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諸葛亮斬殺張郃,難道真是司馬懿借刀殺人,趁機清理一塊絆腳石?

曹魏名將張郃是怎麼死的?一查可知,被諸葛亮射死的。

但近年來,在一些影視劇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張郃之死另有隱情,說是司馬懿借刀殺人。

那諸葛亮明白自己中計了嗎?

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在祁山堡東北修建滷城作為蜀軍大本營,並請來鮮卑人軻比能助戰。

最初,曹魏下詔讓張郃迎擊諸葛亮,但很快又重新委派司馬懿為前線總指揮,到長安總攬對蜀防禦。

或許從這一刻開始,司馬懿和張郃註定將會爆發一場矛盾。

張郃是曹魏鼎鼎大名的“五子良將”之一,也是當時五人中碩果僅存的一個。

他自官渡之戰後歸順曹操,攻袁譚、破烏丸、平淮南、戰馬超,又在巴西、漢中大戰蜀軍,在江陵血戰東吳,此時官拜徵西驃騎將軍的他早已威震天下。

而司馬懿是文官出身,從曹丕伐吳起逐步開始帶兵。曹叡即位後,司馬懿在抵抗東吳進攻的江夏之戰,和孟達反叛的新城之戰中建立奇功,成為成熟的統帥。

當時,司馬懿留部將費曜、戴陵率4000人守邽,自率主力西救祁山,而張郃勸司馬懿分兵駐紮雍、郿,被司馬懿以分兵不利行軍為由拒絕。

不知道是不是在這裡開始,司馬懿與張郃就結下了樑子。

此後的事情就很詭異了。

在諸葛亮歷次北伐中,第四次北伐是最迷惑的一次,《三國志》中對戰爭結果只有一句說諸葛亮“糧盡退軍”,再無其他。

而在以蜀漢為正統的野史《漢晉春秋》和宋代《資治通鑑》中,提到諸葛亮在滷城大破司馬懿,戰績為“甲首三千”。

《晉書》卻說司馬懿在滷城大破諸葛亮,“俘斬萬計”。

鑑於《三國志》以曹魏為正統,如曹魏戰勝當大書特書,如此隻字不提,恐怕此戰司馬懿確實吃了些虧。

不過最後有一件事倒是沒有異議,“亮還保祁山,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右膝,薨”。就是說諸葛亮在退兵的時候,張郃追殺,卻在木門道被射中右膝蓋,戰死。

此戰主帥為司馬懿,張郃的追殺當然是司馬懿授意。

於是,以《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為代表的影視劇,就繪聲繪色地描述了張郃如何受曹叡的指派牽制司馬懿,而司馬懿又如何故意中計,逼迫張郃出兵追擊的。

其實,這種說法倒也不是什麼新鮮論調。

《漢晉春秋》記載,諸葛亮帥軍前來挑戰,司馬懿固守不戰,但卻率軍跟著諸葛亮的部隊。

這件事張郃提出了異議,認為大軍應該停止前進,出奇兵繞到諸葛亮背後襲擊,而非前進避戰。但司馬懿完全不聽,繼續如此,引發了諸多將士的不滿,譏笑他:“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此外,《魏略》記載,諸葛亮退兵,司馬懿讓張郃追擊,張郃不肯,說兵法有云“歸軍勿追”。但司馬懿依然堅持己見,但張郃無奈追擊,最終命喪木門道。

從以上兩段史料看,再結合之前司馬懿張郃關於分兵的分歧,司馬懿借刀殺人的形象躍然紙上!

事實是這樣嗎?其實誰也說不清了。

畢竟,幾部史書都沒記清楚滷城之戰的完整經過,何況是揣測司馬懿的心思呢,只能說對於司馬懿是否想殺死張郃,大家見仁見智,完全可以有自己的看法。

這跟諸葛亮又有什麼關係呢?

於諸葛亮而言,自己北伐的目標,長期來說是克復中原、興復漢室,短期來說是攻城略地、斬將殺敵。至於敵軍內部的矛盾分歧、權力鬥爭,則完全不應該在他的考慮範圍內。

就以這第四次北伐為例,原本按照諸葛亮最初的目標,當然是希望攻打下一些曹魏的城池領土,就像第三次北伐那樣,奪武都、陰平二郡而還。

但事情不能總如他的料想發展,這次面對的對手不再是三伐時的郭淮,而是老奸巨猾的司馬懿。

不得不說,司馬懿在軍事上是個全才,他不僅能在新城之戰中用閃電戰法速破孟達,也可以像對付諸葛亮那樣,任憑敵軍騷擾,就是堅守不出。

雖然諸葛亮一度破壞上邽麥田,讓魏軍不得不從關中運糧,甚至徵取羌胡的糧谷,但最終蜀軍自己也因為糧草接濟不上,無奈退兵,並未獲取曹魏的領地。

既然沒能奪下城池,那最好的結果當然就是多消耗一些敵軍的兵力,最後在撤兵時伏擊殺死張郃,絕對算是一個重大收穫。

就這樣,諸葛亮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呢?

可能有人會說,諸葛亮本來想射殺的是司馬懿。

這個就荒唐了。如果司馬懿借刀殺人的說法成立,那說明諸葛亮的計謀早就被司馬懿識破了,你還能指望他親自送死嗎?

要是司馬懿不理不睬,諸葛亮就什麼都撈不著,所以就算是司馬懿要害張郃,那諸葛亮也是何樂不為,各取所需罷了。

如此,諸葛亮帶著誅殺魏軍大將的戰果,回國後可以提振軍心,為下一次北伐做好準備,難道不值得慶幸嗎?

又有人會說,張郃不死,則魏軍將帥不和,於蜀漢有利。

這個也是很荒唐的。且不說司馬懿張郃都是上臺面的人,斷不會真的搞得雞飛狗跳,就算二人的矛盾難以調和,那諸葛亮不殺張郃,他們倆也會在別的地方一決高下,大機率張郃還是會被除掉。

與其讓張郃死的不明不白,被蜀軍射殺不是更好嗎?

上一篇:【動漫】女生的哪些行為會讓你心生愧疚?
下一篇:最有希望成就神祇的4位強者,兩位來自昊天宗,武魂殿無一人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