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那些艱難的日子——陪伴抑鬱症的女兒(二)

——抑鬱症孩子養成記

有位網友評論中直言:“問您個扎心問題,孩子怎麼會走到這一步?有值得父母們警醒注意的嗎?若能分享必能惠及造福相當多的家庭”。

此後陸陸續續有好幾位網友提出類似要求。

我很高興看到提這樣要求的網友。我希望我的文字被兩部分網友看到:一部分是已不幸身陷困境,抱著“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希望挽救孩子的父母。另一部分是一切安好,防患於未然的父母,或將來的父母。顯然,這屬於後者。

我痛快答應道:“當然可以。這正是我發文的主要目的,在保護好自己個人隱私的前提下,希望透過自己的呼籲和吶喊,讓大家都來關注心理健康,都來加入到學習心理成長、人格健全知識的隊伍中來,掌握非暴力溝通,好好說話的方法,讓天下少一些痛苦的孩子,少一些心碎的父母。

我和孩子受的罪,吃的苦,走過的彎路,希望更多的人能避免。

既然身不由已成了一隻小白鼠,那就讓它的作用最大化吧。”

所以您要問如何養育出一個抑鬱症的孩子?我的回答肯定滿分。

但如果您要問如何讓一個抑鬱症孩子康復,重獲新生,我正在摸索之中。

我的女兒,呱呱墜地的時候,和所有嬰兒一樣,是天使的化身,充滿愛、和平、喜悅。是什麼?是誰?一天天奪去了孩子眼中的光芒,扼殺了孩子蓬勃的生命力,冷卻了孩子新奇探索大千世界的熱心,吞噬了孩子不怕失敗、堅持不懈的信心和勇氣,束縛了孩子本該展翅高飛的翅膀……黯然神傷,無助彷徨。

不要讓老師、學校背鍋,那只是誘因,不是根源。根源在於不幸福的童年,生命之初,因為父母的無知、簡單粗暴的教養方式,沒能為孩子披上愛和溫暖的盔甲,沒有一顆勇敢無畏的心,所以孩子無法抵禦風雨,遍體鱗傷,難承其重,無奈只得退縮、自閉。

根據自身經歷,總結如下:

一、孩子三歲前,嚴重缺乏父母的關愛和陪伴。

孩子八個月時,迫於經濟壓力,我選擇了外岀工作且經常加班。期間頻繁換了四位保姆。不斷變換的養育人和生活環境,讓孩子無法建立與世界的友好聯結和安全感。此時,孩子開始吸吮手指來自我撫慰,一直到如今十七歲,停不下來的吸吮手指和啃指甲(近期女兒瞭解到,吸吮手指——張嘴呼吸——腺樣體面容——越長越醜,所以體內產生了洪荒之力,已戒掉。看,生病的女兒仍然是有力量的人!)。

一歲零十個月,送去上幼兒園,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壓力和焦慮,讓小小的人兒天天哭到嗓子啞,哭到聲帶小結。所以過早送去上學,絕對是敗筆。

二、父母關係失和。

父母均沒有“父母關係和諧,多在孩子面前秀恩愛、撒狗糧,就是給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和最好的生態環境這樣的認知”,經常肆無忌憚的在孩子面前吵鬧、摔東西。記得有一次,孩子爸爸怒摔到地板磚上的玻璃杯,那巨大的聲響和四濺的碎屑,成年人也會嚇一大跳吧。何況懵懂無知的幼兒。

所以,後來,女兒害怕狂風暴雨,任何大的聲音,那驚驚惶惶、渾身猛然一震、臉色蒼白的小模樣,十分可憐。但無知的父母完全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依然故我,率性發洩著自己的怒火和情緒,無所顧忌。

三、爸爸長達五年的恐嚇。

據女兒向心理諮詢師傾訴,這是她生病的主要原因。

小學時,長達五年時間(截止到父母離婚,爸爸離開家),望女成鳳的爸爸為孩子買了好多好多重複的練習題,這讓女兒非常焦慮和痛苦,小小的人兒當時曾言:“作業太多太多,乾脆自殺算了。”

爸爸常年耳提面命,要求女兒每科必須考九十五分以上,必須考上重點中學,不然會打她。

成年人根本想象不出孩子的單純和天真幼稚,幾近愚蠢。後來女兒告訴我,她一直認為爸爸會打她到死,所以她一直都很恐懼、很害怕。彷彿頭頂懸著一把鋒利的寶劍,不知何時就會傷害她的性命。如此長期超量分泌的腎上腺素,宛如一隻叢林待被野獸捕食的小羔羊,高度緊張驚惶,怎能不傷害到女兒的心理健康?

所以,後來,女兒患上了考試焦慮症,長達半年的時間裡無法走進考場。原本小時候的女兒笑言,“考試沒什麼呀,就是規定了時間和地點的作業罷了。”

雖然小學六年級時,爸爸離婚離了家,但餘威猶存。女兒仍然擔心爸爸會破門而入、或上下學路上半路截道,打死她。

第四、長年缺少溫柔母愛的滋養。

作為媽媽,我能保證休息時間好好陪伴女兒,讓她開心,讓她快樂。

但自我提升的學習、加班實在佔用時間太多,給予女兒愛的滋養和心靈營養實在太少。

而且,失敗的婚姻、高強度的工作壓力,養家餬口的經濟壓力,原生家庭的影響,天生易焦慮、消極、災難化思維,讓我自身長期處於煩躁和焦慮的負面情緒中,有時免不了對孩子簡單粗暴,沒能很好顧及孩子的感受,傷害到了孩子。

同時,我意識到,我自身是存在輕微強迫、焦慮情緒的,雖然社會功能完好,能成為一個優秀的職場人。但情感功能顯然會受到影響。

第五、心理學的文盲,代際傳遞的教養方式。

孩子爸爸一直信奉“棍棒出孝子,黃荊棍出好人”。我曾提醒他這樣會傷害孩子心理健康,但他毫不在意,說只管孩子成績好,才不管孩子心理健不健康。還警告我不要干涉他的教育,否則對孩子的懲罰加倍。所以,我無奈選擇了袖手旁觀。長大後的女兒向我抱怨,媽媽沒能好好保護好她,弱小的她當時好無助好可憐。

我呢?雖然比爸爸稍好一點點。但也沿襲了部分母親對我的教養方式,生氣的時候容易口不擇言,用語言暴力打擊和傷害女兒。

如今大錯已然鑄成,只得抱著“亡羊補牢,猶未晚矣”的信念和希望,努力幫助女兒,重獲新生。

希望看到我文章的有緣人,能吸取我的教訓,多多學習心理學,關注自己和孩子心理健康,好好說話,用愛和溫暖哺育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吧!

也有部分不甘心、想不通的網友,向我吐槽,認為自己一生善良厚道,勤勤懇懇,孝敬老人,完全不應該遭此厄運和報應。

可我認為,凡事皆有因果,沒有莫名其妙、突如其來的飛來橫社禍之說。

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福的童年用一生來治癒。

翻翻孩子從小到大的照片,臉上那逐漸消失的燦爛笑容,眼睛裡那慢慢暗淡的光芒,完全說明了一切。

全家生病,孩子吃藥。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

生病的大部分家庭有一個套路:缺位的爸爸,焦慮的媽媽,生病的孩子。

有部分家庭的父母,自己本身就存在心理上的缺陷,一直未得到療愈。

另外就算父母千好萬好,只要你沒活好自己,那就是問題所在。

父母焦慮不堪、疲憊不堪的生命狀態,就像瀰漫在家庭裡的毒氣,長年腐蝕著孩子稚嫩的心靈。

曾經看過一影片,講述她小時候,父母離婚,家庭貧困,學業繁重,同學關係不好。回到家看到蓬頭垢面的媽媽,一臉焦慮傷心地呆坐著的模樣,瞬間覺得那就是自己長大後的自己。那一直苦,一直累,一直痛的人生,有什麼堅持下去的必要?七歲的小姑娘告訴媽媽,她不準備繼續活下去了。

所以,父母們,該乾的事不是當好老師的助理,天天為了學習成績傷害親子關係,“不輔導作業母慈子孝,一輔導作業雞飛狗跳”。而是活好自己,放鬆快樂,活得有勁有趣有奔頭,人生快活的樣子,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和無聲的引領。

活好自己的父母,才有能力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傳遞滿滿的正能量!

當孩子喜歡父母,願意和父母呆在一起,把父母作為人生榜樣,願意長大後成為父母的樣子,還用得著當下這麼苦口婆心的嘮叨、急赤白臉的咆哮、痛苦絕望的掙扎嗎?

心理學的文盲父母,活錯了,活錯了方向。

不過,人生很長,不必慌張,一切都還來得及。因為你還在,孩子還在。

上一篇:腸癌復發了,還能再次手術嗎?
下一篇:《逆商》告訴你,我們該如何應對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