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癌症難治且副作用大,只能認命?醫生:希望患者學會“帶瘤生存”

很多人可能也發現了,癌症越來越常見了。據有關統計,中國每分鐘就有7。5人被確診癌症。

而癌症普遍發病年齡在60~70歲,所以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尤其是中國現在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癌症也就更加常見了。

而我們知道,對於目前的醫療技術而言,癌症依然是難以攻克的難題。那麼,癌症難治且副作用大,只能認命嗎?

醫生指出:對於治療癌症,要分不同情況,但最好的方法是,希望患者能學會“帶瘤生存”。

(1)、為什麼癌症難治?

我們常說的“癌症難治”,主要是指癌症的腫瘤細胞不容易被藥物殺死。為什麼呢?這主要是因為:腫瘤組織與正常組織的同源性和相似性。

簡單說,就是

腫瘤細胞和健康細胞太像了,只要藥物治療攻擊腫瘤細胞,健康細胞也會受傷。

我們評價一個藥物,一般會從“療效”和“副作用”兩個維度出發。“療效”是這個藥物能否控制疾病,“副作用”則是藥物會不會影響人體的正常組織。

理想的藥物,一定是在發揮效果的同時,儘可能不影響正常組織。這就要求藥物研發時,必須去挖掘疾病組織和正常組織之間的區別。

但是由於腫瘤組織和正常組織非常相似,敵我太難分辨,科學家很難找到腫瘤細胞有,而正常細胞完全沒有的特徵。

所以,我們才會看到腫瘤治療會具有明顯的副作用。

如果想徹底消滅腫瘤,正常組織必然遭受巨大的打擊。

像劫匪劫持人質一樣,所有抗腫瘤的手段,都因為會對正常組織造成損害,而被捆住了手腳。

要知道化學藥物治療(化療)和放射治療(放療)的劑量確定,並非按照充分殺死腫瘤來定標準,而是按照保證正常組織安全來定的。

可想而知,為什麼癌症難治了?

尋找腫瘤和正常組織的“不同”,一直是腫瘤學研究和發展的方向,所以許多新藥的誕生、新技術的發明,就是因為發現了一種新的“不同”。

(2)、癌症治療的希望:靶向藥物

靶向藥物,顧名思義就是藥物瞄準目標病變部位,蓄積或釋放有效成分,像瞄準箭靶一樣,大幅度減少對正常組織的損害。

所以靶向藥不但療效好,還副作用小。

靶向藥物的出現,可以說極大程度上改變了腫瘤治療的格局,自從靶向藥物上市以來,已經延長了無數腫瘤患者的壽命。

以肺癌為例,

在2000年時,一個晚期肺癌的患者,在積極接受化療後,可以存活8-10個月。但在今天,這個數字已經可以增至4-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這五年時間,對於健康人來說可能很短。但對於癌症患者來說,這五年就是生的希望。

首先,4-5年內生存質量不算太差,可以有尊嚴地活著。其次,在此期間,如果有新藥上市,或者新的治療手段被開發,也許他們壽命就會從此延續下去。

開始新生活,重新工作,遊歷五湖四海,甚至參加孫子的婚禮,看到曾孫女的出生……過完完整的一生。

但靶向藥物並不是所謂的神藥,它也有不足的地方。

1、首先,靶向藥物有效的範圍很窄。

每一種靶向藥物,只能針對某一兩個特定病種的特定人群。比如針對肺癌患者的EGFR靶向治療,並不是對所有人都有效,它只對攜帶有EGFR特定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有效。

2、其次,靶向藥物會失效。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如果將傳統的放化療比作是在戰場上拼殺,靶向藥物則更像是敵後鬥爭。透過干擾敵方的電臺、斬殺敵方的哨兵等最小的代價,來阻止敵軍的攻勢。

但是一旦對方察覺,更換了電臺頻率,那麼這個干擾計劃就失敗了。也就是說

腫瘤會不斷進化出新的類別,逃避靶向藥物的“追殺”,從而出現耐藥。

這時,就需要研製出更加有效藥物——腫瘤和抗腫瘤藥物之間的“競賽”,是永遠都存在的。

(3)、癌症治療最高境界:帶瘤生存

需要明確的是,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還沒有一種療效既好,又沒有副作用的癌症治療手段。

那些吹噓自己“效果好,沒痛苦”的藥物和治療手段,都可以統統排除不考慮。真正靠譜的抗癌手段,往往是:有痛苦、有副作用、療效難以完全保證。

但這並不代表腫瘤不可治療。

對於療效極好的患者

,我們會及時採取綜合治療手段,達到延長生存或治癒的機會;

對於治療無效的患者

,及時停止避免過度傷害;

對中間的患者

,注意觀察毒性,在保證臟器功能的前提下儘量延長帶瘤生存時間。

可以說,腫瘤治療最好的境界是帶瘤生存,“和平共處”,當然這非常考驗腫瘤醫生的觀念和對不良反應的把控。

所以,在治療癌症的同時,更需要的是安撫好患者,既要降低他們過高的期望值,又要建立他們治療的信心。

面對癌症治療,與其相信空中樓閣的吹噓,不如接受現實,不斷努力。

這種努力,是患者的配合,也是醫生和科學家們的不斷探索。

而努力帶來的進步,雖然緩慢、雖然微小,卻是實實在在的光明。希望大家都能以正常、感恩的心態對待生命,珍惜和家人、朋友相處的每分每刻。

文/李茹恬

上一篇:癌細胞又稱“偽君子”這些特徵不可不知
下一篇:“智慧精準放療時代”已經到來,你做好準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