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一吸功修煉中氣盈周身的兩大引擎

每一門功法都有各自的看家本領。

一吸功有吮式呼吸和雙臂抱圓兩種,前者在身體的內裡和豎向,後者在身體的外在和橫向,它們是一吸功修煉中得氣漲功、氣盈周身的兩大引擎。

一、氣盈周身

氣感,是內氣造成的感覺;氣盈周身,是內氣充足於全身的通徹感和飽和感,相當於“知息遍身”。一吸功練得久,長期以後,內氣就會充盈,在人體這個小宇宙中,猶如大氣環流,通天徹地。

關於氣感的本質,一吸功認為,氣感反應的物件,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氣,而是其它的物質狀態。

在氣盈周身中,功友的體內有氣體,但沒有相對應的感覺。特別的是,身體中的“內氣”與呼吸之氣,兩者進行著反向運動:吸氣的時候,空氣入鼻後由上往下,而內氣卻由下往上。這內氣就是機體組織向上的運動狀態。由於向上的拉伸對身體的觸動較大,會導致感覺的產生,而向下的氣流太柔太輕,自然就受到掩蓋而不被察覺。

其實,體內的氣血和其它物質本身很柔軟,一直都在運動,只是我們早已習慣感覺不到而已。但現在一吸功的介入,把它們揉磨細碎趨於液態,再給力推拉加劇其運動,從而打破了原來的平衡,形成了新的形態;當這種變化達到一定程度,到了閾值,就會以行雲流水般的“氣感”形式被覺察。

所以,氣感是行雲流水的感覺,但沒有真正的行雲流水,其面紗背後另有它物。氣感之“氣”,與外界的空氣不同,是被感覺到的體內流動著的物質。相同感覺由其它事物原因所致,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

氣感本身是真實的,不是幻覺,有客觀依據;說是錯覺都有些勉強,因為氣感一詞,取象比類,只是一個比喻,一種形容詞,不能完全用望文生義的方法來解讀。

氣盈周身有兩種情形,一是氣湧百會,一是氣旋周身;從內氣的路徑和形狀來看,前者是自下而上的活塞運動,其勢如泉湧;後者是前後首尾相隨的旋轉運動,其勢如“龍吸”。相比於氣湧百會,氣旋周身中的內氣變化多、流域寬、內容豐富,是氣湧百會的進階版本,是氣盈周身中的高階境界。

二、吮式呼吸:氣湧百會

一吸功修煉中,內氣的生髮和執行,氣湧百會,主要依靠吮式呼吸。

吮式呼吸,指發生在頭部的呼吸,故又稱為頭式呼吸、上丹田呼吸,是一吸功特有的呼吸方式。

一般情況下,呼吸分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二種。如果將吮式呼吸和它們放在一起,那麼,以身體上的發生部位為標準,呼吸就分為頭式呼吸、胸式呼吸、腹式呼吸三種類型。

吮式呼吸把著力點置於頭部,透過意念導引,利用和發揮頭部的收縮功能,使用氣力向上提拉,以此來實施呼吸。在動作的持續過程中,提拉在縱向和橫向的兩個方向上,由此及彼,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弱到強,越來越廣泛、深入、有力,逐漸覆蓋了上中下三個丹田區域,從上到下再到全身。在這個過程中,感覺到內氣是自下而上直達頭部;修為達到一定境界後,似乎全身在呼吸。如此便是氣湧百會。

吮式呼吸,就像井中取水一樣,圍繞著井體的中軸線,從下向上不斷地提拉,不斷地伸筋拔骨、提血拉氣,要把全身的“內容” 提攜至頭頂,形成“虛領頂勁”的態勢後,又圍繞著頭部綿延開來,直至消失在虛空中。

吮式呼吸始於頭部,所以頭部的清理和疏浚在先,身體的其它部分隨往,但其它各處疏通後,頭部還是比較堅硬,亂麻花一團,通徹的阻力還比較大。要經歷一個較長時間,頭部才能大徹大通;也只有實現了頭部的徹底疏通,全身的通徹才能最終實現。

吮式呼吸的工作機理是鏈動式的動力傳導,引起人體的“內動”,從而使氣湧百會在形態上具有內動的特徵。在吮式呼吸動力的領動下,不同機體組織在各自位置上,進行著自我運動和相互影響,它們間的碰撞和牽掛,前推後湧,像齒輪、多米諾骨牌的傳動樣式,實質上是沒有穿行的有限位移,產生了一種由各種波段連線起來的、像波浪一樣的內動。這種內動有“彈性”有餘地,很柔和、很緩慢,是在蠕動,而且帶有方向性和次序性,一節一節地進行,是在蠕行。

吮式呼吸能使人生理上接近於一種軟體生物。

三、雙臂抱圓:氣旋周身

氣旋周身是一吸功的典型功態之一,好像與“大周天”的境界相近似。實現氣旋周身主要依靠雙臂抱圓。

雙臂抱圓是手臂姿勢,指雙臂儘量前伸與肩平,手掌相對,抱滿圓;手指呈虎爪狀、用力。

雙臂抱圓的導引意義在於:它製造了兩個球形軌道,並吸引內氣沿球形軌道旋轉。具體情形有二種:第一,抱圓姿勢在人體上形成了一個槓桿,手臂力量前拉下拽,將懸置在頭頂的內氣,從額頭經面部到雙手,轉彎劃弧後引至腳部,就形成了一個豎向的氣環。第二,抱圓姿勢位於身體中部,當內氣透過的時候,就形成了一個橫向的氣環。豎向氣環和橫向氣環的結合,就是氣旋周身。

手臂就這麼一伸一抱,似乎輕描淡寫,卻四兩撥千斤,將吮式呼吸提拉在頭頂的內氣導向前下方,完成了內氣在全身的旋轉,和氣湧百會到氣旋周天的轉變。

而一旦放棄了雙臂抱圓姿勢,改用雙臂下垂或別的姿勢,那麼,氣旋周身就會消失,修煉中的功態便還原為氣湧百會,而且,還原後的內氣還減弱了許多。這也意味著,雙臂抱圓能夠強化內氣,使氣湧百會錦上添花,如虎添翼。但是,一旦沒有吮式呼吸,沒有氣湧百會,氣旋周天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雙臂抱圓也就無用武之地。

奇妙的是,功友體會到的氣旋周身,並沒有坐在旋轉椅上那種頭暈目眩,相反卻讓人耳聰目明、心曠神怡?

這是因為,氣旋周身中身體並沒有旋轉,他所感覺到的,是以不同位置上內氣的強弱為內容的組合次序。其中,腳與頭為兩端,互為轉換的起點和終點。這是從紮根地面的腳部出發,由下向上,各部位自我運動強度依次增大,在頭頂達到最高限,然後由上向下依次減弱,最後歸於腳部。週而復始。這種內動的強弱次序,特點是“天旋地不轉”,給人帶來的是飄而不眩、旋而不暈的飄旋感。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將很多燈泡按照不同顏色或亮度組合成一個球體,開啟時,就會有光球在旋轉的感覺;如果這個光球由上而下越來越弱,你就不會有眩暈感。

在意念的導演下,以身體為舞臺,在吮式呼吸和雙臂抱圓聯手打造的氣盈周身的精彩大戲中,人氣互融,人在氣中,氣在人中。

上一篇:故事:夫君剛出徵邊關,婆母就找上了門,一番話令我無地自容
下一篇:中國人不適合造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