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談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伍子胥

中國有許多有益的格言,這些格言對中華民族的發展起著非常重的作用,而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就是一條具有代表性的格言,這條格言對今天的社會主義建沒仍有很好的警惕作用。好藥吃起來有點苦,但是卻能把病治好。有些話說出來不好聽,但對將來的行動、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古今中外人人都喜歡好聽話,因為聽起來舒服、聽起來高興、聽起來有成就感,聽的多了就如同吸鴉片一樣,一旦不聽,全身難受,感覺渾身癢癢的,於是“拍馬屁”這種人應時而生。這種人能說的天花亂墜、死的能說成活的、說到你心坎裡,讓你產生共鳴。這種人很不簡單,特別善於奉誠,大多數是小人,關鍵時刻背後捅你一刀,讓人防不勝防。還有一點這種人當官必定是貪錢好色,甚至通敵賣國。

二千多年前春秋時期,在長江流域有個國家經常打仗,一個吳國、另一個是越國。兩個國家的爭霸都與伍子胥、伯嚭有關。伍子胥與伯嚭何許人?他們兩個都是楚國貴族,都是因家族被重臣陷害而逃亡。最終都逃忘到吳國,對楚國、對楚平王恨之入骨。因為同病相連的緣故,伍子胥向吳王闔閭推薦伯嚭為大夫。接著二人同仇敵愾,利用吳國軍隊殺入楚國,伍子胥鞭打楚平王屍體,總算報了仇。

此後,道不同不相為謀,兩人之間越來越遠了。伍子胥為吳王闔閭的託孤大臣,對吳王夫差忠心耿耿。但是,伍子胥性情急躁,敢子講真話,惹的吳王很不高興。伯嚭這個人說話靈活,善於迎合吳王,通常令吳王高興不已,在吳王面前甚是吃香。

吳國與越國一戰中,越國戰敗,越王勾踐被俘。伍子胥主張把越王殺了,而伯嚭主張放了。原來伯嚭收到大量厚禮及數個美女,導致伯嚭站在越王那邊。在佰嚭的勸說下,吳王放了越王。

從此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休養生息。因越王之事讓伯嚭耿耿於懷,於是伯嚭找個機會說伍子胥造反,吳王就令伍子胥自刎而死。可憐伍子胥忠心為吳國,卻被吳王所殺。伯嚭風光無限,這個小人的日子也不長了。越國伐吳,吳王自殺,臨死後悔不已,但已晚了,伯嚭也被越王所殺,小人得到了應有下場。

這個故事說明了不聽忠言而偏聽小人言必將滅亡。唐太宗是善於聽忠言的典型。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英明皇帝,在位期間善於納諫。魏徵曾多次與李世民爭的面紅耳赤,但是每次皆以魏徵讓李世民接受自己意見為止,讓李世民對魏徵又敬又恨。正是李世民善於納諫,勵精圖治使大唐很快繁榮起來。

李世民在魏徵死後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說魏徵就是自己的鏡子。然而不久,因魏徵舉薦的候君集因謀反被殺,李世民把魏徵的墓碑打碎。李世民已聽不得意見,沉醉於長生不死之中,最終因吃丹藥中毒而亡。

李世民一代英主,到後期竟聽不進真言,可見真話、忠言讓人接受是多麼難。這恐怕就是小人那麼盛行的原因吧。然而,光聽那些虛偽、動聽的話能讓我們進步嗎?能讓我們不斷成長嗎?恐怕不能的,只有不斷改正錯誤,才能更好的提高,別人都說我們這好、那行,我們是完美的,那豈不是神仙了。可惜我們不是神仙,而是一介凡人。我們應讓別人說出來自己的錯誤,有了錯誤並不可怕,我們改正了,不就提高了。

我們在寫作中要想不斷的進步,就應該讓別人說出不足之處,我們就可以好好分析一下,不足之處的原因,以免再犯。有人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

當然我們說別人不足之處時要注意說話方式。有時因說活方式不對所產生的效果可能天地之別。我們很多領導、老闆都愛好面子,當他正說的興奮之時,可能我們一句領導你那一點不對,讓領導尷尬之極,面紅耳赤的。領導胸襟廣的,不會與我們計較,但是那小心眼的領導,可能會給我們“穿小鞋”。我們可等會議結束後,沒人的時候,說出問題,講出道理,這樣領導就很容易接受了。

說話語言藝術也非常重要。尤其面對上級領導時,我們提出不足之處時,講究一下效果更佳。首先肯定領導講的非常精釆,然而再說某一處是否說的不太恰當,就這樣說您看如何?我們這樣效果是否此單刀直入說領導不當之處更好點呢。

當我們面對發小,經常在一起玩的朋友時,說他們缺點時,可以直接說出來,不必繞一大圈再說。如果繞圈,反而顯得生僻了。

無論如何,為了國家發展、社會進步,我們敢於講真話,少說空話、大話,對自己負責也要對人負責。隨著中國發展,敢於講真話、敢於面對真理的人會越來越多,我們祖國明天會更好!

上一篇:腐團兒沉迷新遊戲不更新美照遭網友催更,更完再玩
下一篇:初夏廣州第一站,他們都聊了些什麼?丨Cocos Star Mee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