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古代皇帝必讀的“天下第一禁書”,其他人敢讀便被視為造反!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歷朝歷代的帝王出於自身的統治需求,或多或少都會對一些書籍進行封禁處理,比如五代十國時期,由於戰亂頻繁,《推背圖》便成為野心家追捧的物件,宋太祖為了穩定人心,防止有人再用《推背圖》挑起事端,於是頒佈詔書宣佈禁止《推背圖》。清朝初年的《明書》就因為在書中大量使用南明年號,被滿清統治者猜忌而遭到封殺;不過大多數禁書隨著朝代的更替都會逐漸解封,但

有一本書籍卻幾乎被封禁了2000多年,這本書被譽為“天下第一禁書”,該書便是——《商君書》。

《商君書》的作者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商鞅,商鞅本名公孫鞅,衛國人,故又名衛鞅。衛鞅初期在魏國效勞,但一直不被魏惠王重用,在秦孝公釋出求賢令後,衛鞅隻身入秦,其闡述的“霸道”之術令秦孝公為之折服,遂命衛鞅總領秦國國政,自此衛鞅開始在秦國變法。經過衛鞅的變法改革後,原本弱小的秦國逐漸強大起來,最終一舉擊敗勁敵魏國,奪回了河西之地,衛鞅也由此受封於商,故後世稱之為商鞅。

《商君書》過去一直是太傅教太子的教材,只有歷代君王和準君王才能讀到。而且民間是禁止流通和傳播的,一經抓獲,死罪

!它雖然僅有3萬多字,卻囊括了國家治理的方方面面,秦國能從一個地處西陲的弱國,最終成為殲滅東方六國,一統天下的強國,沒有商鞅的變法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歷代統治者自然都對囊括商鞅治國思想的《商君書》極為重視,甚至以仁義著稱的漢昭烈帝,在臨終前的遺詔中都要劉禪“可讀《漢書》、《禮記》,閒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那麼這本書中究竟寫了什麼呢?

《商君書》的內容基本圍繞兩點展開,一是強國,二是馭民。

那麼怎麼樣“強國”呢?《商君書》中寫下了強國五術:

1、強化君主權力

春秋時期,禮儀崩、宗法亂,臣子弒君的事情層出不窮,商鞅認為根本原因就是在於君主失去權威,“天下不安無君”,只有強化君主權力,才能列貴賤、立名號、這是富國強兵、止亂趨治、最終王天下的核心。所以,君主集權是《商君書》強國思想的核心,《商君書》中幾乎每篇都要談到君主,它是《商君書》所有篇章的總綱。

2、大力發展農業

春秋戰國時期,無論是國家圖存還是爭霸,都要透過戰爭來完成的。如果沒有充足的糧食,根本無法支撐越來越大規模的戰爭需要。《商君書·農戰》中指出“國不農,與諸侯爭霸不能自持”。為了發展農業,書中除了提出各種重農政策外,也提倡大力打擊商業,加以限制,使民眾歸心於農。

3、強調農戰

商鞅重視農戰,崇尚耕戰,認為農戰是存國圖強之本,安國尊君之道。“國所以興者,農戰也”,所以提倡“寓兵於農,兵民結合”,簡單來說就是讓百姓閒時種田,戰時當兵。在商鞅看來國家只有“壹於農戰”才能生力,才能提高戰鬥力,才能達到圖存爭霸,王於天下。

4、加大軍功獎勵

為了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在全社會營造“樂戰好戰”的氛圍。商鞅建議在軍隊中推行壹刑壹賞原則,按軍功進行獎賞,

《商君書·境內》中明確對授爵標準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如獲一甲首級者,作戰時殺死一人並取得其首者,賜爵一級並賜田一傾,宅九畝,得一甲首者,可獲得五十石俸祿的官職;得二甲首者,可獲得百石之官,並且可得一人或一家奴隸,獲敵三十三首者

,就算圓滿完成了朝廷的規定,“百將屯長賜爵一級,野戰中斬敵二千者”,從將到兵均受賞賜。可以看出,透過軍功可以授爵,佔有田地、奴僕,達到“民見戰賞之多則不忌死”的目的。

5、以重典治國

作為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在《商君書》中自然倡導以法理治國,不過商鞅所倡導的法是以重典的形式進行,在商鞅看來要讓百姓對法令懷有敬畏感,就必須實行輕罪重罰。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以刑去刑”。

那麼如何馭民呢?在《商君書》中,商鞅闡述了著名的“馭人五術”,分別為壹民、弱民、疲民、辱民和貧民。

壹民:既統一百姓思想,壟斷意識形態,讓百姓在群體中陷入狂熱,從而失去自己的思考。

弱民: 削弱民眾違逆政令的力量,使之馴服,依從國家的管理,使政策能順利推行。

疲民:為民尋事,疲於奔命,使民無瑕顧及他事

辱民:一是無自尊自信;二是唆之相互檢舉揭發,終日生活於恐懼氛圍中。

貧民:除了生活必須,剝奪餘銀餘財(即通貨膨脹或狂印鈔票);人窮志短。五者若不靈,殺之

以上基本就是《商君書》的大體內容了,儘管書中的不少內容在如今看來是很不人性化的,基本就是透過犧牲民眾的個人利益,以追求國家的強大,但在那個群雄紛爭的時代,唯有保全國家才能有小家,同時裡面的不少政策對於治國大有裨益,歷代統治者本質上都是“外儒內法”故此這也是《商君書》一直深受帝王家追捧的原因。

上一篇:《戰龍歸來》快速發育,必開特權
下一篇:【OL2】4月29日停機更新:小長假限時活動即將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