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朱元璋與朱允都寵信有加,為何他成為首屈一指的寵臣?真相是什麼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和事情都是比較有趣且讓人覺得出乎意料的,有的人明明看起來光鮮亮麗,擁有很多別人羨慕的東西,可是真實情況下,這個人卻是一個悲劇角色,甚至從一開始,他就是一個悲劇角色。

明朝時期的一個大將李景隆,從一出生就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的,朱元璋與朱允炆兩個皇帝都對他寵信有加,促使其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寵臣,可是當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的時候,他卻主動開啟大門迎接朱棣,這究竟是為何呢?他最後得到了怎樣的結局?

李景隆身世

李景隆是一個典型的富二代加官二代,他的父親李文忠是朱元璋的親外甥(朱元璋二姐家的親生兒子),李文忠在投奔朱元璋之後,靠著不錯的軍事天賦,屢屢建立奇功,在朱元璋登基成為皇帝之後,封了六位國公,李文忠因功成為其中之一,被朱元璋封為曹國公,同時追封李文忠的父親李貞為一代曹國公。

在李文忠去世之後,曹國公的爵位順理成章傳給了李文忠的長子李景隆,李景隆成為第三代曹國公,帶著父輩的希望,李景隆也是打算大展身手的,他從小飽讀兵書,對書中的各種戰略熟練掌握,分析起來頭頭是道,每每朱元璋找到他暢談軍事問題的時候,李景隆都能夠滔滔不絕,朱元璋對這個外孫十分寵愛,覺得他應該是得到了李文忠真傳了。

除了熟讀兵書之外,李景隆在外表和氣質方面,也是佔據優勢的,作為一個三代曹國公,靠著父輩的積累,李景隆一出生就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地位,所以他能夠有恃無恐成長起來,天生高大威武、儀表堂堂的外貌,加上先天優良的家庭條件,李景隆和現在很多帥氣的富二代一樣,可謂是人見人愛啊。

正是因為朱元璋對李景隆足夠寵愛,所以在李景隆年紀輕輕的時候,朱元璋就委派他到各地去練軍,後來靠著這些基層經驗,朱元璋將李景隆提拔為左軍都督,加太子太傅,這樣的地位,在當時可謂是首屈一指了。

朱標去世之後,朱元璋打算為孫子朱允炆開路,於是將那些陪伴自己一起打天下的開國功臣紛紛清除,最終剩下一個耿炳文和年輕的李景隆兩位拿得出手一些的武將,朱元璋打算將他們留給自己的孫子朱允炆,幫助朱允炆保護江山,很顯然朱元璋當時對李景隆報以厚望。

朱允炆也看出了爺爺的意思,在自己登基之後,重用自己的表哥李景隆,在靖難之役發生後,朱允炆先用耿炳文去對付朱棣,結果失敗而回,朱允炆瞬間就不再信任耿炳文,而是將五十萬大軍全部交給李景隆,告訴他在必要的時候可以便宜行事。

李景隆接連吃敗仗

接過重任的李景隆,想都沒有想,直接帶領大軍就要去收拾自己的表叔朱棣了,此時此刻的他,估計內心充滿建功立業的想法,畢竟自己以全國之力,去收拾一個地方諸侯,簡直太容易了,可是等到李景隆到達戰場上之後才發現,真實的戰爭與紙上談兵區別太大,一下子自己就被朱棣打得有點懵。

朱棣聽說朱允炆將耿炳文換成李景隆,瞬間鬆了一口氣,他將北平交給自己的兒子朱高熾和姚廣孝等人鎮守,自己打算去找寧王朱權商量一下聯合收拾朱允炆的事情,當然後來朱權不答應朱棣,就被朱棣使用離間計搞定了。

有了朱權八萬大軍和朵顏三衛的支援,朱棣的軍事實力瞬間飆升,這為後來的戰爭奠定了紮實基礎。在朱棣離開北平這段時間,就算是李景隆收拾朱棣攻打北平的最佳時機了,要是當時李景隆抓住機會,一舉拿下朱棣老巢,估計朱棣就危險了。

當時李景隆率領五十萬大軍兵臨城下,朱高熾城內僅僅有幾萬人馬,除了死守城池之外,朱高熾也就只能死守城池了。李景隆先派出瞿能帶著一千多人去試探一下城內的情況,結果瞿能靠著一千多人就攻破了張掖門,守在那裡等待李景隆大軍支援。

李景隆到了那裡之後,一看攻城這麼簡單,瞬間有了自己的小心思,這樣的功勞怎麼能讓瞿能佔有呢?還不如收兵回家,第二天再來好好收拾朱高熾,反正攻城如此簡單,自己可以順手撿個便宜。

誰也沒有想到,當時北平天氣寒冷,當晚更是溫度突然降低,城樓上到處結冰,直接把城牆都加厚了,等到第二天李景隆帶領大軍前往的時候,瞬間一臉懵,厚厚的冰塊導致李景隆軍隊想要爬上城樓,也完全不可能,攻城更是難度頗大,在與朱棣(此時朱棣已經借兵回來,李景隆錯過了最佳戰機)展開戰鬥之後,李景隆很快就損失慘重,被迫只能撤兵向鄭村壩方向逃跑。

朱棣率領大軍乘勝追擊,和朱高煦、張玉、朱能等人兵分五路,與李景隆血戰到底,在朱棣一夥人的頑強抵抗下,李景隆損失慘重,在損兵折將十幾萬後,李景隆開始慌了,再這樣下去,怕是要全軍覆沒,還不如及時撤離,留住實力改日再戰。

李景隆遭遇百官彈劾

李景隆接連遭受失敗,朱允炆仔細分析李景隆失敗的原因,得出一個最佳結論:李景隆的失敗源於威信不夠。為了讓李景隆威信更足一些,朱允炆繼續給李景隆追加了十萬大軍,讓李景隆去北溝河討伐朱棣。

李景隆經受了兩次的失敗,也總結了一下經驗教訓,把自己內心的那些小九九收起來,打算硬碰硬和朱棣來上一戰,北溝河之戰,在李景隆正確的安排下,一開始以絕對的軍隊優勢打得朱棣毫無還手能力,朱棣兒子朱高煦以及大將朱能差點戰死。

就在關鍵時刻,上天幫助了朱棣一把,隨後朱棣採用疑兵之計巧妙轉移李景隆注意力,最終反敗為勝,打得李景隆措手不及,只能連忙帶兵往德州方向逃跑,朱棣這個時候不慌不忙,把李景隆的降兵收為己有,隨便一收編,就增加了十幾萬兵力,何樂而不為呢?

收完士兵之後,朱棣繼續去德州收拾李景隆,李景隆沒有辦法再次逃跑,又給朱棣留了十幾萬大軍,朱棣經過先後兩次兵力擴充,現在也算是擁有幾十萬大軍的隊伍了,後邊的戰爭,朱允炆就回天無力了,只能眼睜睜看著朱棣攻破城池,自己人節節敗退,看來是天意要朱允炆退位啊。

遭受如此之多的失敗,李景隆再也沒有藉口說什麼了,回去之後,百官紛紛彈劾李景隆,只有黃子澄、方孝孺等人原本就錯誤了,現在只能一錯再錯,繼續支援李景隆,當然了,朱允炆也是依舊堅信李景隆會戴罪立功證明自己的,於是朱允炆不僅沒有責罰李景隆,還把金川門交給李景隆防守,希望他戴罪立功。

說實話,李景隆此時已經被百官彈劾,自己肯定也知道繼續留在朱允炆這裡,自己是沒有退路了,與其這樣,還不如加入朱棣隊伍,說不定情況還會好一些,朱棣顯然也看出了李景隆的猶豫,對其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李景隆結局

等到朱棣打算攻打金川門的時候,偏偏上天要幫助朱棣,河面結了厚厚的冰,李景隆眼睜睜看著朱棣順利渡河來到金川門面前,此時此刻的李景隆,估計也只能認命了,既然上天都要幫助朱棣,自己還有什麼理由繼續違抗天意呢?

李景隆直接開啟大門,迎接朱棣進去,朱棣刀不見血刃,就取得最關鍵一戰的勝利,面對這個連續給自己送助攻,最後還親自給自己開啟城門的外甥李景隆,朱棣啥也不說,直接封他一個大功。

等到朱棣靖難之役勝利,成功登基之後,更是將李景隆封為百官之首,國公之首,讓其繼續承襲曹國公爵位,授李景隆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增加歲祿一千石,加封太子太師,一時間李景隆從建文朝的寵臣變成朱棣朝的寵臣了。

不過李景隆在朱棣朝沒有快活多久,得罪了各種人物,就開始遭遇大規模的彈劾,根據當時彈劾的力度以及規模來看,很多史學家認為其實就是朱棣在背後指使大家的,為什麼朱棣要這麼幹呢?

很明顯朱棣在靖難之役的過程中,雖然李景隆連續給自己送助攻,但是李景隆率領大軍討伐自己,也沒有讓自己少吃苦頭,自己重用李景隆,是為了做出一個賢君的樣子,以此安撫建文朝的那些老臣,就連李景隆這種劣跡斑斑的大臣,朱棣都委以重任,其餘的人,朱棣肯定不會收拾了。

當李景隆能夠發揮的餘熱消失之後,朱棣自然將會收拾李景隆,不過他自己無法親自下手,只能借刀殺人了,靠著百官的彈劾,朱棣順利拿下李景隆,從此李景隆過著行屍走肉一般的生活,再也沒有了自由和實權,就這樣活到永樂年末。

結語

朱棣能夠取得靖難之役的勝利,除了不錯的運氣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李景隆的屢次神助攻了,有了這些神助攻,加上李景隆還是朱棣的外甥,所以朱棣在登基之後,當然不會收拾李景隆,但是李景隆自己不懂得低調一些,得罪了太多人,遭到別人彈劾,引起朱棣對從前的回憶,最終得出結論:李景隆此人,不收拾壓根就是不行的!

備註: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必刪,歡迎評論留下有趣思想。

上一篇:諸葛亮家族為什麼會被稱為諸葛家?諸葛亮的家族到底有多厲害?
下一篇:古代攻城的時候湘軍為什麼不去攻城而是繞過城樓其實裡面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