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韓信臨死前,大喊三字,現在成為年輕人酒桌上的“口頭禪”!

明代袁凱有詩言:“氣高真傲兀,頭白自漂淪。”世人常有心高氣傲之徒,然其中少有大才之人。若大才之人,懷傲氣,雖有所成就,卻不免自我束縛,落得悲涼結局。

縱觀中國數千年的歷史,戰爭一直是時代的主題。正所謂“時勢造英雄”,戰爭除了給百姓帶來痛苦之外,還會誕生流傳後世的名將。在今天人們眼中,中國古代名將可謂是眾星閃耀,比如白起、孫武,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同樣是一位不世名將,他就是秦漢時期的韓信。

提起韓信,人們第一時間想起的可能是胯下之辱,但是,通過後來的歷史發展,人們意識到韓信忍受胯下之辱,並非無才無能,而是一種大丈夫的隱忍。韓信在進入劉邦的陣營之後,大展自身才能,為西漢的建立,創下了不世之功。

雖然韓信戰功卓著,但是,他的人生卻是以悲劇結尾的。在韓信臨死之時,他大喊三個字,而這三個字也隨著他的事蹟,流傳到了後世,成為現在年輕人酒桌上的口頭禪。那麼,韓信到底因為什麼而死?臨死之時,他又喊出了哪三個字呢?

這一切都還要從韓信拜將說起。韓信的前半生可謂是屈辱至極,但他本人堅信總有一天,自己無雙的才能能夠展現在世人面前。然而,現實總是殘酷的,雖然韓信生逢亂世,但是,他卻沒有機會證明自己,先後在項羽、項梁處碰壁。

韓信來到劉邦陣營後,低微的職位讓他根本沒有話語權,何談封王拜爵。一天夜晚,韓信忍耐到了極限,他決定逃走,另擇良處。蕭何在知曉此事之後,急忙騎馬追尋,最終將這員不世名將留在了漢營,也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千古佳話。

在蕭何的極力勸說下,劉邦決定重用韓信,並舉行拜將儀式,來體現自己的重視,自此之後,韓信在劉邦麾下,立下了赫赫戰功,成為戰勝項羽軍隊的決定性力量。韓信憑藉著自己的戰功,被劉邦封為齊王,當時可謂是風光無限,然而垓下之戰剛剛結束,項羽死後不久,劉邦就解除了韓信的兵權,並將他從齊王改封為了楚王。

隨後不久,韓信又因涉嫌謀反,而被綁送到了西漢都城洛陽。雖然韓信並未因此事落得身死的下場,但是,他又從楚王降封為了淮陰侯,這讓心高氣傲的韓信如何能夠服氣。其實劉邦將韓信的權力一降再降,是出於保護他的目的,希望他能從中學會收斂,知曉進退,只不過,後來事情的發展證明韓信未能懂得劉邦的苦心。

此後,劉邦一直將韓信留下洛陽,希望韓信能在這個權力中心,找到靠山。憑藉著自己卓越的能力,韓信原本是各方勢力的香餑餑,十分受歡迎,但是心高氣傲的性情,讓他看不起所有人,致使他得罪了全部勢力。到了這種局面,韓信卓越的能力反而成為了其他勢力的威脅,都想將他除之而後快。

儘管劉邦有意庇護韓信,但是,劉邦也無法做到時刻關注他。在公元前197年,劉邦親自帶兵平反,原本他想要帶上韓信,但是韓信以生病為由留在了京城。劉邦走後不久,有人向呂后彙報,稱韓信有反叛謀逆之舉。

為了防止有意外發生,呂后找來了宰相蕭何商量處置韓信的方案,二人敲定方案之後,按計劃實施起來,韓信因不察而被騙入宮,之後被呂后所擒。為了夜長夢多,呂后決定當場處死韓信,韓信在臨死之時,大喊“我不服”三個字,只可惜,他的呼喊並不能拯救自己的性命。就這樣,一代名將隕落,呂后隨後又斬殺了韓信三族,以絕後患。

韓信“我不服”的三字悲呼,隨著他的事蹟,流傳於世,到了今天,這三個字成為了年輕人酒桌上的“口頭禪”,不過,“我不服”這句話雖源自韓信,但這些酒桌上的年輕人恐怕並不知曉,他們只是用這句話來表現自己的好強心理。

透過韓信的事情,不難發現,能力是把雙刃劍,除了能帶來名利,也能帶來災禍,這主要取決於有能之人的性情與眼識。今天的人們,可以學習韓信的隱忍,卻不可學他身上的傲氣。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之中,傲氣十分有害,它會妨礙個人的進步和發展,進而影響個人的命運,希望人們能夠以韓信為戒。

上一篇:扶蘇不死大秦不亡?即使扶蘇再生,也挽救不了大秦帝國
下一篇:在民國時期當縣長,會有多難?縣長:官也得要,命也得要,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