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胸痺心痛的辨證分型及中成藥的合理使用

胸痺心痛是由於正氣虧虛,飲食、情志、寒邪等所引起的以痰濁、瘀血、氣滯、寒凝痺阻心脈,以膻中或左胸部發作性憋悶、疼痛為主要臨表現的一種病證。輕者偶發短暫輕微的胸部沉悶或隱痛,或為發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適感;重者疼痛劇烈,或呈壓榨樣絞痛。常伴有心悸,氣短,呼吸不暢,甚至喘促,驚恐不安,面色蒼白,冷汗自出等。多由勞累、飽餐、寒冷及情緒激動而誘發,亦可無明顯誘因或安靜時發病。胸痺心痛是威脅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心繫病證之一,隨著現代社會生活方式及飲食結構的改變,發病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因而本病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由於本病表現為本虛標實,有著複雜的臨床表現及病理變化,而中醫藥治療從整體出發,具有綜合作用的優勢,因而受到廣泛的關注。西醫學中的心絞痛、冠心病、心肌梗塞等都能按照此病治療。

寒凝心脈型

症狀:

突然心痛如絞,或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或

感寒痛甚,心悸氣短,形寒肢冷,冷汗自出

,苔薄白,脈沉緊或促。

多因氣候驟冷或感寒而發病或加重。

方藥:當歸四逆湯(當歸15克,桂枝、白芍、鬱金、延胡索各12克,通草、炙甘草、薤白、瓜蔞各9克,細辛3克,大棗5個。煎服,水開煮藥45到60分鐘,或分兩次煮,第一次水開30分鐘,第二次水開20分鐘,兩次合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飯後服藥。)

本方以桂枝、細辛溫散寒邪,通陽止痛;當歸、芍藥養血活血;芍藥、甘草緩急止痛;通草通利血脈;大棗健脾益氣。全方共呈溫經散寒,活血通痺之效。加瓜蔞、薤白,通陽開痺。疼痛較著者,加延胡索、鬱金活血理氣定痛。

若疼痛劇烈,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痛無休止,伴有身寒肢冷,氣短喘息,脈沉緊或沉微者,為陰寒極盛,胸痺心痛重證,治以溫陽逐寒止痛,方用烏頭赤石脂丸(

蜀椒、乾薑、赤石脂各14克,炮烏頭7.5克先煎1個半小時,炮附子7克先煎一個半小時。

中成藥:活心丸、蘇合香丸、冠心蘇合香丸、蘇冰滴丸,芳香化濁,理氣溫通開竅,發作時含化可急速止痛。

氣滯心胸型

症狀:

心胸滿悶不適,隱痛陣發,

痛無定處,經常嘆氣,遇情志不遂時容易誘發或加重,

或兼有脘腹脹悶,得噯氣或矢氣則舒,苔薄或薄膩,脈細弦。

方藥:柴胡疏肝散(陳皮、柴胡、川芎、當歸、丹參、香附、枳殼、紫蘇葉各12個,白芍、鬱金各15克,炙甘草6克。煎服,水開煮藥45到60分鐘,或分兩次煮,第一次水開30分鐘,第二次水開20分鐘,兩次合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飯後服藥。)

本方由四逆散(枳實改枳殼)加香附、川芎、陳皮組成,四逆散能疏肝理氣,其中柴胡與枳殼相配可升降氣機,白芍與甘草同用可緩急舒脈止痛,加香附、陳皮以增強理氣解鬱之功,香附又為氣中血藥,川芎為血中氣藥,故可活血且能調暢氣機。全方共奏疏調氣機,和血舒脈功效。加當歸、丹參活血,鬱金、紫蘇葉行氣開胸。

中成藥:柴胡疏肝丸,疼痛明顯加失笑散;若兼有脘脹、噯氣、納少等脾虛氣滯的表現,可用逍遙丸加失笑散,疏肝行氣,理脾和血,活血祛瘀止痛。若氣鬱日久化熱,心煩易怒,口乾,便秘,舌紅苔黃,脈數者,用丹梔逍遙丸加失笑散,疏肝清熱,活血化瘀止痛。

寒痰閉阻型

症狀:

胸悶重而心痛輕,

形體肥胖,痰多氣短,遇陰雨天而易發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

,納呆便溏,

口粘,噁心

,咯吐痰涎,苔白膩或白滑,脈滑。

方藥:瓜蔞薤白半夏湯加味(瓜蔞、桂枝各12克,薤白、制半夏、枳實、陳皮、石菖蒲、乾薑、茯苓、白朮各9克,細辛3克,炙甘草6克,黃酒70ml。煎服,水開倒酒煮藥45到60分鐘,或分兩次煮,第一次水開30分鐘,第二次水開20分鐘,兩次合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飯後服藥。)

本方以瓜蔞、薤白化痰通陽,行氣止痛;半夏理氣化痰。加枳實、陳皮行氣滯,破痰結;加石菖蒲化濁開竅;加桂枝溫陽化氣通脈;加乾薑、細辛溫陽化飲,散寒止痛。全方加味後共奏通陽化飲,洩濁化痰,散結止痛功效。

中成藥:二陳丸加平胃丸加六君子丸

痰熱閉阻型

症狀:

胸悶重而心痛輕,

形體肥胖,痰多氣短,遇陰雨天而易發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

,痰粘稠,色黃,

大便幹,苔黃膩

,脈滑數。

方藥:黃連溫膽湯(川連、枳實、制半夏、橘紅、梔子、川芎、瓜蔞、浙貝母、蒼朮、黃芩各9克,竹茹、鬱金、茯苓各12克,生甘草5克,生薑5片。煎服,水開煮藥45到60分鐘,或分兩次煮,第一次水開30分鐘,第二次水開20分鐘,兩次合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飯後服藥。)

本方中黃連苦寒瀉火,清心除煩;溫膽湯清熱化痰。全方使痰熱去,心神安。加梔子、黃芩、全瓜蔞,以加強清火化痰之功。加鬱金、川芎理氣活血,化瘀通脈。

中成藥:平胃丸加參苓白朮丸健脾祛溼,加橘紅顆粒清熱化痰,嚴重者用蘇合香丸、救心丸

瘀血痺阻型

症狀:

心胸疼痛劇烈,如刺如絞,

痛有定處,甚則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悶,日久不愈,可因暴怒而加重,

舌質暗紅,或紫暗,有瘀斑,舌下瘀筋,苔薄,脈澀或結、代、促。

方藥:血府逐瘀湯(當歸、生地、桃仁各12克,紅花、枳殼、川芎、丹參、赤芍各9克,桔梗6克,柴胡、炙甘草各3克,川牛膝10克。煎服,水開煮藥45到60分鐘,或分兩次煮,第一次水開30分鐘,第二次水開20分鐘,兩次合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飯後服藥。)

本方由桃紅四物湯合四逆散加牛膝、桔梗組成。以桃仁、紅花、川芎、赤芍、牛膝活血祛瘀而通血脈;柴胡、桔梗、枳殼、甘草調氣疏肝;當歸、丹參、生地補血調肝,活血而不耗血,理氣而不傷陰。

兼寒者,可加細辛3克、桂枝9克溫通散寒之品;兼氣滯者,可加沉香12克、鬱金15克辛香理氣止痛之品;兼氣虛者,加黃芪、黨參、白朮各12克補中益氣;若瘀血痺阻重證,表現胸痛劇烈,可加乳香、沒藥各9克,鬱金15克,延胡索10克加強活血理氣止痛的作用。

中成藥:首選血府逐瘀丸(膠囊)加丹參片或冠脈寧片或活血通脈片(膠囊)、通脈膠囊、或冠心丸、冠心丹參滴丸、麝香保心丸、救心丸、複方丹參滴丸、丹參益心膠囊、心可舒膠囊。氣虛者用通心絡膠囊,頭暈時用心腦康膠囊

心氣不足型

症狀:

心胸陣陣隱痛,

胸悶氣短,動則益甚,心中動悸,倦怠乏力,神疲懶言,面色觥白,或易出汗,

舌質淡紅,舌體胖且邊有齒痕,苔薄白,脈細緩或結代。

方藥:保元湯(人參、桂枝、丹參各9克,黃芪25克,炙甘草6克,生薑6片。煎服,水開煮藥45到60分鐘,或分兩次煮,第一次水開30分鐘,第二次水開20分鐘,兩次合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飯後服藥。)

本方以人參、黃芪大補元氣,扶助心氣;甘草炙用,甘溫益氣,通經利脈,行血氣;肉桂辛熱補陽,溫通血脈;或以桂枝易肉桂,有通陽、行瘀之功;生薑溫中。可加丹參或當歸,養血活血。

若兼見心悸氣短,頭昏乏力,胸悶隱痛,口燥咽乾,心煩失眠,舌紅或有齒痕者,為氣陰兩虛,可加當歸9克,生地、熟地各15克,麥冬9克滋陰補血;五味子、酸棗仁、茯神各12克,柏子仁9克養心安神。

中成藥:人參歸脾丸,人參養榮丸、補心氣口服液、

心陰虧損型

症狀:

心胸疼痛時作,

或灼痛,或隱痛,心悸怔忡,五心煩熱,口燥咽乾,潮熱盜汗

,舌紅,苔薄或剝,脈細數或結代。

方藥:天王補心丹(生地15克,柏子仁、當歸、人參、麥冬、玄參各10克,天冬、丹參、遠志各9克,桔梗、五味子各8克,雲苓、酸棗仁各12克,硃砂粉另服0.5克。煎服,水開煮藥45到60分鐘,或分兩次煮,第一次水開30分鐘,第二次水開20分鐘,兩次合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飯後服藥。)

本方以生地、玄參、天冬、麥冬、丹參、當歸滋陰養血而瀉虛火;人參、茯苓、柏子仁,酸棗仁、五味子、遠志補心氣,養心神;硃砂重鎮安神;桔梗載藥上行,直達病所為引。

若心腎陰虛,兼見頭暈,耳鳴,口乾,煩熱,心悸不寧,腰膝痠軟時加熟地20克,山藥、枸杞子各12克,山茱萸9克。

中成藥:天王補心丹、參芍膠囊、益心舒膠囊、參松養心膠囊,若出現心腎陰虛,兼見頭暈,耳鳴,口乾,煩熱,心悸不寧,腰膝痠軟的症狀時加左歸丸或用心元膠囊

心陽不振型

症狀:

胸悶或心痛較著,

氣短,心悸怔仲,自汗,動則更甚,神倦怯寒,面色觥白,四肢欠溫或腫脹,

舌質淡胖,苔白膩,脈沉細遲。

方藥:參附湯合桂枝甘草湯(桂枝、人參各15克,炮附子9克先煎半小時,丹參9克,炙甘草各30克。煎服,水開煮藥45到60分鐘,或分兩次煮,第一次水開30分鐘,第二次水開20分鐘,兩次合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飯後服藥。)

本方中人參、附子大補元氣,溫補真陽;桂枝、甘草溫陽化氣,振奮心陽,兩方共奏補益陽氣;有溫振心陽之功。加丹參活血化瘀

若陽虛寒凝心脈,心痛較劇者,可酌加鹿角片、川椒、吳茱萸、高良薑、川烏先煎一小時、赤石脂各9克,細辛3克。若陽虛寒凝而兼氣滯血瘀者,加薤白、沉香、焦延胡索、乳香、沒藥各9克,偏於溫性的理氣活血藥物。

中成藥:參桂膠囊,或加補心氣口服液,疼痛明顯加丹參片、複方丹參片

胸痺心痛屬內科急症,其發病急、變化快,易惡化為真心痛,在急性發作期應以消除疼痛為首要任務。病情嚴重者,應立刻去醫院,積極配合西醫救治。

上一篇:不同型別的心絞痛總結
下一篇:都說宮外孕命懸一線,究竟懸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