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小兒的身體有這2種說法,“純陽”、“稚陰稚陽”,懂了少生病

小兒身體正處於生長髮育的過程之中,其生理病理與成年人有著明顯的差異,一般可用“純陽”、“稚陰稚陽”來概括。

“純陽”指小兒生機蓬勃、發育旺盛,有如旭日初昇,草木方萌,蒸蒸日上,且年齡越小,越為明顯。隨著小兒的生長髮育,其體質、智力臟腑功能均將不斷地趨於完善和成熟。

“稚”,即幼稚,有不成熟之意。“稚陰”指小兒不論在肌膚臟腑、筋骨、津液諸方面均柔弱不足,加之生長髮育迅速,對營養物質需求量多,相對地感到物質基礎的供不應求,“稚陽”是指小兒體內的陽氣並不盛實,機體的功能活動尚未健全。

“稚陰稚陽”,則指小兒無論在物質基礎,還是在功能活動上,均未達完善和成熟。表現在陰陽協調方面,抗禦外部方面均屬幼稚階段小兒為“稚陽之華”,肌表薄弱抵抗能力差,且肺臟嬌嫩,邪氣易於感觸和氾濫。因此,小兒肺系病多且難治。小兒臟腑柔嫩,感受外邪後,每易使邪氣梟張而出現高燒。

小兒精神方面發育未臻完善,心神不足,肝常有餘,易發驚恐、譫語、抽搐等。小兒腸胃狹小,脾氣不足,消化能力弱,若飲食不當或飢飽失常,就會出現飲食停滯,導致嘔吐、洩瀉、疳積等症。

故有小兒“肺嬌易傷,脾常不足,肝常有餘,心熱易驚,腎氣常虛”之說。

根據小兒生理、病理特點,在臨床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1、治療及時,用藥果敢。

兒科病證,每易暴起,傳變迅速,在正確辨證的前提下,治療應及時果敢,即準又穩,以免適誤病機。

2、用藥宜審慎,切忌雜藥亂投。

小兒服藥時常有浪費,所以量相對較大,尤其在益氣健脾,養陰補血,消食和中一類藥性平和的藥物與成人相差不大。但小兒“稚陰稚陽”之體,對藥性敏感,故對大苦、大熱、大辛、大寒、攻伐和藥性猛烈的藥物如附子、麻黃、肉桂、細辛、大黃、芒硝、膽草、牽牛等應慎用。因為苦燥易耗傷陰液,辛熱之劑更伐臟腑之氣過於苦寒陽氣易於傷殘,脾胃易傷。所以臨床用藥應根據病兒年齡的大小,體質的強弱,病勢的輕重藥味的厚薄進行合理的用藥。

3、兒科用藥,宜用輕清之品。

小兒髒氣清靈,表證初起,當以辛涼解散表邪,以銀翹散、桑菊飲為主方。對外有表邪,內熱相合之發熱,仍立足於辛涼解表,順其火熱之勢輕而揚之,宜用桑葉、菊花、銀花、蟬衣、薄荷、竹葉等輕清宣疏之品,不宜投苦寒退熱之品,以免閉遏邪氣於裡,反伐正氣,如屬必用,則宜少量,且中病即止。咳嗽初起,邪在上焦肺衛,不論風寒、痰熱均以宣疏解散為治療大法,如桑菊飲、金沸草散等。屬熱重者加貝母、杷葉、瓜蔞等。下氣瀉肺之品如蘇子、尊藶子、海蛤殼等應慎用。發熱日久不退者,宜用白薇、知母、地骨皮、青蒿等清熱透絡,引深伏之邪外出。

4、重視脾胃的調理。

小兒脾常不足,易致飲食停滯。飲食停滯,既可單獨發生,也可伴見其它病證之中。如外感熱病,往往因感邪後胃腸運化功能受影響而致食滯於中,出現挾食見證。熱病後期,熱盛傷陰,易致胃陰受傷。因此,治療小兒病不能忽視調理脾胃這一重要環節。飲食停滯者,用保和丸、枳術丸等為主方,在消食導滯的同時,適當地選用山藥、陳皮、茯苓、白朮、佛手、扁豆、蓮肉、麥芽等健脾和胃之品,以助運化。胃陰受傷者,應注意用石斛、北沙參、山藥、麥冬等調養胃陰。

5、外感之高熱,注意清熱涼肝。

小兒體屬“純陽”,熱病偏多,且肝常有餘、肝熱易旺,易致熱盛生風,肝風妄動,出現抽搐、驚風之證。故小兒外感病,若出現壯熱、煩躁、驚惕,則應於解表透邪藥中,佐以平肝熄風之品,如蟬蛻、羚羊角、鉤藤、殭蠶、地龍等,或服紫血散,以免邪氣進一步深入。

6、不宜濫用補劑。

健康小兒不必靠藥物來補養,因為藥物的效能皆有所偏勝,小兒“稚陰稚陽”之體難以耐受,濫用或過用參、芪類製劑,不僅對小兒無益,反會破壞機體的陰陽平衡,傷及臟腑氣機。小兒生機旺盛,只要餵養得當,護理適宜,自然能健康成長。

上一篇:慢性腎臟病的營養指導:低鈉飲食
下一篇:[健康] 懷孕後吃了這種螺,四肢乏力、頭痛、失去孩子.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