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功臣周亞夫之死,是漢景帝薄情寡恩,還是周亞夫自作自受?

周亞夫的死可以說非常奇妙,《史記》中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頃之,景帝居禁中,召條侯,賜食。獨置大胾,無切肉,又不置櫡。”意思是說有一次漢景帝設宴款待,特別邀請了周亞夫。但是當肉上來之後,漢景帝卻不給周亞夫筷子,於是周亞夫就向管事的要筷子,熟不知此時的漢景帝卻問莫非你很不高興嗎?周亞夫感到受到了屈辱,還不等漢景帝把話說話就一走了之。

漢景帝

這也就給讀者一種錯覺,那就是周亞夫的死和其驕縱的性格有關,對此還牽扯出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細柳營事件。說的是漢文帝時期曾經親自巡視軍營,其他軍營無一不是親自出來迎接天子,鄭重其事,但是唯獨周亞夫所管轄的細柳營時,不但是不允許皇帝進來,還不能讓馬車過快,後來周亞夫更是一身鎧甲迎接漢文帝,對此更像是坐實了周亞夫的驕縱。

周亞夫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專攻秦漢史的李開元先生曾經提出了一個看法,那就是周亞夫的死實際上是漢朝皇權和功臣集團的長久矛盾。而取而代之的就是皇權的擴張,並且權力也將重新分配,走向儒家文臣階級。按照西漢的發展,這一番理解並無不妥之處,到了漢武帝時期也的確是開始獨尊儒術,真正的武將已經不再是能夠掌握話語權的重要職位了。

周亞夫

這一切還是要從漢文帝時期開始說起,在諸呂被殺之前,漢朝一共有著三大利益集團,一方面是呂氏家族,一方面是劉邦時期的功臣集體,另外則是同姓諸侯王。在呂雉還活著的時候,呂雉和諸侯間關係很微妙,像是劉肥、吳王劉濞等,或多或少都和諸呂有著關係。另外呂雉保留了漢朝功臣的丞相位置,以小犧牲換來了功臣的穩定。但呂雉去世這一切被打破,三大平衡也只剩下了兩方。

漢文帝

因此在立漢文帝之前有著激烈的討論,諸侯王方面齊國的劉興居和劉章等人想要立劉襄為帝,但功臣明白一旦是齊王登基,那麼功臣集團的地位不能確保,所以故意選擇了勢單力薄的代王劉恆。也就是說漢文帝的位置要是沒有功臣,那麼漢文帝沒有機會當皇帝。而在漢文帝入京時期,周勃也曾有過想要和劉恆密謀的記載,只不過漢文帝臣子以天子無私事化解,這才使得周勃計劃失敗。

漢文帝

之後漢文帝也對周勃實行了一系列的壓制,比如先是將周勃升為丞相,削奪周勃兵權,改太尉為灌嬰。之後陳平再逼迫周勃辭相,再然後漢文帝要求周勃回封地就藩,這也就完成了漢文帝時期對功臣的瓦解。到了漢景帝時期爆發七國之亂,七國之亂的起因其實也是當年皇位繼承時期的爭端,只不過到了漢景帝時期激化。漢景帝在登基之後,首要的事情就是將劉邦奉為祖,劉恆奉為宗,其實也是為了強調藩王身份繼承的合法性。

周亞夫

等到七國之亂後,諸侯所產生的威脅已經微乎其微,但隨著周亞夫立功,功臣集團再一次有了崛起的苗頭,所以功臣和皇權之間的矛盾又一次不可避免的爆發了。在表面上來看,有限的資料都只是提到了周亞夫的委屈,但卻沒看到周亞夫對抑制皇權的延伸進行了控制。首先是皇后的各個想要封侯,當時竇太后要求漢景帝給皇后的各個封侯,漢景帝並不願意,但還是假意說回去和大臣商量。隨後是周亞夫說高祖之命,“非劉姓不能稱王”,雖然幫助漢景帝制造了理由推脫,但還是讓漢景帝感受到了威脅。

周亞夫

威脅來自哪裡呢?《史記》上說“景帝默然而止。”意思是漢景帝聽了啞口無言,但熟不知漢景帝不願意封皇后的哥哥,不是因為捨不得爵位,而是不喜歡皇后哥哥罷了。如今只有兩股勢力,其一是功臣其二是皇帝,培養外戚利益集團也能夠形成制約。這一件事之後又發生了一件事讓漢景帝徹底對周亞夫失望,那就是匈奴將軍歸順漢朝,漢景帝想要給他們封侯。

在這件事上週亞夫再一次表達不滿,並且以律法作為藉口,意思是這些背叛自己國家的人都能夠封侯,那麼以後要怎麼去處罰不守節的大臣?周亞夫再一次阻礙了新興附屬與皇權下的利益集團產生,故而周亞夫最後的結局只能是被排擠。

上一篇:枷鎖突破2800分,北慕少見當綠葉,成左右護法,落後100分
下一篇:LOL:飯堂資深團隊預測季後賽情況,IG一輪遊,春決是豬狗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