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東漢帝國最被低估的開國皇帝,為何說他是歷代帝王中一等一的全才?

公元25年六月,劉秀在河北鄗城稱帝,重建了大漢王朝,都城很快被遷到了洛陽,由於都城位於西漢舊都長安之東而被後世稱為東漢。直到公元36年,經過了十二年的艱苦戰爭,劉秀終於克定天下,使四分五裂中國再次歸於一統。

東漢帝國

劉秀可能是歷史上最被低估的開國皇帝,他不但武能英勇決斷,盪滌海內,而且文能休養民生,勵精圖治,很快便將東漢帝國帶入了正軌,堪稱是歷代帝王中一等一的全才。公元57年二月,在位32年的光武帝劉秀去世,享年六十二歲,劉秀因事業有成,愛情圓滿,運氣爆棚被戲稱為“位面之子”,可令劉秀萬萬沒想到的是,子孫後代們的運氣似乎也被劉秀一起用盡了,東漢王朝像被詛咒了一般,很快便病痛纏身。

劉秀死後,他的第四個兒子即位,就是漢明帝劉莊。劉莊在位18年,他勤於政事,待民寬和,去世時48歲。

劉莊死後,他的第五個兒子即位,就是漢章帝劉炟。劉炟忠厚孝悌,頗有仁君之風,他與父親漢明帝劉莊的統治被合稱為“明章之治”。劉炟在位13年,去世時年僅33歲。

劉炟死後,他的第四個兒子即位,就是漢和帝劉肇。劉肇即位時年僅十歲,但他聰慧異常,心思深遠,在十四歲那一年他便設計掃滅了外戚勢力,一舉奪回了朝政大權。劉肇親政後選賢任能,施政寬緩,每日深夜批閱奏章,從不荒怠政事,在這期間東漢的國力達到鼎盛,史稱“永元之隆”。但劉肇卻在公元105年突然病逝,年僅27歲。

劉肇死後,其子劉隆即位,此時劉隆距離出生剛滿一百天,不到一年後劉隆便夭折了,虛歲兩歲,諡號殤。漢殤帝劉隆也因此成為歷代中國帝王中即位年齡最小、壽命最短的皇帝,被稱為“百日皇帝”。

劉隆死後,由漢章帝劉炟之孫,清河孝王劉慶之子劉祜即位成為東漢的第六位皇帝,史稱漢安帝,這一年,劉祜剛滿13歲。在劉祜在位的大部分時間裡,他都未能獲得親政的機會,劉祜病亡時,年僅32歲。

劉祜只有一個兒子劉保,但劉祜死後,太后閻姬為了把持國政,故意不讓劉保即位,而是迎立劉炟的另一個孫子,濟北惠王劉壽之子劉懿為帝,但劉懿十分短命,僅在位200來天就因病去世了。此時劉保才在宦官的幫助下發動政變,趕走了閻太后,成功即位,史稱漢順帝。劉保性格柔弱,執政主要依賴宦官,他在三十歲時去世,其子劉炳即位,就是漢衝帝,但幾個月後劉炳便病死了,年僅三歲。

劉炳死後,在外戚權臣梁冀的擁立下,漢章帝劉炟的玄孫,千乘貞王劉伉的曾孫,樂安夷王劉寵的孫子,勃海孝王劉鴻的兒子劉纘即位,史稱漢質帝。

劉纘即位時雖年僅八歲,但他天資聰慧,心智早熟,梁冀擔心他年長後難以控制,於是將劉纘毒死後又迎立劉志為帝。劉志是漢章帝劉炟的曾孫,河間孝王劉開的孫子,蠡吾侯劉翼的兒子。劉志即位後,同樣是依靠宦官的力量剷除了梁冀等外戚權臣,因此劉志在位時宦官肆虐,朝政腐敗,劉志本人又荒淫無度,毫無節制,終於在36歲時駕鶴西去,諡號孝桓,史稱漢桓帝。

由於漢桓帝沒有兒子,只好立河間孝王劉開的曾孫,解瀆亭侯劉淑的孫子,劉萇的兒子劉宏為帝,是為漢靈帝。

靈帝在位期間安於享樂,不理政事。他力排眾議,立何氏為皇后,何皇后的大哥何進也被拜為大將軍。此時我們不難發現,東漢王朝實際上已經進入了一個惡性迴圈,皇帝短命,小皇帝登基,只能由太后臨朝。太后大權獨攬後,肯定要重用自己的兄弟和侄子們,這就形成了外戚勢力。小皇帝被外戚勢力架空後,隨著年齡的增長想要親政,只能倚仗身邊最親近的人,那就是宦官。奪權成功後,隨著宦官權力的膨脹,也會對皇權產生掣肘。皇帝想要真正掌握大權就要依賴大臣們,在朝臣官僚中培養自己的勢力,樹立自己的威信,才能壓制宦官等各派勢力,實現權力自由。但東漢的皇帝們卻大多數短命,往往等不到那個時候便已歸天。於是又一位小皇帝登基,新一任太后臨朝,外戚集團再次壯大。如此週而復始,迴圈往復,終於將東漢王朝帶入深淵。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藩鎮勢力開始迅速崛起。五年後,即公元189年四月,33歲的漢靈帝劉宏撒手人寰。於是宦官勢力、外戚勢力、清流官僚勢力和藩鎮勢力一起湧上潮頭,或對立,或聯合,或勾心鬥角,或大舉火拼,漢末的亂世大幕就這樣被徐徐拉開……

漢靈帝劉宏有兩個兒子,長子劉辯,次子劉協,因為劉辯的生母就是大將軍何進的妹妹何皇后,而劉協的生母地位較低,所以由既是嫡子又是長子的劉辯來即位,本來毫無懸念,但漢靈帝劉宏卻更喜歡小兒子劉協,因此對太子的人選始終猶豫不決。作為何皇后的哥哥,何進當然希望自己的親外甥劉辯能順利即位,而以蹇碩為代表的的宦官勢力卻怕外戚勢力因此做大,所以轉而擁立劉協。因為宦官勢力過於強大,於是以何進為代表的的外戚勢力和以袁紹為代表的清流官僚勢力走向聯合,雙方劍拔弩張,擺開決戰的架勢。

公元189年四月,33歲的漢靈帝劉宏在洛陽去世。劉宏的死使得兩派之間本就微弱的平衡被打破,蹇碩本來想將何進誘入皇宮殺掉後,扶劉協上位,但計劃洩露,何進逃過一劫。於是十四歲的嫡長子劉辯得以順利即位,史稱漢少帝。劉辯即位後,生母何皇后被尊為皇太后,何進則如願掌握朝政大權。此時的袁紹儼然已成為何進的首席謀士,於是在二人的謀劃下,蹇碩被逮捕後處死,袁紹又勸說何進應趁熱打鐵,斬草除根,將所有宦官殺光,何進同意袁紹的計劃,但何太后卻表示反對。袁紹眼見計劃無法實施,就出起了餿主意,那就是召幷州牧董卓等人帶兵入京,以威脅何太后就範。眼見大難臨頭,於是以宦官張讓為代表的十常侍決定先下手為強,他們埋伏在宮中,將何進襲殺。何進一死,火藥桶被瞬間點燃,袁紹和袁術等人得知後立刻帶兵入宮,將宮內兩千多名宦官,不論老幼全部殺光。只有張讓等少數宦官劫持著皇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逃到了黃河邊上,見走投無路,宦官們集體投河自盡。

很快,駐紮在洛陽城西的董卓聞風而動,他帶領三千兵馬及時趕到,簇擁著劉辯和劉協,浩浩蕩蕩的開進洛陽城。至此,長期以來交替執政的外戚勢力和宦官勢力同歸於盡,東漢帝國出現權力真空,董卓則被拜為司空,趁機掌握了朝政大權。進京後,董卓迅速收編了大將軍何進的部將和兵馬,很多優秀的將領便是此時跟隨董卓的,比如張遼。隨後他又引誘呂布殺害了執金吾丁原,吞併了丁原的部隊,實力得以迅速擴大。

董卓是隴西臨洮人,父親做過縣尉,因此他屬於庶族地主出身,而不是世家大族。在涼州一帶的從軍生涯中,他是憑藉著戰功,屢獲升遷,而逐漸成長為一方軍閥的,因此,以袁紹為代表的門閥士族們對其非常鄙視。於是為了樹立權威,董卓便動起了廢立皇帝的心思,公元189年九月,董卓召集百官宣佈廢黜漢少帝劉辯,改立九歲的陳留王劉協為帝,是為漢獻帝,很快失去了外戚勢力庇護的何太后及劉辯母子便先後被董卓毒殺身亡。董卓好讀書,懂兵法,有一定的文化素養,並不是莽夫,更不是一個政治白痴,他的想法是透過體制改革,建立一套新的朝政秩序,因此他對很多出身官僚地主的名士加以籠絡。比如荀彧的叔叔荀爽,楊修的父親楊彪,大學者蔡邕等人都被破格升遷,就連司徒王允也是此時被董卓提拔上來的。

同時,董卓還選拔了大量名士擔任地方太守等要職,比如:拜韓馥為冀州牧、劉岱為兗州刺史、孔伷為豫州刺史、張諮為南陽太守、孔融為北海相、應劭為泰山太守、張邈為陳留太守。董卓甚至不計前嫌,任命因厭惡自己而逃走的袁紹為渤海太守、袁術為後將軍,王匡為河內太守、鮑信為濟北相。我們在看到同盟軍舉起義旗,宣誓討伐董卓時,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們中大部分人的官職其實都是董卓賜封的。

但董卓庶族地主的出身卻是永遠也無法改變的,這也就註定了不管他怎樣拉攏,怎樣重用,絕大多數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僚還是從心底裡看不起他,不願意與他合作。再加上長年的軍營生活使董卓養成了殘暴的性格,動不動就採取強硬的手段,更使其大失人心。最關鍵的一點還是董卓對部下過於寬縱,他手下的涼州兵大多十分野蠻,他們經常在洛陽城內搶劫富戶,搜刮財物,姦淫婦女,而董卓卻沒有對他們的行為作嚴格的約束,致使很多人,尤其是洛陽城中的豪門都對董卓非常失望。在這樣的背景下,東郡太守橋瑁偽造三公文書,謊稱皇帝和百官遭受董卓的迫害,請求各地州牧、郡守發兵救駕。

公元190年正月,群雄們打著討伐董卓的旗號,相約起兵,一時間乾坤逆轉,風雲變色,漢末的天下正式進入軍閥混戰階段,而曹操和孫堅等人更是喧賓奪主,就此站上了歷史舞臺的中心。

上一篇:南唐宰相馮延巳的一首詞,為何能成為南唐最具影響力的一首花間詞?
下一篇: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歷史上的周瑜真的是嫉賢妒能、心胸狹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