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生吃蘑菇安全嗎?

生吃蘑菇有什麼副作用?微波可能是減少鮮蘑菇裡的蘑菇氨酸含量最有效的方法。

在口蘑裡,有一種毒素叫做

“傘菌氨酸”

,它可能是致癌物質。

普通的口蘑會長成小褐菇,小褐菇又會長成大褐菇,它們都是相同種類的蘑菇。這就像,綠燈籠椒就是未成熟的紅燈籠椒。

但你能夠透過烹飪的方式,來減少蘑菇中的傘菌氨酸。

油煎、微波爐加熱、水煮,甚至冷凍和解凍

,都可以降低傘菌氨酸含量。因此我建議在食用蘑菇之前,把蘑菇燒熟。

這點我在十多年前的一個影片裡提到過。

但是用這些烹飪方法,傘菌氨酸並沒有被完全消滅。

拿烘培為例,200攝氏度烘烤十分鐘(大概就是你製作披薩的過程),僅僅將傘菌氨酸的含量下降了四分之一。所以仍有77%的傘菌氨酸殘留。

水煮看起來是最有效的,在五分鐘內大約去掉了一半毒素,但是這也沒有完全去掉毒素,而只是將它轉移到了燒煮的水裡。

所以確實,蘑菇中傘菌氨酸含量,在約五分鐘以內下降了一半,一小時以後下降了90%,但這主要是因為它滲透到了湯裡。

所以當你在烹飪湯的時候,煮五分鐘湯,並沒有比做披薩好到哪去。

而且即使一個小時以後,仍有約一半殘留。

油煎五到十分鐘以後,能夠去除很多,但是微波加熱是更健康的做法,而且它的效果也更好。

微波加熱一分鐘能夠“去除65%蘑菇裡的傘菌氨酸”,僅用30秒就能夠去除一半。

所以,微波加熱大概是減少新鮮蘑菇裡傘菌氨酸最簡單的方式。

我處理幹蘑菇的方式,是扔到煮麵水裡去。

當我在煮義大利麵的時候,烘乾脫水大約能去除20%,煮沸十分鐘能去除60%,再過濾一下,差不多90%都去除了。

我們需要擔心剩餘的傘菌氨酸含量嗎?我們難道不能吃有蘑菇的披薩嗎?

如果你連披薩都吃了,那披薩上的蘑菇,大概是你最不需要擔心的東西了。

但是說實話,我們真的要為傘菌氨酸而擔憂嗎?

根據一個蘑菇產業資金支援的綜述答案是:根本不需要。

“當前足夠的證據表明攝入蘑菇裡的傘菌氨酸,並不會對人體造成有毒的風險。”

研究員承認對老鼠來說,傘菌氨酸可能是致癌物,但還得把這資料推斷到人身上才行。

例如,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預測,瑞士的國家平均蘑菇攝入量,可以導致每十萬人中出現兩例癌症。這個攝入量和美國人的攝入量差不多。

所以理論上,每百萬得癌症死亡的人中,有20人是因為食用蘑菇。

通常情況下,一個的新化學物、殺蟲劑或者食品新增劑的風險,最好小於一百萬癌症中有一例死亡。

這樣看來,蘑菇的平均食用量大約是可接受程度的20倍。

如果要把風險降低至每百萬有一例死亡,那麼我們只能每250天吃大約半杯量的蘑菇,這樣可以讓攝入劑量低於“可接受”的限度。

但是換個角度來看,就算每天都吃一份蘑菇,額外增加的癌症風險也只有一萬分之一。

換句話說,如果有一萬個人連續70年每天吃蘑菇,那麼除了3000例由其他原因導致的癌症以外,額外只會有一例是因為食用蘑菇造成的。

但是這個結論是基於一個假設,假設老鼠模型的結果用在人類身上是合理的。

這些結論全是由老鼠實驗推論而來。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大型的前瞻性研究,來考察人類對蘑菇食用和癌症風險之間的關係。

但是此前並沒有這類研究……直到現在。

“兩個哈佛大學的大型佇列,研究蘑菇攝入與癌症的關係。”

沒有發現蘑菇攝入和癌症之間的關係。

但直接生吃或者吃未燒熟的香菇,會導致其他的症狀:

香菇鞭毛性皮炎鞭毛

,就像被鞭打了一樣。

看看這嚇人的皮疹,看起來就像被鞭打了。

是不是看起來很誇張?這就是紅疹爆發的樣子。

這樣的症狀,是由香菇裡面一種叫

香菇多糖

的化合物引起的。

但是因為高溫會使它失去活性,只有生的或者未被燒熟的香菇,才會產生問題。

這種症狀是罕見的,50個人中只有一個人容易得這種症狀,並且症狀會在一到兩週自己消失。

有趣的是,它可能會在吃了香菇十天以後再發作,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不會想到是因為吃了香菇造成的。

有個人反覆深受其害16年之久,直到被診斷出是這種情況。

希望很多醫生會看到這條影片。如果他們看到了類似這樣的皮疹,請告訴病患,記得

香菇要先烹飪再食用!

延伸閱讀:

用口蘑治療前列腺癌

該吃什麼來增強免疫力

原創文章,歡迎轉載

白名單事宜請聯絡後臺

參考文獻:

Nordic Council of Ministers, Gry J, Andersson C, et al。 Mushrooms Traded as Food。 Nordic Council of Ministers; 2012。

Schulzová V, Hajslová J, Peroutka R, Gry J, Andersson HC。 Influence of storage and household processing on the agaritine content of the cultivated Agaricus mushroom。 Food Addit Contam。 2002;19(9):853-62。

Roupas P, Keogh J, Noakes M, Margetts C, Taylor P。 Mushrooms and agaritine: a mini-review。 J Funct Foods 2010;2:91-8。

Shephard SE, Gunz D, Schlatter C。 Genotoxicity of agaritine in the lacI transgenic mouse mutation assay: evaluation of the health risk of mushroom consumption。 Food Chem Toxicol。 1995;33(4):257-64。

Lucier G, Allshouse J, Lin BH。 Factors affecting U。S。 mushroom consumption。 USDA。 VGS 295-01。 March 2003。

Lee DH, Yang M, Keum N, Giovannucci EL, Sun Q, Chavarro JE。 Mushroom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total and site-specific cancer in two large u。 S。 Prospective cohorts。 Cancer Prev Res (Phila)。 2019;12(8):517-26。

Heer RS, Patel NB, Mandal AKJ, Lewis F, Missouris CG。 Not a fungi to be with: Shiitake mushroom flagellate dermatitis。 Am J Emerg Med。 2020;38(2):412。e1-412。e2。

Garg S, Cockayne SE。 Shiitake dermatitis diagnosed after 16 years! Arch Dermatol。 2008;144(9):1241-2。

Watari T, Tokuda Y。 Shiitake dermatitis。 QJM。 2017;110(12):849。

Fang S, Bajoghli A, Bajoghli M。 Shiitake mushroom-induced flagellate dermatitis。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17;119(5):462-3。

Hamer S, Rabindranathnambi R。 A wide-spread flagellate dermatitis。 BMJ Case Rep。 2013;2013:bcr2012007682

文:格雷格醫生 / 能救命的營養學

翻譯:Yulu Pan

編輯:Hailey Chang

格雷格醫生

◾全科醫生,專攻臨床營養學

◾畢業於塔夫茨大學醫學院及康奈爾大學農業學院

◾公益組織NutritionFacts。org“能救命的營養學”創辦人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

◾營養、食品安全、公共衛生等主題國際知名講者

上一篇:鳥類中的“傻狍子”,不會飛卻能活到90歲,堪稱史上最蠢萌的生物
下一篇:13歲才1米4的小個子梅西,靠什麼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