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健康】肝血管瘤不是動脈瘤,兩者本質不同,是兩種疾病,你知道嗎

肝血管瘤是肝臟常見的良性腫瘤,多數在體內生長數年、數十年沒有任何症狀,在體檢時偶然被發現,方才引起患者重視。隨著腹部影像檢查在體檢中的廣泛應用,肝血管瘤的發現率越來越高,成為臨床常見病。肝血管瘤多為先天性,女性患者多見,可發生於任何年齡,通常單發,多發也不少見;根據血管團和纖維組織,可分為海綿狀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毛細血管瘤和血管內皮細胞瘤,其中以海綿狀血管瘤最常見,表現最典型。

肝血管瘤不是動脈瘤,二者本質不同,是兩種疾病。動脈瘤會破裂,從而導致兇險性、致命性大出血;而血管瘤幾乎不會破裂,不會大出血,不會惡性病變,也不會對肝臟造成嚴重危害。臨床見到的肝血管瘤導致的巨大或致命性傷害幾乎都是因為不當治療(包括外科手術切除和介入栓塞或消融治療等)。因此,除非肝血管瘤體積巨大(直徑大於 10 釐米,或 1年~2年內快速生長直徑接近10釐米),一般不要急於治療。

肝血管瘤的病理學改變是靜脈畸形,由大小不等、異常擴張的靜脈網狀格結構,或靜脈竇結構組成的靜脈團塊,狀如海綿,質地柔軟,故稱為海綿狀血管瘤。靜脈內的血流壓力接近於零,零壓力的血流在海綿狀的靜脈裡流速極為緩慢(每分鐘僅流動幾毫米~幾釐米),幾乎沒有衝擊力,故而海綿狀血管瘤幾乎沒有破裂的可能性;即便破裂,也不會導致大出血。臨床上也極少見到海綿狀血管瘤惡性病變的報道。

在體檢發現前,大多數患者沒有任何症狀。肝海綿狀血管瘤體積巨大或近期增長速度快者,會有上腹部不適感覺。但是,肝海綿狀血管瘤在多種影像學上都有典型表現,透過這些表現可以確診。超聲典型表現為肝臟內強回聲團塊,不伴彗星尾徵;病灶內具有極為緩慢的靜脈血流頻譜。CT需要平掃與增強聯合進行才能確診。增強採用特殊的“二快一長”的動態掃描方式,這是 CT 檢查的麻煩之處。平掃表現為輪廓清楚的圓形、卵圓形的均勻低密度灶,直徑較大者中央可見星芒狀或閃電狀更低密度區。病灶增強的特徵表現為邊緣性、團塊性、向心性、持續性,動脈期在病灶邊緣出現多個強化區,強化區呈現不規則團塊狀,隨時間延遲,強化區逐漸向病灶中心延伸,最後病灶全部強化,強化持續一定時間,而平掃時中央區的星芒狀低密度影則持續性不強化。 MRI(磁共振成像)檢查病灶在T1加權像呈邊界清楚的低訊號,而T2加權像呈均勻一致的高訊號,高訊號影象直白髮亮如同燃亮的燈泡,是典型的“燈泡徵”。若進行增強掃描,其表現與CT增強的特徵相符。

肝血管瘤多為先天性,有雌激素依賴性,青春期隨身體發育停止不再生長;若為後天性肝血管瘤,女性絕經後停止生長。肝血管瘤被檢查出來後往往處於靜止狀態,僅少數會增大,但進展緩慢。女性近青春期與近更年期的血管瘤不需要治療,每年複查無增長者不需要治療,沒有症狀體檢偶然發現者不急於治療,血管瘤體積較大(直徑在10釐米以上)、或定期(至少1年)複查逐漸增大者才考慮治療。其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藥物治療:使用普萘洛爾等治療嬰幼兒血管瘤有效,成人無效。

二、手術治療:肝血管瘤幾乎沒有破裂出血風險,切除肝血管瘤創傷大,創面廣泛滲血不易處理等,一般不作為首選方案。

三、介入治療:有栓塞和消融兩種技術。動脈栓塞術是治療症狀性肝血管瘤的首選方法,區域性麻醉下經股動脈穿刺引入導管,進入肝動脈直至血管瘤的供養動脈,應用平陽黴素(或博來黴素)與碘化油混合呈乳劑進行肝血管瘤栓塞,可使病灶內靜脈竇纖維化,血管瘤逐漸萎縮。多數血管瘤是動脈供血,可經肝動脈進行栓塞術;少數血管瘤屬於門靜脈供血,需要經門靜脈進行栓塞術。

消融治療有射頻、微波等物理學消融技術和穿刺注射硬化劑的化學消融技術。導向穿刺的醫學影像有 B超、CT或MRI。對血供差的血管瘤,選擇消融治療為好。物理消融是將消融針經皮肝臟穿刺進入血管瘤,區域性產生高溫使血管瘤組織凝固壞死,吸收消散。化學消融是穿刺血管瘤,向瘤內注射硬化劑(如平陽黴素、無水乙醇等),靜脈竇內繼發血栓形成,血栓機化纖維化後導致血管瘤萎縮。消融治療肝血管瘤安全、方便,併發症少,其療效可與手術媲美。

上一篇:【微貼士】靶向藥引起的拉肚子怎麼辦?如何預防腹瀉?【專家支招】
下一篇:【yao知道】服用腫瘤靶向藥後,食慾差、肚子脹,是怎麼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