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古代冷兵器戰場上打仗為什麼不直接交手這麼做到底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相信不少朋友都喜歡看歷史小說或歷史劇,對古代戰將動不動就“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感到很過癮,對西楚霸王項羽和關羽這樣的人物頂禮膜拜。他們發起怒來,一個照面就能把對方主將斬於馬下,然後只剩下追亡逐北和血流成河了。當然這都是藝術家進行了虛構,實際上在真實的古代冷兵器戰場中,兩軍面對面在鋒線進行交手,要想徹底殺死一個敵人不是那麼容易的。在進行冷兵器作戰時,戰場上看著規模很大,但實際的交戰鋒線都不太長,所以直接交手的傷亡並不多。給敵人最大的殺傷,基本都發生在將敵人打得崩潰以後,然後在追擊無組織地潰退的敵人時,進行大面積殺傷。

加勒萬河谷衝突因為是冷兵器衝突,我們可以透過它來了解一下古代戰爭的情況。外軍首先越線挑釁,我方邊防團長帶領幾名戰士前出交涉,卻遭對方蓄謀暴力攻擊。外軍一共有2個營共五六百人的兵力,然後我方有大約2個排70人前來增援,雙方人數之比是80:600。但即使是人數多於我方近十倍,但外軍仍潰不成軍,抱頭逃竄,丟下大量越線和傷亡人員,付出了慘重代價。

根據後來外軍發表的戰報,在去年6月份的衝突當中,外軍共死亡20人,其中含一名上校指揮官,傷76人,被俘10人(後被中國方面釋放)。相比於我軍4人犧牲,1人重傷的傷亡,外軍在佔有先手優勢的情況下,可以說是慘重失敗了。

由於受之前雙方簽訂的協定約束,衝突中雙方都沒有使用槍支等熱兵器,使用的都是冷兵器,也就是石頭、棍棒,那為何人數佔巨大優勢的外軍士兵這麼不頂打呢?下面我們就來綜合分析一下。

戰爭本身是一個比較雙方殺傷效能的事情。1915年,英國工程師蘭徹斯特提出了著名的“蘭徹斯特方程”,這組方程在合理簡化戰場條件的情況下,對兵力與戰鬥結果的關係進行了計算,後來人根據該方程引申出所謂的“蘭徹斯特線性率”。根據這個理論,兵力、單位戰鬥毀傷率和時間都成為左右戰鬥勝負的條件。其中兵力是最直觀的條件,如果雙方裝備相近,完全靠人力硬拼,一個一個地對砍,那麼結果必然是人多者贏。但在一定的條件下,也可以達到以少勝多的目的。

理論上,在極限條件下,1萬人要想打敗5-10萬人,單位時間內殺傷量必須要是對方的5倍以上。那麼,人數較少的一方如何提高自己的殺傷效能呢?這就要從其它方面解決問題,諸如指揮通訊,軍隊陣型,組織順暢程度,雙方地利的優劣,使用的戰術,後勤補給情況,以及雙方將士的心理狀態、士氣等等。所以,我們深入地看許多以少勝多的戰爭,勝利一方即使人力不佔優勢,在其他方面肯定是大大佔據上風,這才能彌補人數的不足。

和加勒萬河谷衝突最像的一場戰鬥是發生在公元前 480年8月的溫泉關之戰。波斯帝國國王薛西斯一世為了征服希臘,率領包括波斯人在內的各個僕從國軍隊共計20-30萬人,號稱50萬人。波斯軍隊的人員龐雜,士兵來自臣服波斯的46個國家,100多個民族。相比之下,在溫泉關進行阻擊的希臘軍隊要少得多。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率領的斯巴達精銳戰士有300名,加上部分希臘城邦聯軍一共只有7000人,人數之比是幾十比一。

但這並沒有嚇倒希臘人,對波斯派來的勸降使者,雅典直接把波斯使者扔進了深坑,而斯巴達則把使者扔進了一口大井。由於實力相差懸殊,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為代表的最高將領自知凶多吉少,臨行前對王后說:“嫁個好人,養群好孩子”, 全體將士都抱著視死如歸的態度。

戰鬥選擇在了溫泉關,這裡地勢險要、山道狹窄、部隊不能展開行動、騎兵和戰車也派不上用場。列奧尼達計劃讓斯巴達人在首戰與關鍵時刻出擊。由於山道狹窄,他縮短了方陣的正面寬度,加強了縱深。

戰鬥開始了。波斯軍隊首先射出一波箭雨,希臘重步兵們也熟練地組成了盾牆。經過幾輪打擊,箭雨對重步兵的殺傷微乎其微。隨後波斯軍隊開始近戰,他們的佇列被狹窄的山道無形間拉長,從而無法施展人數的優勢,一頭撞上了斯巴達最精銳的300王族衛隊。

這300勇士憑藉過硬的身體素質,身披鐘罩型的青銅胸甲。每個人都左手持青銅覆面鑲邊的大盾,右手舉起矛,從上往下刺向波斯人的眼睛或者頭盔保護不到的脖子。當第一排的戰友與對方搏鬥時,後面兩排的斯巴達人會趁機在波斯人的盾牆空隙裡紮上一矛。

希臘人利用溫泉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形優勢,居高臨下,用鋒利的長矛兇狠地刺向手持波斯刀的敵人。希臘人使用的防守陣型是著名的“希臘長槍方陣”,一堵由寬大盾牌組成的盾牆和層疊其間的長矛。波斯人的小盾和短矛沒有辦法和希臘人匹敵,成批計程車兵在斯巴達人的盾前倒下。

當有波斯士兵被刺倒後,第二排的斯巴達人就用槍底端的尖錐補刺倒地的敵人。整個方陣緩步推進,地面上落滿了敵人殘肢與武器。即使有戰士因為體力不支或者中箭倒下,後排的戰士馬上上前補足空位,其他成員也跨過不幸倒地的戰友,避免給他增加額外的傷害。

波斯人的第一波攻擊被完全地粉碎,而希臘人只損失了2-3個斯巴達戰士。波斯國王薛西斯馬上派出了由10000名他最為精銳的御林軍“不死軍”組成的第二波攻勢,使得希臘方陣的傷亡日益增多。這時,列奧尼達當機立斷,按照之前訓練的做法下令佯敗。不死軍們一路追擊,前排的斯巴達老兵卻在一瞬間轉身,出其不意地殺死了一波衝在最前頭的敵人。就這樣,斯巴達人成功地造成了不死軍前後排的互相擁擠,向後潰退的波斯人正好堵住了後排前進的戰友。斯巴達人趁機出擊,在交鋒中大獲全勝。

第二天薛西斯派出了總共50000人對希臘守軍進行猛攻,但是照樣沒有奏效。最後還是透過金錢收買叛徒從牧羊古道迂迴,從背後包抄才最終擊敗了希臘聯軍。

透過溫泉關之戰可以看出,希臘人在正面戰場以少勝多的原因就是堅強的戰鬥意志、過硬的軍事素養、有利的地形、強大的方陣、優秀的組織和合理的戰術等。這些因素在加勒萬河谷衝突中我軍都具備。

從地形上看,加勒萬河谷地勢陡峻狹窄,河水漫延,道路泥濘難行,和溫泉關很像,敵軍人數太多也不一定能發揮出來,在這樣的戰場環境中,拼的就是“狹路相逢勇者勝”,比的就是亮劍精神,而這恰恰是我軍的優勢。從照片上看,中國士兵佩戴防暴頭盔,手持長棍,硬質的肩甲和胸甲,就像是古代戰爭裡的武士,他們人數雖少,但排成了嚴密的陣容,步步為營,讓敵軍無懈可擊。試想,外軍就像是一大群散亂的流氓,人數再多,一遇到由人牆組成的銅牆鐵壁,必然要碰得頭破血流。

更重要的是,我軍是一支意志堅定、紀律嚴明、勇於犧牲的現代軍隊,無論多麼異常殘酷的戰場環境都能適應,這遠不是那些烏合之眾能夠相比的。

圖/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文/來源於師說123,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上一篇:【人文東湖】北京古城牆:長達七個世紀的古城牆,終是被夷為一片!
下一篇:柳下惠是個怎樣的人?為什麼後世稱其為惠?柳下惠是怎麼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