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格思裡的接近條件作用學習理論

一位數學與哲學的雙料碩士出生的心理學家,一位在美國二戰期間擔任戰事情報局海外分局的首席心理學家,用自己的眼界和傳奇經歷開創出心理學新方向。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位優秀的心理學家格思裡和接近條件作用學習理論。

1

格思裡的生平

【美】格思裡 E。 R。 Guthrie, 1886-1959

1886年,格思裡

(E。 R。 Guthrie, 1886-1959)

生於美國尼布拉斯加。

1903年,考入尼布拉斯加大學學習數學,受到馮特的美國學生沃爾夫的影響。

1907年,畢業後留校讀碩士研究生,專業為哲學。

1912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哲學博士畢業。

1935年,出版《學習心理學》。

1945年,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

1947年,任華盛頓大學校長。

▲華盛頓大學 (圖片來自網路)

1956年,退休。

1959年,因心臟病去世。

2

格思裡的

基本觀點

1. 研究物件:刺激-反應

格思裡的主要理論創新在學習心理學方面,他綜合了華生與桑代克的觀點,認為學習的實質是刺激與反應的聯結。

2. 學習的定律:接近條件作用

格思裡認為刺激與反應的聯結只有一種方式,其學習定律只有一條,即接近條件作用。

接近條件作用:當某一反應發生時,那個正在起作用的刺激模式往往能夠在以後再次出現時引起這個反應。

接近條件作用有以下兩條附律:

一個刺激模式當它第一次與反應配對時就獲得了它的完全的聯結力量;

新近原則。對一個特定情境的最後一個反應,當該情景再次出現時,傾向於再次出現。

3. 練習的效果

① 練習觀:

凡是符合接近條件作用,學習就會發生。

② 消退觀:

凡是一個反應替代舊反應與原來的刺激建立了新的聯結,則學習會消退。

比如,一個母親要改變女兒回家就亂扔鞋子與書包的習慣,只需要求女兒重新穿戴好出門,再敲門進門,將靶子與書包放在規定的地方即可。

有關反應消退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系統脫敏法。慢慢增加刺激的數量,讓原有反應無法建立;

滿灌法(暴露法)。充分、反覆地呈現刺激,直到它引起的反應不再出現;

矛盾法。將引起反應與抑制反應的刺激同時出現,破壞原有刺激-反應的聯結。

比如,要訓練狗不再追趕或咬死小雞,可將一隻死雞掛在狗的脖子上,狗怎麼掙扎也不能擺脫不掉死雞,最後見到小雞就逃跑。

3

對格思裡的

評價

1. 貢 獻

理論簡明扼要,只有接近條件作用一條學習定律。

以日常生活的例子闡明心理學的複雜問題。

格思裡的學習理論是最有生命力的學習理論之一,當今的學習心理學仍然在講述他的理論。

2. 局 限

理論過於極端,完全否認意識,把反應當作肌肉的運動。

把人當作機器與動物,僅以刺激-反應來解釋人類的行為,犯了還原主義錯誤。

●文:

楊文登,廣州大學心理學系博士、教授

上一篇:癌症患者大部分都是因為什麼原因離世?劉院長盤點了以下四種情況
下一篇:你真的瞭解《黃帝內經》這本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