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有一種電影,叫殭屍

01

上世紀是電影華麗誕生、野蠻生長以及風起雲湧的時代。而70、80和90年代則是殭屍題材電影的黃金年代,無論是喬治·羅梅羅還是彼得·傑克遜都用大師級的手筆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經典鏡頭。

還有那些獨立思考,黑色幽默,精闢的對白,考究的剪輯……甚至香港也產生過諸多殭屍片,林正英的《殭屍先生》也曾風靡一時。

相信我們這些80後都曾對那些身穿清朝官服、走路腿不打彎的殭屍記憶深刻。

而如今,殭屍題材電影逐漸走入了死衚衕,人們的關注點已經不再是內容和情節了,而是噱頭,是賣點。苟延殘喘,相互模仿,剽竊先輩,與科幻、色情相聯姻,製造出一出雜劇,聒噪於街頭巷尾。

喬治·羅梅羅身上那種專注和深刻已然絕跡,速食時代還有誰會靜下心來聆聽你的喋喋不休呢?

終有一天,喬治·羅梅羅成為一種傳說。

但不可否認,在那個時代,喬治·羅梅羅就像個殭屍一般瘋狂,循著恐怖電影的血腥,一條路走到黑。他居然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用黑白鏡頭拍了一部血腥的殭屍影片,即《活死人之夜》(1968)。

至今,諸多鏡頭成為被後人無數次複製、衍生的源頭,而且結尾更為是驚世駭俗。當所有人都變成殭屍或被殺死後,只有男主九死一生,活了下來。

諷刺的是,男主(黑人)卻被警察(白人)當做殭屍射殺(直指當時的種族衝突)。這是羅梅羅《活死人三部曲》的第一部。

1978年,喬治·羅梅羅的《活死人黎明》問世,再次引起轟動。影片將人類與殭屍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更深入的探討。

誰也沒有想到,殭屍會成為人類冒險、尋求刺激的犧牲品。

在那個凌亂蕭條的大商場裡,血跡斑斑,陰森恐怖,男主女主自由穿梭,盡情享受著在殭屍眼皮底下“購物”的狂歡。

多年以後,影片被重拍,恐怖氣氛有了,情節更緊張了,甚至人類站在樓頂用畫板交流的場景成為新的經典,但始終無法還原羅梅羅電影裡那種幽默、睿智和文藝氣質。

1985年,羅梅羅推出了《喪屍出籠》。同樣是殭屍片中的曠世奇作。只有羅梅羅會不厭其煩地探討殭屍的形成、習性以及如何被改進,他一直都把殭屍的存在當作事實來看待的,所以才會喋喋不休。

殭屍不是製造恐怖和驚險的配角,而是主角。那個被人類教會用槍的殭屍也成為殭屍形象裡不可多得的經典,他用槍打死而非咬死上校後的敬禮,令人捧腹。這是對美國遇事只會動用武力的一種嘲諷。

羅梅羅的殭屍題材,總是從室內逃到室外,再從室外逃回室內,人類始終是房子的奴隸。室內一開始是整潔溫馨的,但鏡頭一轉,便是街頭那飄零的美元大鈔,以及掛在電線杆上的一張舊報紙,上面寫:DEAD WALKING(活死人來了)。

滿世界是碎玻璃和垃圾,破碎的停在原處的汽車,但空無一人,偶爾定格哪家門口階梯上的骷髏。這樣的經典場景,已經不知被盜用了多少次。

彷彿,除此之外,再無新的殭屍災難場景可用。就連活人被殭屍分屍也屢次被模擬,《殭屍肖恩》便有對這一經典鏡頭的致敬。

還有一個場景值得經久流傳,那便是喬治·羅梅羅在《活死人之夜》一開場製造的場景:墓地。秋日深處,一片荒涼,枯黃的草,凋零的樹,墓碑中間,晃盪著一個高大無比的殭屍。

02

憑藉《指環王》聲名大噪的彼得·傑克遜在1992年拍過一部風格凌厲的殭屍片:《群屍玩過界》。

影片風格陰鬱、悲涼,二十多年過去了,那個養了一屋子殭屍的小男人委瑣地、卑微地站在街頭等待電車駛過的鏡頭,至今記憶猶新。

彼時,傑克遜鏡頭下陰霾的天空、灰暗的場景已經為他日後的風格埋下了伏筆。

之後,無論是《死亡錄影》還是《死亡之舞》,包括《死亡之雪》、《龐蒂浦》等等,追求的都是場面或者心理,已經沒有耐心對殭屍或者殭屍與人類之間的生存關係進行思考、研究,只是恐怖、血腥、屠殺與反屠殺,到處都是血肉橫飛,但其實影片本身沒有血肉。

布拉德·皮特主演的《殭屍世界大戰》勝在大場面,殭屍也史無前例地具有超強的攻擊力,被啃噬13秒後就可以轉變成殭屍,然後瘋狂咬人,動作迅速,頻率極快,像出膛的子彈一樣衝向人類。

電影場面空前,融合了幾乎所有殭屍片的元素,街道、頂樓、室內、廣場、超市、體育場、圍牆、實驗室、輪船、直升機等,殭屍自搭屍梯的場面第一次出現,似乎殭屍們大鬧波音客機也是史無前例吧。又一個普通美國人拯救世界的好萊塢模式。

最難忘的還是《生化危機》。猶記得,大學一年級某日午間,一群人圍在教室,伸著頭,屏住呼吸,盯著電腦,全神貫注地看《生化危機》第一部,觀之入巷,所有人都忘了吃午飯!之後,我發表過一篇關於它的影評,還掙了800元大洋。

在我看來,《生化危機》是商業+遊戲+文藝的成功的典範,至今無出其右者。

第三部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全副武裝、面容冷峻的遊俠獨自騎行在漫漫長路上,暮然回首,一隻枯瘦如柴、嗷嗷待哺的殭屍立在廢棄加油站的牌子下,弱弱地嘶吼了一聲,木然而又對你充滿了慾望!

至此,殭屍電影終於在撞到牆後拐了個彎,跨進了動作片的領地。殭屍片跟動作片結合,再加上美女、生化試驗、地下跨國公司這些常見的好萊塢元素,《生化危機》最終走上了時尚的T型臺,贏得了大眾的口哨聲、尖叫聲,當然還有掌聲。

因為它純粹、直接,不羅嗦不復雜;它沒有那麼多的文藝腔,也沒有不切實際的野心,僅僅是一場又一場好看刺激的戰鬥罷了。

有時候,單純卻恰恰能震撼人心。這就是遊戲改編而來的好處。

米拉·喬沃維奇的紅裙+雙刀,成為不可複製的經典。這個角色和她的表演簡直是量身定做,完美契合。《生化危機》造就了米拉,米拉也造就了《生化危機》。

03

除此之外,很少有殭屍片再對人類和社會進行反思,也很少再有歐洲哥特小說的浪漫描繪,歐洲傷感文學裡的氣息也早已絕跡。

殭屍能比博爾特跑得快,比角鬥士還要生猛,甚至有了感情。幾年前,由英倫當紅小生尼古拉斯·霍爾特和澳大利亞新星泰莉莎·帕爾默主演的《溫暖的屍體》,殭屍毫無徵兆地愛上美女,最後竟然又重新轉化為人類。

英劇《皮囊》裡那個讓人印象深刻的託尼,演繹如此情節真是降低了身份,果然是殭屍的世界你不懂;“再造戰士”杜夫·朗格也主演了一部殭屍片,機器人首次成為絞殺殭屍的英雄;蒼井空轉型後的第一部電影便是《殭屍舞娘》,說實話,演技並沒有進步……

似乎只有美劇《行屍走肉》最深刻,看起來也最壓抑,因為沒完沒了地拍了10季,可以大篇幅、細節性地刻畫人物個性,展現廣闊的社會場景,揭露人性深處。

最終,你才發現,在殭屍橫行的世界,真正令人毛骨悚然的不是活人的變異,而是人性的變異。

記得以前看過一個英國拍的殭屍迷你劇《死亡片場》(英國迷你劇,確實都很迷人),很震撼,對人性的刻畫更為露骨,那才是真正的恐怖。

當然,你可能會喜歡《殭屍國度》或者《行屍之懼》,兩者節奏不是過快就是過慢,始終沒有《行屍走肉》那般犀利。

而《殭屍肖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殭屍影片。最經典的場景是三個人揮動檯球杆棒打殭屍的那一段,配樂是皇后樂隊的don’t stop me now,節奏感十足,而且氣氛很好。要知道,那個殭屍的身份是黑手黨。

整體上,這部影片都在演繹英式幽默,處處冷嘲熱諷,能讓你從頭笑到尾。人們活著形同走肉,跟殭屍沒有什麼區別。最後,殭屍成為電視臺收視率的保證,成為代替流水線工人的“機器”,殭屍最終被人類征服,變成了動物園或者馬戲團裡的小丑。

看來,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人類不能征服的東西了。人類,實在是比殭屍更可怕的物種。

值得一提的是,《殭屍新娘》延續了蒂姆·伯頓浪漫唯美的畸形戀風格,令人感慨萬千。這樣的動畫片跟《剪刀手愛德華》異曲同工。

近年來,韓國殭屍片異軍突起,令人側目。《釜山行》自不必說,滿滿好萊塢的套路。

去年NETFLIX推出的韓劇《王國》(又譯《李屍朝鮮》)更令人肅然起敬,將喪屍題材於宮鬥、權謀、戰爭、復仇、逆襲融合為一體,西方的型別片玩出了東方的智慧!尺度大,有新意,高潮迭起,場面宏大,群演一如既往地賣命,挖坑節奏恰到好處,繼《釜山行》後韓國人把喪屍片推向新的高度。

而近來大火的《長安十二時辰》便是將古典和現代、好萊塢和中國文明相結合。

如今的影視出路,世界大勢,融合為上。

最後一個問題:為什麼西方乃至全世界酷愛殭屍片?殭屍到底是不是真的?

西方一直在研究,美國中情局甚至在官網上掛出了遇到殭屍如何逃生的指導意見,美國部分校園也有應對殭屍爆發的應急演練,而且有不少類似書籍問世。

我就看過一本叫做《殭屍生存指南》的奇書,裡面細數如何發現殭屍、如何擊殺殭屍、如何生存的各種技能,最後還列舉了世界上諸多不為人知的殭屍事件。

如果,有一天真的發生生化戰爭,喪屍真的降臨,我們該怎麼辦?

殭屍片的意義大概就是告訴你,這個世界從來都很殘酷,你要做好可能被人生吃的準備!

上一篇:沙城點兵,《原始傳奇》江疏影展示全新凌厲招式盡顯颯氣!
下一篇:岳飛手下十大抗金名將,楊再興屈居第二,第一實至名歸高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