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起皺的朱泥才是冒尖的好料?錯!這是紫砂最大的騙局

老師你好,麻煩幫我看看這個料行不行?

我草草看了一眼。

調配朱泥,砂漿分離,試圖用“蛤蟆皮”來證明“好朱易皺”這一偽命題。

(一)

朱泥經過燒製以後,的確容易起皺。

問及背後的成因,商家多會用“朱泥收縮率高”“無朱不皺”的套話來回應。

“朱泥收縮率高”算是答對了一半,可我很不理解“無朱不皺”這種混淆視聽的鬼話,相信的人竟然還不少,三人言而成虎。

話還要從練泥說起。

練制朱泥

練泥時,朱泥和其他紫砂泥料會區別開來。為什麼呢?因為朱泥和紫泥、段泥相比較,

朱泥本身的砂性弱、泥性強。

就像用石磨磨黃豆,磨得次數越多,豆子被磨成豆粉、豆漿;磨得越粗,就會顆粒多粉漿少。

紫砂泥料中所含顆粒的多少,代表了砂性的強弱。

泥料是紫砂的肉身,砂性則是其筋骨。

拓展閱讀:砂與漿,紫砂泥料的靈魂配方

(二)

但這和朱泥“起皺”又有什麼關係呢?

朱泥的泥性強,那麼其收縮率就大,在燒製以後表面就容易產生起皺現象。

這也是朱泥壺常起皺的根本原因。

想不明白的朋友,可以參考羊毛毛衣水洗不當後縮水至S碼的情況。因為羊毛的結構比一般毛織品更疏鬆。紫砂也是同樣的道理,雙氣孔結構,團粒結構疏鬆。

(三)

正如前面所說,朱泥燒成以後的“皺”是因為它泥性強,收縮才大。

由此可見延伸:

有的朱泥泥性特別強,砂性特別弱,那麼它的收縮就大,特別容易起皺;

有的朱泥泥性比較弱,砂性比較強,那麼它的收縮就小,起皺就不明顯;

當然,這兩點只是我的個人理解。此外,

還受煉泥時的砂漿比、燒製時溫度等多方面的影響。

先來準確理解一個名詞——吃溫。

“吃溫”是指一個溫度區間,不是固定的溫度值。泥料在此範圍內都可以達到理想的燒結效果。

不是說紫泥只能燒1180°或是1120°,這點必須要給大家糾正。

但別忘了,燒製溫度越高,泥料收縮越大。

也就是說,同一種朱泥完全可以在同一溫度區間內,

選擇不同的燒製溫度,來表現出皺、微皺、不皺的效果。

(四)

“皺”不是朱泥壺的專屬特徵。“皺”也不能代表朱泥一定品質高。

這和是不是原礦,普通還是優質,沒有必然的聯絡。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內容,喜歡的朋友記得點贊、評論、轉發!

我是磚磚,關注我,一起交流紫砂心得。

上一篇:孫新生 | 那拉提42
下一篇:郭帥來捧場,紅姐害怕,打電話給加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