主流。

2。皇太極統治時期

皇太極作為努爾哈赤的繼任者,改“後金”為“清”,為墓葬制度增添了一些等級制因素,這是有一定的背景原因的。

皇太極所葬的清昭陵,佈局整齊,以神道為中心線,自南向北有華表、石牌坊、禮制齊備、寶頂寶城對稱分佈,禮制完備,符合中原傳統封建帝王陵寢建築的規制。這就顯示出皇太極身份的極其尊貴,是“大宗之主”。宗室貴族嶽託、薩哈璘等貴族由於是首封,所以單獨享有園寢,而不是與自己的父親合葬,這顯示出園寢制度已經具有一定的區分性和等級性。不過園寢制度並沒有推廣到所有宗室。

上圖_ 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順治皇帝

3。順治時期

1654 年,順治帝將東京陵中埋葬的景祖翼皇帝、顯祖宣皇帝遷至興京陵,東京陵只剩下努爾哈赤胞弟及子侄輩的墓葬,東京陵一下子就從清祖陵變成了小宗園寢,這就區分了國家統治者與宗室貴族的身份。由於大量太祖、太宗世系的貴族去世,順治帝為了激勵貴族後代,維護統治,修建了大量園寢。園寢也正式變為清代喪葬制中的獨立喪葬等級。

4。康熙時期

康熙皇帝統治時期,在《欽定大清會典》和《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裡規定了宗室冊封的四種形式為:恩封、功封、襲封、考封。其中恩封是冊封皇子的重要形式,也是被納入園寢制度的重要條件。皇子身份與園寢制度直接掛鉤,標誌著園寢制度的正式建立。

由上可以看出,園寢制度的確立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上圖_ 康熙帝

那麼為何後金貴族實行家族墓葬制,後來清朝為何採用劃分等級的園寢制度?

園寢制度能夠成為清朝宗室墓葬制度的主流,主要有高階貴族參與政治程度降低、滿漢文化交流程度增多、擁有穩固的財政保障原因。

1。高階貴族參與政治程度降低

1583年,努爾哈赤開始著手統一女真。經過多年的經營,努爾哈赤慢慢實現了女真部落的統一。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了後金政權。由於處於統一初期,努爾哈赤必須藉助女真八旗旗主的力量才能維護統治,所以高階貴族的政治參與度很高。這時候貿然地劃分大宗小宗,是很容易引發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

皇太極當政時,想削弱高階貴族對政權的把控。於是他在八旗設立總管旗務大臣、佐管旗務大臣等職位,利用籠絡小宗貴族的方式分散高階貴族的權力。與此同時,皇太極又控制新設的蒙古八旗,漢軍八旗的軍事,加強對軍政的控制。這兩項措施的確打擊了高階貴族。

順治繼位後,朝政權力又集中到了高階貴族身上。康熙皇帝設立了南書房,分散了高階貴族的權力,慢慢將權力把握在了自己的手裡。而後雍正皇帝設立軍機處,讓皇權高度集中。

由上可以看出,如果高階貴族過多地參與政治活動,皇權和大宗的區分就不會特別明顯。但如果皇帝掌握了絕大部分的權力,皇帝就會推行規範的園寢制度來彰示自己的中心位置,再區分大宗和小宗,從而透過宗法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來鞏固統治。

上圖_ 乾清宮院落平面圖,南書房和上書房在乾清門左右兩側

2。滿漢交流情況下清朝統治者對中原王朝墓葬文化的吸收

努爾哈赤並不重視漢人對鞏固統治的作用。而皇太極則是從任用漢官身上得到了好處,於是命令貴族子弟學習漢文化,還組織翻譯中原王朝的文化典籍,甚至派專人祭拜孔子。這種對漢文化的推崇,使得皇太極在墓葬制度方面引入禮文化和等級制。順治期間,滿漢文化交流狀況沒有突破。康熙期間,滿漢文化交流繁榮發展,康熙皇帝借鑑漢制,結合實際情況,確立了恩封皇子進園寢的制度。

上圖_ 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年-1643年)

3。政府穩定了建造園寢的財政保障

努爾哈赤至順治帝當政時期,由於大量的戰爭支出,被破壞的農業,內亂外患的壓力,後金以及清朝的財政狀況一直都不大樂觀。在這種經濟條件下,努爾哈赤時期的園寢規模較小,十分簡樸。皇太極為高階貴族園寢制度制定喪祭焚衣政策時,由於財政緊張,僅允許高階貴族比庶人多燒兩套衣服。順治皇帝在入不敷出的情況下強行修建大量園寢,反響十分微妙。

到了康熙帝時期,內亂和外患相繼平息,導致政府透過抄罰家產等方式積累了一定財富,政府的軍事支出也相對減少,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所以康熙帝時的財政狀況比前任皇帝好上不少。相比順治十年的情況,康熙四十四年的戶部收入猛增六倍,存銀更是翻至兩百多倍。為了更好地利用修園寢的資金,康熙皇帝逐漸完善了內務府庫制度,使其能溝通戶部,調動資金。這就給園寢的修建提供了穩固的財政保障。

上圖_ 清東陵

由上可以看出,園寢制度能夠成為清朝宗室墓葬制度的主流有三方面的原因,高階貴族的參政程度降低是政治原因,滿漢文化交流程度增高作為文化原因,財政保障作為經濟原因。究其根本,清朝統治者大力推行園寢制度就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彰示皇權的權威。

現在,標誌著封建等級制度的園寢制度已經成為歷史,但它作為特定時期的墓葬制度仍有研究的價值。

作者:夏禎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康玉《清代宗室貴族園寢制度形成研究》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諸葛亮的三顧茅廬真的是劉備一生中最難忘的一次,你知道嗎?!
下一篇:張靈甫妻子王玉齡老照片,這張清新而單純,秒殺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