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83期:清朝大太監劇本為什麼沒有直接描寫?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83期:

歷代清宮劇,大都圍繞著皇上展開劇情,也有從後宮或者太后入手的,像《孝莊秘史》、《甄嬛傳》、《如懿傳》、《延禧攻略》等等。

之前還流行一陣子描寫格格的,什麼《還珠格格》、《格格要出嫁》、《十三格格》等……描寫大內侍衛的,像《大內低手》、《紫禁驚雷》……還有什麼大臣、御醫、御廚啥的,像《李衛當官》、《神醫喜來樂》、《廚子當官》、《滿漢全席》等。

唯獨很少有直接描寫清朝大太監的電視劇,如果日後能創作一部《大清太監》的劇本,或許能搬上大熒幕哦。

言歸真正,我們談了那麼多期皇上啊、太后啊、大臣啊,是時候該講一件大太監了!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83期:同為慈禧心腹,李蓮英死於非命,為何投珍妃入井的崔玉貴得善終?

一、

《走向共和》中的太監很有意思,主要出場的就倆,一個是李蓮英,一個是小德張!貌似一個是第一受寵太監,一個是第二受寵太監,實際上歷史上還有一個大太監隔在這倆太監中間,他就是崔玉貴,這個崔玉貴待會再講。

而李蓮英和小德張這倆太監在劇中刻畫得相當到位,把他倆的忠誠與奸詐都拍了出來,老祖宗有一句老話叫: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這句老話放在李蓮英和小德張身上是非常形象的,他們倆同樣是“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意思就是說,跟他們走得近了,他們並不懂得謙遜有禮對別人,離他們遠了,他們還心生怨恨。

李鴻章面見慈禧太后,曾經說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叫:

“太后之事無小事!”

同樣,對待慈禧太后身邊的大太監李蓮英,遞上了一瓶腳氣水,也說過類似的話:

“公公的事兒怎麼能說是小事兒呢?”

後來因為不能上軍艦的事,倆人掰了,李鴻章即使送上了三千銀票也被拒,末了還把腳氣水的十兩銀子付了,弄得李鴻章跟吃了蒼蠅一樣難受。

小德張也一樣的德性,慈禧太后活著的時候,他對李蓮英那叫一個恭敬。慈禧太后一死,隆裕太后上臺,小德張的本性一下子就透露出來了。面對攔路跪著迎接新主子的李鴻章,小德張一腳就把他踹了個跟頭,連話都沒多說一句。甚至後來隆裕太后宣佈辭位詔書,也是因為小德張收了袁世凱的銀子,極力攛掇而成。

二、

劇中這樣刻畫二人,自然有著歷史依據,小德張出了宮還算不錯,奢侈了幾十年,最終被改造了。李蓮英就慘了點,後來他的棺材給扒開後,發現竟然是屍首異處,具體死因至今是個謎。

相較於慈禧太后最寵愛的大太監李蓮英,和隆裕太后最寵愛大太監小德張,夾在中間的大太監崔玉貴彷彿沒有什麼存在感。但其實他在宮裡的地位僅次於李蓮英,平時伺候慈禧太后也排不到小德張,而是他和李蓮英。

崔玉貴,直隸河間府人士,家境貧寒,十歲的時候老孃就在飢寒交迫中身亡。後來大哥也因罪被處死,只剩下他跟老爹孤苦伶仃赴京乞討。

再後來,他的表侄子李蓮英在宮裡發達了,著實讓他們這些人羨慕不已。於是在他十二歲那年,跟李蓮英接上了話,狠狠心,割了自己的寶貝,就此步入了太監行列。

只是這小子不是直接進宮,而是選擇了曲線救國,先到了慶王府奕劻手下當差。這小子嘴甜,又會點功夫,平時跑前跑後的深得奕劻信賴。當然,這其中也有李蓮英的關係戶因素,總之奕劻竟然收他為乾兒子!

奕劻這個人啊,除了貪以外,還有一手絕活,那就是寫字好。以前慈禧跟她弟弟葉赫那拉·桂祥通訊時,因為桂祥不識字,都是奕劻代為著筆。所以,慈禧太后發達之後,奕劻也得到了提拔。同時,因為奕劻跟桂祥關係好,自己收了這麼好一個乾兒子,哪能獨享,於是桂祥也認崔玉貴為乾兒子。

等於崔玉貴一下子認了倆乾爹,一個是慶王奕劻,一個是慈禧弟弟桂祥!

慈禧太后酷愛聽戲,奕劻為了討老佛爺歡心,在宮中組了一個戲臺班子,於是崔玉貴的機會來了。

三、

崔玉貴在兩個乾爹的大力推薦下,進入到了宮裡的京劇班子,加上本身有點功夫底子,就這樣入了慈禧老佛爺的法眼。

崔玉貴綽號叫小羅成,羅成跟秦瓊是表兄弟,大唐統一全國的戰鬥中,在滄州地面上被李建成陷害不能回城,陷入淤泥河戰死。崔玉貴就是河間府的人,現在的滄州地面,會點功夫,這才有了這麼個綽號。

就這樣,崔玉貴在兩個乾爹,加一個表侄的極力推薦下,很快成為了宮中太監二把手,授三品銜,亮藍頂戴。

崔玉貴本人豪爽,有武德,雖然對下人也很厲害,但是不像李蓮英,時不時背後陰下人。所以,崔玉貴在宮裡還算順風順水,人們怕他,但不防他,或許正因如此,傳喚珍妃的差事就落到了他的頭上。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李蓮英跟珍妃關係不錯,當年選秀的時候,李蓮英就是收了珍妃父親的錢,這才讓珍妃跟瑾妃姐妹倆同時進了宮。

珍妃後來被崔玉貴投到井裡的時候,就一直在喊“李安達”,所謂的“李安達”就是對李蓮英的尊稱。足可見在珍妃的心目中,李蓮英是能幫自己的人,這或許是慈禧太后不讓李蓮英辦這件事的原因所在。

慈禧太后當時只命令崔玉貴一個人去叫,這時候崔玉貴就已經預示到問題了,因為按照規矩,召喚妃子是必須兩個人去的,而且此時的珍妃還被關在冷宮裡。

萬般無奈之下,崔玉貴還是拉上了一個頤和軒的管事太監,畢竟慈禧太后讓把人帶到頤和軒,不拉他拉誰?

四、

在《太監談往錄》和《宮女談往錄》中,都有關於珍妃被投井的描述,也有宮女轉述當時崔玉貴講的這段歷史,大體意思如下:

慈禧太后一個人坐在頤和軒,底下跪著珍妃,崔玉貴和那個頤和軒管事太監站在一邊。

慈禧太后擔心八國聯軍進了宮,留著珍妃是個禍害,又不能帶她逃跑,誰知道半路出啥么蛾子,於是讓她自行了斷。

珍妃總結起來就說了三句話:

第一句話是,我沒有該死的罪,而且建議皇上留在京城指揮,太后願意逃就逃。

第二句話是,你讓我死我不能死,因為祖制不允許,而且皇上沒有發話讓我死。

第三句話就是喊李安達救命了……

至於慈禧太后為什麼一心要弄死珍妃,主要還是倆人矛盾太深,珍妃又胡作非為,還有賣官鬻爵的行為。戊戌變法期間又一直慫恿光緒帝奪權,所以這次八國聯軍入京,慈禧早就策劃了要置她於死地。

崔玉貴作為珍妃投井的具體操作人,也為日後背鍋埋下的伏筆……

作為婆婆,指使僕人把自己的兒媳婦扔進了井裡,這麼爆炸性新聞,自然引起了社會轟動,尤其是那些洋人們,對此事揪著不放,非要慈禧太后給個說法。

等到條約簽好,慈禧太后確定聯軍不再要她的命之後,她把崔玉貴派回京城打頭陣,迎接她歸京。結果崔玉貴忙前忙後準備妥當之後,慈禧太后回宮的第三天就把他趕走了,是的,僅三天。

原因很簡單,慈禧太后得找替罪羊,她先說珍妃是自殺的,後來解釋不通。又解釋珍妃被投井的原因是自己說了氣話,“你再頂撞就把你扔井裡”,結果崔玉貴沒聽出語氣,直接把珍妃投井了。

五、

崔玉貴最終的結局:

崔玉貴被趕回了慶王府,慈禧太后也把珍妃給撈了出來,裝殮厚葬,這件事也就告一段落。

等到事態平息了,洋人也不關注這件事了,崔玉貴的兩個乾爹又開始幫忙舉薦,最終崔玉貴竟然又回到宮中伺候了一段時間慈禧太后。

等到隆裕太后上臺,小德張得勢,李蓮英和崔玉貴都失了勢,在慈禧太后厚葬之後,倆人都離了宮。

在京郊八里莊附近,有個叫恩濟莊的地方,這地方是當年雍正皇帝大筆一劃給太監們當墓地用的。一些不知名的太監死後,沒錢沒勢,就隨便一埋了事,有些大太監則是由朝廷欽賜墓地。李蓮英就屬於後者,雖然有欽賜大太監的墓碑,但他卻沒有落得好下場,後來考古發現只埋了一個頭骨。

而崔玉貴本來也該埋在這個地方的,雖然沒有欽賜,但自己花點錢還是可以風光大葬的。只是當初他出宮的時候,這個地方不僅僅埋著太監和宮女們,還埋著一個人,那就是被他投進井裡的珍妃。

珍妃的陵墓也是後來她的姐姐瑾妃當了皇太妃,到了民國四年,這才被遷到了光緒崇陵妃園寢。

所以,因為對珍妃之死的愧疚,崔玉貴並沒有選擇去恩濟莊(那裡有很多無家可歸的太監和宮女們靠地租銀子或者香火錢生活)度過下半生,而是花錢買了680畝地捐給了立馬關帝廟。由於當初出宮的時候不僅他自己,還帶著一些徒子徒孫,也是為他們著想,住進了關帝廟。

在這裡安靜生活十幾年後,1926年,崔玉貴因為發背病而去,享年66歲。其實這個病跟當年的名將徐達一樣,都是長背疽,如果沒有抗生素治療,死亡率很高。

所以,雖然崔玉貴把珍妃投到了井裡,但也確實迫不得已,其人也算光明磊落,後半生也一直活在愧疚之中。相較於一直算計人的表侄李蓮英,雖然大富大貴,但卻死於非命,也算是得以善終了。

我叫楊角風,我們講的並非《走向共和》,而是這段沉重的歷史,以及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第83期到此結束,下期更精彩,喜歡就請關注吧!

上一篇:喬致庸是什麼人?他是如何成為山西晉商的第一人,並且還是晉商的人
下一篇: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司馬家族為什麼會在這裡開懷暢飲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