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100萬億細菌,你知道人體內有多少細菌嗎?一張圖告訴你,你知道嗎?

你真的是人嗎?

稍安勿躁,我不是罵你,跟我一起算算:人體約有10萬億個細胞,但你知道人體內又有多少細菌嗎?答案是 100萬億!!!單從細胞數量上來掂量掂量,自己還算個人不?100萬億!!!這數字不但比地球總人口多,甚至比銀河中的星星數量都多。人體中總共存在大約3000種細菌,這些細菌總共擁有大概3百萬個基因,相比之下,人類約19000個的基因數量顯得微不足道。

可能有很多人知道細菌對人體的消化系統/免疫系統具有重要作用,但你知道嗎?細菌還會影響你的情緒,思考方式,你的體脂水平,甚至蛋蛋的大小都有可能與細菌有關。如果你覺得我言過其實,那麼請仔細看看這篇文章,也許會重新整理你的認知。

來看一個溼身鼠的故事

神經學家John Cryan有這麼一項研究:首先把老鼠分成兩組,一組作為實驗組,在其食物中添加了製造酸奶時經常使用的一種乳酸菌,而另一組對照組飲食不做任何特殊新增,也就是說除了沒有乳酸菌以外和實驗組的飲食是一樣的。

這裡說明一下,老鼠這類齧齒動物雖然是游泳高手但是並不喜歡水,一旦掉進水裡會非常的驚慌失措。於是克萊恩在這樣餵食了兩三週後將老鼠放進水裡來觀察其落水後的表現。對照組的老鼠瘋狂地想要逃出水碗,但拼命掙扎了四分鐘後筋疲力盡,只能絕望放棄。

而餵食了乳酸菌的老鼠,雖然也不喜歡待在水裡但並沒有那麼劇烈的抗拒,它們沿著水碗遊弋的時間遠超對照組的老鼠,如果不是六分鐘後Cryan把這些落湯鼠撈上來也許他們還會繼續游下去。

聰明的你看到這裡可能會說:應該是乳酸菌給老鼠提供了額外的耐力。確實,表面上看是這樣的,但是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克萊恩的研究發現關鍵在於

應激激素

的水平。對照組老鼠體內應激激素水平要比正常狀態高出百倍。

應激激素是身體在面對壓力產生恐慌等狀態下分泌的,它有好的一面,可以讓人在面對危險時集中精力發揮潛力,但是過高的應激激素也有負面影響,就像對照組的老鼠一樣發瘋做些無濟於事的掙扎,然後很快就因為耗盡體力而絕望的放棄。

動物體內與應激激素對立的有一種叫做GABA受體的東西,當GABA受體被啟用時會對神經訊號的傳遞產生抑制作用。對餵食了乳酸菌的老鼠體內的激素水平進行測試後發現,不僅其應激激素水平僅有對照組的一半,而且其體內的GABA受體處於啟用狀態——抑制了“焦慮類”神經訊號的傳遞,所以實驗組老鼠被扔進水裡時表現沒那麼驚慌失措,更像是被餵了安眠藥或者大麻一樣。

為什麼腸道里的細菌會在老鼠大腦裡產生鎮靜作用?為了研究這個問題,克萊恩又設計了另一個實驗,這次同樣用到兩組老鼠,實驗組餵食乳酸菌而對照組飲食不做特殊新增。與上次實驗不同的是,這次他在把實驗組老鼠扔進水裡之前,做手術切斷了其迷走神經,而迷走神經是一條從腹部蜿蜒到大腦的神經,在大腦和腸道之間進行神經訊號傳導是它的功能之一。

這樣一來,實驗組的老鼠變得和對照組的難兄難弟一樣了,驚慌失措地拼命遊啊遊,四分鐘左右就絕望的耗盡了體力,上一個實驗中乳酸菌所帶來的那些好處在這次實驗中隨著迷走神經的切斷而蕩然無存。

所以結論就是:寄生在實驗組小鼠腸道中的乳酸菌透過迷走神經向大腦傳達了啟用GABA受體的訊號。

在法國有另一項類似的研究,不過這項研究直接以人作為研究物件,實驗組志願者的食物中添加了乳酸菌和雙歧桿菌兩種益生菌。

兩三週後,標準化心理學測試和24小時的皮質醇測試顯示受試者的

壓力,焦慮,沮喪

等水平都較低。

科學家對此的解釋是菌株會產生大量的

5-羥色胺

,而5-羥色胺具有鎮靜作用,在吃下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後會大量分泌。事實上人類大腦中只含有少量的5-羥色胺,基本上80%的5-羥色胺都源自腸道,

這些實驗結果促使美國國家科學院認真考慮透過“藥物酸奶”的方式代替藥物來治療抑鬱症等精神疾病。

益生菌和致病菌

細菌在消化過程中的作用眾所周知,我不再贅述,我更希望多談談這些奇妙生物體不為人知的一面。

舉個例子,益生菌終其一生都在和致病菌戰鬥,它們可以直接殺死致病菌,或者透過分泌一些化學物質幹掉致病菌,也可以透過改變環境的酸鹼度製造不適合致病菌生長的環境從而殺死它們,而有時候簡單粗暴的把它們直接懟出去……

益生菌在其新陳代謝過程中也會順便產生對人體免疫系統有用的物質比如B族維生素,維生素K等等。免疫系統70%的工作都是由益生菌完成的。就連

闌尾

這個曾經被認為是退化的器官現在也有人認為它可能是益生菌的大本營,在人體需要益生菌的時候由此釋放。

很多折磨我們的疾病可能僅僅是因為益生菌和致病菌之間的失衡造成的,比如腸易激綜合症和克羅恩氏症,其他一些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菌群失衡還會導致很多自身免疫疾病比如哮喘,關節炎,潰瘍,白癜風等等。

當菌群失衡,應激激素分泌過量,激素失調的時候,腸壁的滲透性會增加,從而導致外界致病原滲入血管,進而引發免疫系統產生全身或區域性性的炎症。

細菌也會使你變胖

有很多研究證明細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肥胖與否。拿胃旁路手術來說,一般提到這個手術我們都會認為這個手術縮小了人的胃,人就吃得少了,自然也就瘦下來了。但是如果把整個術後的減肥效果以10分記的話,其中有2分是由腸道菌群的平衡貢獻的。

這可不是信口胡說的,科學家們再次用兩組老鼠完成了這樣一個實驗:首先將實驗組的老鼠做了胃旁路手術,果不其然,老鼠們的體重都下降了,這沒啥問題。但詭異的事情來了,當科學家們將實驗組老鼠腸道里的物質移植到對照組老鼠的腸道里以後,驚奇的發現這些沒做過胃旁路手術的老鼠體重也開始嗖嗖下降。後來科學家們在人體實驗中也發現了類似的效果。

另一項囊括了792名志願者的研究表明,超重胖子們體內可能有一種細菌特別多,這種細菌會幫助其它細菌消化某些營養素從而產生更多的卡路里。人們推斷,這種細菌在幾千年前是非常重要的,那個時候人們的飲食以粗糧為主,不像現在的飲食熱量密度很高,自然界的生存壓力逼迫人們需要藉助細菌來榨取食物中的每一份能量。

科學家們猜想,腸道菌群的失衡可能會透過一種叫做FIAF

(禁食誘導脂肪細胞因子)

的東西來提高胰島素抵抗和脂肪囤積。

酸奶還遠遠不夠

我們先澄清一個誤區,多喝酸奶並不能完全增加腸道中有益菌的數量,腸道中的細菌多達幾百上千種,而一般的酸奶中僅含有兩種菌株。

如果你說:“不行,我一定要喝酸奶”的話,那麼我建議你不要買那種添加了糖的酸奶,“快糖”進入體內後會更多的只是便宜了益生菌的對手,你那不是補益生菌,而是給本就不富裕的益生菌雪上加霜。

如果你不知道哪些酸奶含糖,有一個簡單的辨別方法:如果某款酸奶廣告中有美女喝下之後一臉陶醉的表情彷彿下一秒就要高潮,那麼很可能是含糖高了。

那要買什麼呢?要買就要買那種牧民用犛牛奶之類的東西經由沾滿了細菌的破布過濾做成的酸奶

(好吧,我只是半開玩笑)

有人說既然普通酸奶沒啥用那我吃點益生菌補品總行了吧?遺憾的是,這些玩意兒的作用也比較存疑。

那些補充益生菌的藥片藥丸藥水啥的,最好是從生產到吃下肚之前全程冷鏈儲存才能發揮完整作用,你想想能做到這一點的補品有多少?就算聲稱這樣做的,你也不知道真假啊。

如果你一定要吃,我這裡提供幾條參考:

1。 仔細看標籤上細菌數量的單位,正規產品應該是以CFU

(菌落形成單位)

計而非毫克;

2。 不管標籤上寫的啥儲存條件,都一定要冷藏;

3。 產品要有保護性的介質隔絕包裝,比如油,營養培養物,或者包衣片包裹。

發酵食物才是更好的選擇

其實也不必那麼麻煩,有一個更好的方法就是把

益生菌

益生元

一起吃下去,發酵的食物就是個很好選擇,它們同時含有益生菌和益生菌賴以生存的營養,可以在腸道中營造出一個有益於各種益生菌生長的環境,從而使整個益生菌家族欣欣向榮。

為了找到更適合你自己的益生菌,建議每天換著花樣多嘗試一些不同種類的發酵食物,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按照下面這個順口溜嘗試一下:

嚐嚐韓國泡菜,少吃炸雞啤酒;

來點德國酸菜,少啃脆皮豬肘;

若嫌納豆略臭,梅乾酸甜利口;

拉麵蓋飯下肚,喝碗味增涮口;

觥籌交錯之後,一杯紅茶醒酒。

當然,有些發酵食物在製作過程中加入了大量的鹽,比如上面提到的泡菜和酸菜,攝入也需適量,否則引起其他的問題就得不償失了。

這些食物有一個共同之處,都含有人體無法消化的多糖,比如菊粉,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等等,這些東西雖然我們人體不能直接利用,但卻是腸道中的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等益生菌的心頭好。

買這些東西的時候也要注意全程冷鏈儲存,不然的話就只是一堆益生菌的屍體而已,同時要切記烹飪不要長時間高溫加熱。比如德國酸菜,很多人喜歡炒著吃,但是炒制的過程中也就把益生菌殺死了。

除了發酵食物以外,還有很多天然食物也富含低聚果糖和菊粉等有利於益生菌生長的成分,比如

洋蔥,大蒜,牛奶,香蕉,小麥, 燕麥,洋薊,蘆筍,韭菜,菊苣

等等。

至於低聚半乳糖,這東西可能比低聚果糖和菊粉更加牛逼,最近有研究表明低聚半乳糖可能會緩解抑鬱和焦慮,也因此吸引了更多科研人員的興趣。

扁豆,鷹嘴豆,青豆,棉豆,芸豆

等富含低聚半乳糖的食物,每天吃半杯就足以滿足體內益生菌所需。

做了這些能有什麼收穫呢?

如果你照做了,你就把自己身體變成了數以萬億計的細菌培養基,這會對你有什麼好處呢?短期內你會覺得肚子不漲了,排便通暢了,面板細嫩了,生活更有規律了……長此以往,你會發現哮喘,面板過敏,腸易激,關節炎等自身免疫疾病得到很大的緩解,也不那麼容易生病了。

參考文獻:

1。Brockman, John (editor), “This Book Will Make You Smarter,” Harper Perennial, New York, 2012。

2。Choi, Charles Q, “Probiotic Bacteria May Help Treat Depression,” LiveScience website, Aug。 29, 2011。

3。Dolgin, Elie, “Mice That Eat Yogurt Have Larger Testicles,” Scientific American, Friday, May 4th, 2012。

4。Grady, Denise, “Bacteria in the Intestines May Help Tip the Bathroom Scale, Studies Show,” The New York Times, March 27th, 2013。

5。Radiolab broadcast of “Guts,” April 2nd, 2012。

6。Roach, Mary, “Gulp: Adventures on the Alimentary Canal,” W。W。 Norton and Company, 2013。

上一篇:健身大叔們為什麼身上的脂肪總是那麼頑固?這是飲食對於體脂肪的影
下一篇:抑鬱症患者的10大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