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心理學深度剖析:18歲出道即巔峰的鄭爽,如何淪落到今天的下場

【作者:桃子,只寫有深度的文章!】

2021年開年最大的一個瓜“鄭爽隱婚代孕棄養事件”在刷爆全網之後,終於迎來了結局。

央視公開點名批評,“代孕棄養者,道法不容”;國家廣電總局也公開發文,將鄭爽列為“醜陋劣跡者”,並表示不會再為她提供發聲露臉的機會和平臺。

這個訊息一出,鄭爽的演藝事業算是徹底涼涼了。

在我們拍手稱讚的同時,不由得對她的遭遇感到一絲絲的惋惜。

這個18歲憑藉“楚雨蕁”迅速走紅,一出道即巔峰的女孩,是怎麼淪落到今天的地步的?

/ 01 /

成也母親,敗也母親

鄭爽的母親,從小就有個理想,想從事演藝事業,喜歡聚光燈下的光環。然而,事與願違,多年的夢想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實現,於是她便將希望寄託在年幼的女兒身上。

為了能夠實現目標,鄭爽一歲的時候,母親就給她制定了一個“十年計劃:學舞蹈、鋼琴、長笛、聲樂、表演等各種才藝,只為了能夠考上北影,光榮出道。

鄭爽五年級時,因為沒能考上北京舞蹈學院附小,母親不顧年幼女兒的反抗,狠心將其送到成都上初一。

這段在異鄉孤獨的求學之旅,給年幼的鄭爽心靈上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傷害。被同學排擠、嘲笑和霸凌,甚至說她是“東北鄉巴佬”,多年後談及這段往事,她依然心有慼慼。

而鄭爽母親卻覺得女兒有點小題大做,因為這在她看來是成名路上必須要經歷的。

這讓我想到了著名的哈弗心理學家加藤諦三曾提出的“情感暴力”的概念:

情感暴力是一種強有力的心理操縱方式,關係中的一方隱藏自己的敵意和攻擊性,用愛的語言去束縛另一方,讓另一方犧牲自己的利益,按照他們的要求做事,服從他們的意願。

什麼意思呢?

就像我們親子關係中常見的情感暴力,我們經常會聽到父母會說這樣的話:

“只要你幸福,我怎麼樣都可以”,“我都是為你好,你為什麼不聽話”

等等,

表面上看是出於父愛或者母愛,但仔細品,你會發現他們用愛的甜蜜語言,給孩子們的內心扣上了一把枷鎖。

用自我犧牲換取對方的負罪感,從而讓對方聽從他們的意願,按他們的要求行事。

這一點,在鄭爽母女身上有鮮明的體現。

穀雨實驗室曾多次採訪鄭爽的母親,並寫了篇長達一萬字的《鄭爽與母親漫長的戰爭》,在文章裡有這樣一段話:

20多年的母親劉豔是這個家庭的絕對主導者,年輕時無法成為演員的缺憾推動著她主導了自己女兒鄭爽的人生;

鄭爽堅定地認為,劉豔欠她一個道歉,因為當演員並不是他想要的人生,她們開始爭吵、冷戰、疏遠,總想著找茬幹一架。

有一回,鄭爽問母親:“你不覺得你欠我一個道歉嗎?”

劉豔聽到這句話又驚又怒,要不是為了你,我可能就去了機關,以我的能力,一定能混得特別好;或者是去唱歌,沒準還能成明星呢。

言外之意,我犧牲了自己,來換來今天成名的你,你不知道感恩,卻反過來指責我,簡直是個白眼狼。

/ 03 /

鄭爽母親對於生了鄭爽,在心理上抱有很強烈的自我犧牲感。

這就導致鄭爽母親,在鄭爽過去的20多年的人生生涯中,不斷上演情感勒索的戲碼:

“媽媽這輩子都是為了你,你一定要爭氣啊。”

而鄭爽的爸爸呢?他在家中更多地扮演的是缺席父親的角色。

在鄭爽出生後,爽爸經常早出晚歸的工作,在這個家裡的存在感比較低,跟鄭爽相處的時間比較少。

正是爽媽長期的情感暴力,加上爽爸的父親缺席,讓鄭爽在心理上出現“低自我分化”狀態。

這種狀態的人遇事通常只有反應:

一種是對於別人的要求,沒有反抗,會乖乖接受,以滿足對方的期待,活得完全沒有自我;

還有一種是對於別人的要求,及其反抗,情緒失控,行為過激。

無論是那種反應都屬於低自我分化,沒有自己人生的邊界感,很容易被激怒。

一如鄭爽,經常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的各種“發瘋”似的反應。

看到這,你可能會覺得,我是在為鄭爽洗白,絕非如此。

縱橫鄭爽的整個家庭系統,你會發現,他們一家人是相互影響的關係:一個缺席的父親,一個強勢且犧牲感很強的母親,再加上一個始終活在“受害者心態”中的孩子。

他們之間緊密相連,你很難說出到底誰是這個家庭的病因,誰又是惡果,這就像幾百年前討論的到底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一樣無解。

/ 04 /

家庭也絕非罪魁禍首

這些年,原生家庭的概念很火,是因為它為成年人的缺陷找到了解釋的理由。

我們每個人的童年都有和父母不愉快的經歷,也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所不能接受的缺憾,而原生家庭論的出現,正好迎合了一部分人的甩鍋心。

然而心理學中,家庭治療的系統觀倡導的不只是透過家庭去找病因,更多的還要從學校、單位甚至是社會這個大系統中發現問題。

這些年來,鄭爽在大眾面前發瘋的不只一次:

在電視劇《青春鬥》的釋出會現場,鄭爽自扇耳光,成了熱搜榜上的名場面;

在綜藝《這就是鐵甲》的節目現場,鄭爽的一張崩潰照被頂上熱搜,讓這檔節目迅速躥紅;

在參加《讓生活好看》時,因為穿裙子不方便想換褲子,竟然當著眾多攝像頭的面脫裙子;

在一次直播帶貨中,突然情緒失控,趕走主播,並揚言“業績跟我有什麼關係”,讓現場一度很尷尬;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讓“發瘋”的鄭爽一直出現在聚光燈下?

原因很簡單:因為鄭爽每發一次瘋,就能上一次熱搜,片酬也會隨之大漲。

可能你覺得她是在“發瘋”,但是她那1000多萬的粉絲卻認為這樣的爽言爽語是真性情。

在一些綜藝及片方就是看中了這一點,才邀請她去參加節目的。

對於視財如命的鄭爽來說,也非常清楚這一點,於是她在“發瘋”的路上越走越遠!

/ 05 /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怎麼走自己說了算

著名心理學家埃利斯曾提出過著名的情緒ABC理論:

說的是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結果(C),不是由於某一激發事件(A)直接引發的,而是由於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錯誤信念(B)所直接引起。

簡單來講,就是我們的認知決定了我們的情緒,進而影響你的行為和人生。

雖然鄭爽有個不幸的原生的家庭,但是作為成年人的她,已經有了獨立的判斷能力,並且也有能力請專業人士,幫助自己走出原生家庭的迫害。

雖然你無法決定上帝給你的是好牌還是爛牌,但是你卻擁有出牌和贏牌的權利;我們能做的不是呆在原地抱怨上帝發給你的牌不好,而是即使拿到一手爛牌,也要打出王炸的效果。

因為,人生只有一次,怎麼走要自己說了算!

【作者簡介:桃子,國家認證心理諮詢師,4年自媒體經驗,大魚獎萬元獎金獲得者,多平臺簽約作者,歡迎關注

@遇見桃子

,專注分享個人成長乾貨、心理學乾貨以及自媒體運營經驗!】

上一篇:治兒童便秘遭吐槽,小孩開了個老人方!談談六味地黃丸的前世今生
下一篇:醫學生教育系列-----常用霧化吸入藥物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