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金剛川》:歷史再現與政治抒情的高度統一

看完《金剛川》我總覺得心緒激盪,久難平復,強烈的崇敬和感佩之情油然而生。抗美援朝精神是值得我們永遠銘記並生動踐行的精神財富,是激勵我們砥礪奮進、頑強拼搏的信仰動能。

《金剛川》將鮮為人知的歷史事件再現銀幕,謳歌了英雄們為國為家拋頭顱、灑熱血的崇高情操,無私無畏、捨生忘死的犧牲精神以及堅韌不屈、百折不撓的堅毅品格。

歷史語境的精神記憶與現實語境的文化需要在這部影片得以充分體現並和諧統一。

上個世紀50年代的悲壯慘烈的支援戰爭,在歷史長河中可能就是一瞬,但其中積澱和迸發的民族意志、國家精神、軍人風骨歷久彌新。

戰爭與英雄

為給南朝鮮李承晚集團以沉重打擊,我國決定繼續集結兵力,在金城對美軍和南朝鮮軍發起入朝以來規模最大的攻堅戰。《金剛川》描述的便是金城戰役期間,工兵連冒著敵人猛烈炮火在金剛川上架設一座載重橋,保證大部隊人員物資及時順利運輸的故事。

架橋,炸橋,修橋、護橋,圍繞著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運輸通道的成功建立,影片展現了步兵、工兵、炮兵的精誠協作、不畏艱險、視死如歸的英雄壯舉。

說著各地方言的戰士匯聚在一起,體現保家衛國成為了全國上下的一致信念,多兵種積極配合,表明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堅定決心。以張飛、關班長為代表的炮兵,尤其表現突出,他們為爭取修橋的時間,甚至使用有意暴露自己吸引敵軍注意力的方法。面對敵機的狂轟濫炸,他們堅守陣地,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用血肉之軀鑄就戰鬥的勝利。

這是一場敵我力量懸殊的戰鬥,這是在我國境外實施的複雜攻擊,其困難程度幾乎到了極致。然而這一切都是基於對國家和民族、人民的護衛,為了國泰民安,為了祖國大地春常在,戰爭不可避免,勝利迫在眉睫。抗美援朝的宏大歷史背景中,國家、黨、人民、軍隊合而為一,兵種、隊伍、個人擰成一股繩,攥成一個拳頭,

這種無堅不摧的鋼鐵長城就是最高意義的政治。

出發與回家

影片中旁白是親歷老兵的述說,“當時,我們都是17、8歲的孩子……”

隱藏在山間叢林的戰士血氣方剛,勇猛正直,他們離家舍業,遠赴朝鮮戰場,為的是祖國後方百姓的安全幸福。他們的足跡艱辛曲折,他們的經歷充滿坎坷困苦,但他們的出發神聖耀世。

影片末尾,紀實呈現了英烈骨灰被接送回歸的影像。老兵駐足沉思,感慨萬千,數不盡的英烈用生命與鮮血換來了祖國長久的和平與安寧。

他們的豐功偉績國人當永世勿忘。

“十八把軍參;忠骨埋他鄉”。一趟出發,書寫的是民族大義,彰顯的是愛國情懷。當下的時代,和平環境中成長的生機勃勃的青年們,是否同樣具備為國捐軀、為公奉獻的優秀品質,是否也能危難之中顯身手,是否具有昂揚的鬥志和攻堅克難的意志。他們的志氣、血氣、骨氣是否依然熠熠生輝,照耀著國家和民族進步發展的康莊大道。

“魂魄託日月,肝膽映河山”。一次回家,將英烈骨灰接回來,預示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子孫要將英烈們敢於犧牲、勇於勝利的偉大精神繼承下去,弘揚下去,革命英雄主義永不落伍,革命愛國主義永不凋謝。

影片中的出發與回家昭示著精神血脈的延續,革命程序的拓展。

抗美援朝精神是中華復興之路上永恆的豐碑。

光影塑造與信仰共振

修橋工兵面對6米寬、4米深的金剛川,面對天上敵機轟炸,水下炸彈威脅,毅然越挫越勇,槍林彈雨,毫不畏懼;艱難險阻,義無反顧。

時間緊迫,任務未成。最終,連綿湍急的河水中矗立起一座高大威挺的人橋,戰士們人疊人、人撐人、人扛人,用身軀作橋架,用手臂作扶欄。河水、汗水、血水溶在一起,木板、繩鏈、手掌黏在一塊,幾支大部隊從橋上疾馳而過,一些重要的物資被成功輸送到對岸。

灼傷眼睛的戰士,站上人橋,他聽到身體兩側呼嘯而過的足跡,聆聽到洶湧的鬥志正在乘風破浪。壯烈的“油畫”,人橋的“浮雕”,光影的烘托,音效的互動,一切艱難和危險被“人定勝天”的神蹟所淹沒。

閆連長肩背木料,無情的火焰將他活活吞噬,他面朝大橋,屹立不倒。張飛一臂一腿被炸傷,卻堅強的一人操作高跑,擊落敵機。他的身軀亦於火焰中定格。光影中的人物即是精神的塑像,

他們就像熊熊燃燒的火炬照亮所有觀眾的心。

片尾的《英雄讚歌》將人橋延伸到無限的時空,將所有分立的元素聚攏起來,將觀眾的情緒推向高潮,艱苦卓絕的戰爭,震撼人心的淬鍊、感人至深的壯舉,叩擊靈魂的影像,一切塑造都化為觀眾可視、可感、可習的激情、動力及使命——任何人沒有理由不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任何人沒有理由不發揚與踐行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金剛川》重新喚醒了民眾的革命記憶,激發了大家崇尚英雄、學習英雄的激情。

我們都是無數英烈壯士奮鬥獻身的受益者,我們有責任繼承他們的遺志,把不畏艱險、無私奉獻、奮不顧身的革命主義、英雄主義精神帶回“家”——崗位和生活。

上一篇:修行的真相是什麼?讀餘秋雨《修行三階》有感
下一篇:大多數人的生活,都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