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人文東湖】北京古城牆:長達七個世紀的古城牆,終是被夷為一片!

世間萬物有盛衰,人生安得常少年。 ——明代 于謙

北京古城牆歷經了數百年光陰的洗禮。始創於元代,建成於明代,此後一直沿用於清代,直至民國時期。

長達七個世紀之久的古城牆,終是在民國時期被夷為一片廢墟。

北京城在中國人心中一直有著舉重若輕的地位。1403年,明成祖朱棣將“北平”易名改為“北京”,“北京”之名由此開始。1949年,為了免受戰火的摧殘,北京宣佈和平解放。

新中國成立後,經過多方討論,最終敲定將中國首都的地址定在北京。因此北京不僅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個國家的象徵與標誌。

然而北京舊都內卻存在著許多古老的城牆,對於這城牆該拆與不該拆的問題,黨內的建築專家們形成了兩股鮮明的“辯論派”。雙方各執一詞,言辭鑿鑿,誰也不肯讓誰,誰也說服不了誰。

其中以郭沫若為首的“該拆城牆”一派最終通過了決議,因此政府決定拆掉這些古城牆。

郭沫若偏要拆掉古城牆,然而中間過程發現大問題卻也沒停止,“不拆派”林徽因此氣病,甚至撂下了狠話。

北城牆牆高八米左右,全部都是板築的夯土牆。但是令人費解的卻是這些城牆都沒有西北角,且西直門與東直門兩條路線也不盡相同,形狀怪異,遠遠看起來就好像一張桌子被人硬生生的砍去了一個角。

據史料載,北京巍巍古城“城方如印”,然而到了明代年間,

城牆的幾個角落都能發現如此“缺角”的現象,

如此看來,這亦是這些城牆的缺憾之處。

北京首都的建設規劃

確定首都的位置定在北京之後,如何對首都進行規劃與改造緊接著便被提上了日程。關於如何建設首都的問題大家又紛紛爭議了起來。

最先引起糾紛的,就是關於首都該建在哪裡的問題。

當時關於首都的建設唯有兩個選擇——舊城內與舊城外。梁思成、陳佔祥等人紛紛認為,首都應建在舊城外:“舊城外三里河這個地方我覺得挺好。”然而這個方案卻被蘇聯的建築專家們一口否決了。

蘇聯專家們認為,首都作為一個國家政權的中心,

應當建在一個城市的中心點,既要交通方便,還要人氣鼎盛,

因此便決定將首都建在北京舊城內的地方。對於北京舊城內的許多古老城牆,拆與不拆的問題又引起了另一番的激烈言辭。

“不拆派”代表:梁思成夫婦

以梁思成夫婦為首的建築專家們堅決認為這些城牆是不能拆的。

其一,

這些古老城牆在中國建築的建造史以及對於中國歷史的變遷而言,都有著非同凡響的意義

。不但見證了中國歷史的變遷更替,老祖宗建造城牆時的規劃與智慧亦值得當代建築師們共同考究與探討。

其二,

城牆如若保留下來,能給後世起到警醒的作用。

這些古城牆最初興建的目的便是防禦外敵,與中國共同經過數百年的興衰盛亡,如同一位年長的老朽一般,亦是中國歷史的見證者,能讓後世更加深刻感受到中國歷史的變遷。

其三,這些古城牆歷經歲月沉澱,其所擁有的厚重感與歷史感是當代無法制造出來的。

如若拆掉了,對於中華文化的積累與沉澱而言亦是一大損失。

“不拆派”們字字鏗鏘,有理有據,這字字句句都是深切愛國的拳拳之心。其實真正說起來,除了這些古老的歷史參考價值,這些城牆也不存在什麼實際作用了。

“拆派”代表:郭沫若

以郭沫若為首的“拆派”專家們卻是偏偏花盡心思想要拆掉這些古城牆的。新中國新時代的來臨,我們應該與時俱進,接受一切有利於國家發展的新事物,

一味地遵循守舊,只會令中華民族躊躇不前,難以發展。

其一,這些古老城牆都是舊時代的象徵,新中國新時代就應當吸收新鮮的血液,這些古老城牆對於新中國來說沒有存在的意思,所以是必須要拆除的。

據相傳明朝修建北城牆之時,

西北角一開始是修建成直角的形狀。

但不知道何故卻屢屢坍塌,最後迫於無奈才將其如今斜角的形狀。中國祖先多信風水講究的說法,因此便認為西北方向是個缺口,這也便是為何城牆的西北方向都是“缺角”的原因了。

其二,

在新時代裡,這些古老的城牆已經沒有什麼可抵禦外敵的作用了。

一來是如今已是天下太平的統一時代,中國也不再戰火連天;再是這些城牆已多是斑駁老舊,實在打起仗來也沒什麼防禦作用了,因此說來這些城牆已沒有什麼存在的必要性了。

其三,北京新城需要進行全方面的規劃與新建設,這些古老城牆的存在佔了太多的空間位置,新城的建設與發展,需要老城牆拆除掉才能在空間上得到讓步。

這些城牆除了失去原有的作用之外,如今還妨礙了新城市的交通建設和城市發展。

新城作為現代中國的政治心臟,無疑是需要更多先進的交通與事物。舊城如同一個古老的“博物館”一般,在新時代來臨之時受到了嚴峻的考驗。除舊迎新、革故鼎新方是順應歷史變幻的對策。

拆牆時期遇到大問題

新中國成立後,首都建設的主要指導思想是將北京建成新工業城市,因此這些古老城牆並沒有得到政府的重視,最終郭沫若等人的“拆派”意見被政府得以採納。城牆的拆遷即日被提上日程。

自1952年始,北京城牆陸陸續續被開始拆除。政府組織了當地人民義務勞動,拆牆挑磚,取土。直到真正開始拆牆的時候,郭沫若才發現這些牆磚每一塊都是價值連城的存在。開弓沒有回頭箭,

即使發現了這些大問題也不能停止了,郭沫若也只能硬著頭皮拆下去了。

此時此刻,拆的這已不僅僅是牆磚厚土了,這每一塊都是價值千金的寶貝啊。

拆掉了這座城牆,國家也是損失了好大的一筆財富。

經過幾年的時間勞動,這片城牆終是湮滅在新時代的潮流下了。

林徽因氣病撂狠話

郭沫若偏偏要拆掉古城牆,發現這些大問題也沒停止,這樣的結果直接激怒了林徽因,甚至將她氣病了在家中休養了好幾個月。

林徽因甚至向眾人撂下了狠話:

“以後總有一天,你們都會後悔的。這些城牆都拆掉了以後想建也建不回去了,以後看你們哪裡來的臉面到地下去見我們的老祖宗。”

林徽因字字珠璣,言辭間頗為激動,已經被氣得紅了眼睛。

梁思成等人曾經提議過將古城牆與現代北京結合在一起,足以興建一個立體的環城公園,這些舉措並不影響新北京的建設,然而“不拆派”的這個提議最終還是被否決了。

革故鼎新,與時俱進

城牆的拆除最終永久地改變了古都北京的風貌。北京擁有三千五百多年的建城史,

古老的城牆是北京的歷史見證與文化傳承。

“不拆派”意見的出發點是為了保護城牆,在保護遺址的前提下對北京的歷史及文化有個更深層次的調研與考證。

如今城牆已被拆除,遺蹟不再,遑論再多的好處也無甚有用了。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我們需要新事物的及時補充和滋養,對於歷史事物也需要一定的尊重及傳承。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唯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更好的與人民社會發展相結合,為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

上一篇:泰國詩妮娜貴妃穿旗袍,身材前凸後翹,可是為什麼沒有被王后看上?
下一篇:古代冷兵器戰場上打仗為什麼不直接交手這麼做到底有什麼好處和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