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噯氣≠打嗝,別忽視!長期不治療還會誘發這些疾病

噯氣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症狀,主要是由於胃中氣體上逆出咽喉所發出的聲響,其聲長而緩。

而一說到噯氣,很多人會把它和打嗝混為一談。其實兩者並不相同。

噯氣和打嗝雖然都是從體內傳出氣體,但是還是不一樣的,

打嗝的聲音較響亮,可以明顯地聽到,聲音清晰,一打往往就是好幾個,自己控制不住。噯氣聲音並不明顯,感覺像有一股氣湧了上來,從喉嚨中噴出,不會出現明顯的聲音,往往可以聞到嘴巴里有股酸腐味。偶爾噯氣是正常的現象,但是頻頻的噯氣不僅會讓自己感覺不舒服,可能還是胃出現問題的表現,很多胃不好的人,會經常噯氣。

頻繁噯氣需警惕,可能是這些疾病所致

很多人一噯氣,就認為自己胃不好,其實引起噯氣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就是胃的問題。

現代醫學認為,因胃腸道紊亂導致。更常見於攝入了產氣的食物或是源於吞氣症(無意識地吞嚥空氣)。噯氣可減輕大多數噁心、胃灼熱、消化不良和胃脹氣的症狀。核心問題是胃的動力不足。

但是除了胃部疾病之外,噯氣也與許多疾病相關,如胃食管反流疾病(包括食管裂孔疝)因胃酸反流刺激咽部,咽部不適,患者為了緩解咽部不適,常常本能地做吞嚥動作,不知不覺中就吞進過多氣體而致噯氣頻繁。包括慢性咽炎、肝膽胰疾病,都會導致該症。

因此噯氣雖小,但是長期任由其發作,或者治療僅以消除噯氣為主的話,隨著時間推移,也會導致病症加重。

反覆噯氣,病因為胃氣上逆

噯氣屬於人體正常的生理特徵,是因為胃部氣體增多,隨後在口腔對外排出,也可叫作胃噯氣。不過,這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卻不容小視,倘若噯氣過度且干擾人們的作息和生活,這就變成了一種病態,也就是俗稱的暖氣症。古代醫學上將這種表現叫作“噫”,《說文解字》力論述到“飽食息也,從口,意聲”。而今天在醫學層面來分析,

這是因為胃部氣體順著喉嚨而對外排出,一般總結到胃氣上逆的範疇。

症在脾胃,也與心肝肺相關

雖然噯氣一般認為是胃氣上逆而造成,出現病變的位置也首先考慮到胃。但是需要認識到的是,該病症跟脾、心、肝、肺等器官也存在多方面的聯絡。

《類證治裁》提到:“肝木性升散……皆肝氣橫決也。”漢·張仲景在自身的醫學總結中提到:“上焦受中焦氣未和……故能噫耳。”《類經》中又是記載到:“故曰上走心為噫也。”馬元臺提出“心有不平……火炎上而煙焰出也。”而學者張琦提出:“噫為脾病……則噫出之。”張介賓在古醫學中評述到:“噫,噯氣也……故為此證。”

因此噯氣的病因多為飲食積滯﹑痰溼內蘊﹑脾胃虛弱﹑七情內傷等;

病機主要由於脾胃升清降濁功能失常,導致胃氣上逆;病位主要在胃,且與腸﹑脾﹑肝﹑心﹑肺等臟腑相關。

與心相關

《黃帝內經》在《素問·宣明五氣論》中提出:“噫病在心”的觀點,《內經》雲:“五氣為病,心為噫”,“噫為脾病而出於心,子傳母也,火土之鬱,氣不得伸,則噫出之”。

心為火髒,是君主之官,胃屬中土,為五臟之本,心與胃經絡相通,胃的病變可影響到心,而心的病變也可影響到胃。“心下為陽明之部分,乃心火宣佈其化之地。火降血行,氣上水布,則此地廓然;設若火不降,則血不下,而滯於此矣;設若氣不布,則水不散,而結於此矣”(《血證論》)。

所以心火不降,心氣不行,而滯結於陽明中土,導致氣機升降失常,則發噯氣。

臨床多表現為:脘腹疼痛、心胸滿悶、心悸、失眠、多夢、口咽乾燥,舌尖紅、舌質暗、舌苔薄黃,脈細或弦細。

與肝相關

噯氣雖然病位在胃,但與肝也密切相關,“肝為起病之源,胃為傳病之所”(《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肝主疏洩,助中焦運化,即“土得木而達”(《素問·寶命全形論》)。如果肝失疏洩,橫逆犯胃,則易致胃氣上逆而發噯氣,所以疏肝理氣為其常用治法。

臨床多表現為:

噯氣、咽堵、胃脘不適、胸脅脹滿等症,且每因情緒變化而誘發或加重,舌淡紅、苔薄白,脈弦或弦滑。

與肺相關

肺為嬌髒,易受邪侵,慢性胃炎的患者常因感受外邪,而致肺氣鬱閉,使胃氣上逆,噯氣發作或加重。《素問·六節藏象論》曰:“肺者,氣之本”,肺主一身之氣,主宣發肅降,肺失宣降可影響中焦的氣機升降,是胃失和降的重要因素之一,故肺氣得宣也是胃氣得以和降的保證。《傷寒論·平脈法》雲:“三焦不歸其部,上焦不歸者,噫而酢吞”,如果肺氣失宣,濁氣內留,胃氣上逆,則發噯氣。

臨床多表現為:胸膈滿悶、後背不適、咽喉不利、容易外感、自汗等症,舌淡紅、尖紅,舌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或浮滑。

除了前面的心肝脾肺之外膽囊與這個病也息息相關。貯藏於膽腑的膽汁,由於肝的疏洩作用,使之排洩,注入腸中,以促進飲食物的消化。若肝膽的功能失常,膽的分泌與排洩受阻,就會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而出現厭食、腹脹、腹瀉等消化不良症狀。

治應詳察病情,辨證論治

現代醫學利用現代醫學的檢查手段使疾病診斷更加明確,西藥治療也可以快速改善症狀,但其治療主要以抑酸護胃、促進胃腸動力為主,

並無法將其徹底根除,且副作用較大。

中醫則認為噯氣是雖然是一種脾胃上的病症表現,不過《素問·玉機真髒論》曾講:“五臟相通,移皆有次,五臟有病,則各傳其所勝。”噯氣雖然症在胃部,但根本原因還是在於臟腑,因此治療還需透過中醫辨證,從根源論治,對症治療,才將將其徹底根除。

臨床治療以開鬱降逆和胃,顧護胃氣為本,辨證常選用疏肝﹑解鬱﹑和胃之法。當然在治療中並不會拘泥於一方一法或者過分強調某一種治療方法和手段,而應該以人體之五臟相關的整體思想貫穿於理、法、方、藥的整個過程,詳察病情,辨證論治,從而使噯氣除,痞滿消,升降協調,中州復運。當然中醫講究辨證論治。

以上相關內容表述望能讓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辨證指導的朋友也可透過點選我頭像進行私信。

【宣告】:

2、在任何情況下,文章中的資訊僅供讀者參考之用,讀者不應單純依靠本文而取代個人的獨立判斷。對於因使用、引用、參考本文內容而導致損失、風險及糾紛,我司不承擔任何責任。

上一篇:年輕人,不要讓熬夜毀了自己
下一篇:肺癌會引起肩膀痛嗎?是骨轉移嗎?如何及時發現早期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