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一位內科醫生的自白:我為什麼得了腸癌?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大家好,我是一名從業多年的內科醫生。說到腸癌,我想大家並不陌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釋出的全球腫瘤流行病統計資料(GLOBOCAN2020)。2020年,全球結直腸癌新發病例193.16萬,死亡病例93.52萬,新發病例數和死亡病例數分別位於所有惡性腫瘤的第三位和第二位。再來看看我國,2015年,我國結腸癌發病率為13.90/10萬,在結直腸癌患者中佔50.2%;直腸癌發病率略低於結腸癌,為13.80/10萬,佔49.8%。在全部結腸癌病例中,乙狀結腸癌佔42.14%,比例最高,升結腸和橫結腸分別以23.55%和9.00%位列第二、三位。如果是位置比較低的直腸癌,如不能保住肛門,對於日常生活帶來的影響可想而知,所以腸癌預防至關重要,下面我就來談談我的看法。

我國腸癌的形勢解讀

其實腸癌是老百姓比較通俗的叫法,在臨床上大致劃分為結、直腸癌。從解剖部位看,我國結直腸癌發病亞部位以直腸癌為主,而美國以結腸癌為主,且近端腸癌發生率(40%)遠高於我國(17。53%)。我國結直腸癌發病呈現明顯的地區分佈差異。城市地區結直腸癌發病率為農村地區的1。40倍。東部地區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於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中部和西部地區發病率和死亡率相近。進一步詳細劃分,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是華南地區,往後依次為東北、華東、華北、西南、華中和西北。我國結直腸癌死亡率逐年上升,居癌症死亡譜第5位。

該怎麼預防結直腸癌?

●流行病學資料顯示,80%以上的結腸癌都是由結腸炎症、息肉等因素一步一步轉化來的。結腸息肉是長在結腸壁上、凸向結腸腸腔的組織,注意,這有些是惡性息肉,有些則是良性息肉。結腸息肉的大小變化需引起大家注意,一般來說,息肉體積越大,越有可能是惡性或是癌前病變。而從外觀上看,部分息肉帶蒂,部分無蒂,但無蒂的息肉比有蒂息肉更有可能癌變。但這個病變過程是非常緩慢的,其發生、發展時間甚至可以長達數十年,這便給了人們機會去早期發現它,早期干預,阻止其發展,在癌變前將其扼殺在搖籃中。那麼,如何能發現體內隱藏的這一顆顆定時炸彈呢?腸鏡篩查是目前最常見的一種方式。

●這裡我插點題外話,過去十年,美國男性的癌症發病率約以每年2%的速度下降,女性則較平穩。其中,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對於這一結論的解釋,美國癌症協會在報告中指出,自2000年後,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下降主要歸因於腸鏡檢查的增加。目前,腸鏡已成為主要的篩查專案。美國50歲以上成年人腸鏡檢查率從2000年的21%猛升至2015年的60%。腸鏡篩查大範圍使用,使一些癌前病變儘早切除,結直腸癌發病率因而逐年下降。

●所以對於年過40歲後的人來講,定期複查腸鏡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像大便潛血試驗其實也是非常經濟實用的檢測方式,可以發現消化道的微量出血。但大便潛血試驗只能起到初篩的作用,並不能提供關鍵性的佐證,所以當檢測結果呈陽性時,要立即進行腸鏡的複查。如果腸鏡檢查發現結直腸息肉,一定要及時找專業醫生看看,息肉切除了也不要掉以輕心,要定期複查,千萬不要置之不理,以免延誤病情。

●即便並非結腸癌,而是結腸炎症、腸息肉等疾病,能夠早發現、早診治,也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疾病進一步進展,進而預防結腸癌的發生。此外,針對於有腸癌家族史者(如家族性腸息肉病),結腸炎、腸息肉反覆發作、久治不愈者,更需關注自己的飲食和腸道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包括控制體重、適當的體育鍛煉、戒菸限酒,限制紅肉的攝入量等均是可行的。

綜合總結

雖說現在的醫學水平較以前相比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針對癌症的治療我們人類依然還是非常的渺小,每年仍有非常之多的人被癌症無情的奪去生命。所以對於腸癌,我要說的就是早發現、早治療才是正確之道。本文是筆者結合臨床經驗及國內外文獻資料綜合總結而成,不加入專欄收費,無償、免費地讓大家閱讀。願對那些受到謠言誤導、沒有醫學知識、沒有健康保健觀念的群體有所幫助

。頭條是一個開放的平臺,每個人都可以互相學習,互相探討,如有不同觀點可在評論區談談自己的看法。如果覺得學到了有幫助,不要吝嗇,獻個愛心,點個贊,轉發一下幫助更多人,感謝支援。#向癌症說不#

上一篇:世界腎臟日| 尿毒症患者的四種不良飲食習慣,你有嗎?| ?科普影片
下一篇:【專家訪談】一名從業多年的腎內科醫師:腰痛是容易先入為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