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明朝胡惟庸案朱元璋殺三萬多人,那麼胡惟庸真的謀反了嗎?

胡惟庸案,此案牽涉之光,牽涉人之多,辦案時間之長,都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胡惟庸案共殺了三萬餘人,歷時十餘年,是明朝第一大案,甚至是中國古代第一大案。

自秦朝以來都是丞相總管朝廷各項事務,胡惟庸是中國的最後一任丞相,從此六部就成了了皇帝的直接下屬機構,是否有可能胡惟庸的死只是朱元璋為了鞏固皇權廢除丞相制度的藉口呢?

朱元璋預謀已久

明朝只有五個左丞相,分別是李善長、楊憲、汪廣洋、胡惟庸。而這些人盡皆被朱元璋賜死了,所以當時的丞相跟韓國總統也差不多,不得善終。

楊憲是洪武二年的左丞相,被李善長彈劾賜死。李善長是洪武三年中書省左丞相,洪武二十三年因參與胡惟庸案被誅族。洪武三年(1370年),李善長患病,中書省無官,汪廣洋被召為左丞,洪武十二年因為劉伯溫被胡惟庸毒死一案被牽連獲罪,流放過程中朱元璋又下令賜死。胡惟庸在洪武六年經李善長推薦任右丞相,洪武十年升任左丞相,洪武十三年被殺。

朱元璋在十三年中不停的換左右丞相,可以看出朱元璋十分懼怕丞相威脅到自己皇權的地位,胡惟庸案後,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並且下令以後不準再設立丞相,誰再上書立丞相人人得而誅之。所以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實在是預謀已久了。

蔡東藩:“忮刻者必喜阿諛,故楊憲、汪廣洋、胡惟庸諸人,陸續登庸,雖依次黜戮,而誤國已不少矣。劉基有先見之明,猶遭毒斃,儉人之不可與共事,固如此哉!然亦未始非太祖好諛之過也。”

胡惟庸謀反動機不足

根據《明史》記載:胡惟庸因為多做違法之事,如果被朱元璋知道肯定會被株連九族所以讓平涼侯費聚暗中招兵買馬,以備不時之需。令明州衛指揮林賢出海招引倭寇,又像北元稱臣祈求出兵,與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人圖謀起事,密告四方以及依從於自己的武臣,並且邀請朱元璋到胡府,意圖謀殺朱元璋。

乍一看好象確有其事,但是京城中的主要軍事力量是徐達的京營,南京城中的錦衣衛,羽林衛,金吾衛,如果徐達不謀反胡惟庸何以成事,九邊盡是朱元璋的兒子,就算朱元璋真的死了,但是死在胡府,胡惟庸難逃一死。歷代謀反都要有一個重要前提就是皇帝死了立馬有自己的軍隊進京控制局勢,擁立幼年的皇帝繼位好以控制,挾天子以令諸侯。

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胡惟庸雖有許多武將附庸於他,但是絕對沒有幾個願意跟他謀反的,因為北元的威脅,南京附近根本沒有什麼駐軍,任何人想要謀反都必須經過徐達所掌管的京營,等北元、日本打過來黃瓜菜都涼了。所以胡惟庸謀反可以說是相當匆忙,或者乾脆說這是朱元璋捏造的。

李善長沒有參與謀反,所以胡惟庸沒有足夠的力量謀反

李善長是開國功臣之首,雖然胡惟庸當了多年丞相,在朝中實力不錯但是絕對比不上李善長,胡惟庸是半路參加朱元璋,是因為李善長的關係朱元璋才重用胡惟庸,李善長實際上相當於明王朝的二當家,李善長是被動的被綁上了胡惟庸的戰車。

太僕寺丞李存義者,善長之弟,惟庸婿李佑父也,惟庸令陰說善長。善長已老,不能強拒,初不許,已而依違其間。

《明史》中說李善長知道胡惟庸要謀反卻無可奈何,此時李善長已經不能掌控胡惟庸了,而又因為他和胡惟庸關係太親近了,所以也不能舉報他謀反只能聽之任之,這樣好像是挺有道理,但是我認為李善長是個聰明人,既不幫助胡惟庸也不告訴朱元璋那麼無論胡惟庸是否造反成功他都要死,胡惟庸成功了要殺了李善長,因為李善長是他的政治資源,附庸他的官員更加附庸李善長,胡惟庸失敗了他也要死,因為他的隱瞞不報。

胡惟庸謀反確實不合常理,很多證據也是略顯牽強,但是朱元璋想殺了這些功臣的心確實是很明顯。胡惟庸案牽連一公二十一侯,而明朝開國總共就只有六公二十八侯

,別忘了像常遇春等在胡惟庸案之前就死了,只有湯和等少數人早早告老還鄉保全性命,所以朱元璋殺功臣之心非常明顯。

朱元璋大殺功臣,確實效果也很顯著,封建王朝皇權達到一個新的高峰,同樣也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缺點,到了朱允炆的時候朱棣造反都沒有什麼大將可以出征了,耿炳文如此年邁都被建文帝派上戰場,朱元璋以為各藩王英勇,中央不需要那麼多大將,可是他剛死他兒子就造反了,不知道朱元璋泉下有知會不會後悔。

上一篇:他殺了兩個明朝皇帝,還助滿清屠了百萬人性命,最終被清軍逼死
下一篇:“吃雞”轟炸區機制改了?成渣男鑑定區域?讓人摸不到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