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三國演義】魏延:面如重棗,身長八尺,面如重棗,乃義陽人也

《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中講到,劉備攜樊城百姓行至襄陽東門,荊州劉牧表之子劉琮受蔡瑁、張允挑唆,懼而不出,蔡瑁、張允叱軍士亂箭射下,城外百姓皆望敵樓而哭。城中忽有一將,引數百人徑上城樓,大喝:“蔡瑁、張允賣國之賊!劉使君乃仁德之人,今為救民而來投,何得相拒!”

眾視其人,身長八尺,面如重棗,乃義陽(今河南信陽)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長。

魏延當即砍翻守門將士,開了城門,放下吊橋,欲引劉備入城。奈何名將文聘及時殺到,奈何劉備顧及仁義棄襄陽而轉投江陵,魏延孤立無援,手下兵卒,皆已折盡,只得拔馬而逃。

這是魏延第一次出現在人們視野中,英雄氣概可見一斑。尋劉備不得,魏延只得轉投長沙太守韓玄,後又為救黃忠怒殺韓玄助關羽奪取長沙。

本當是惺惺相惜皆大歡喜之時,卻不料諸葛亮見到魏延第一面便喝令刀斧手推下斬之

,幸好劉備及時趕到制止,劉備納悶著呢,魏延乃有功無罪之人,為何斬之?

諸葛亮給了三個理由:

食其祿而殺其主乃不忠;居其土而獻其地乃不義;且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

乍一看,前兩個似乎很有道理,然蜀營中降將比比皆是,

即便是對南蠻孟獲,那也是七擒七縱,為何獨斬魏延?

難不成真的是因為腦後有反骨?

七擒七縱孟獲

實際歷史上並沒有魏延殺韓玄之說,韓玄是經赤壁之戰後望風而降的,後又繼續擔任長沙太守,成為蜀漢的官員,《三國演義》畢竟是藝術作品,杜撰加工皆是為豐富人物情節需要。

據《三國志》記載,魏延勇猛過人,戰力不遜五虎上將,且善於養兵

,“以部曲隨先生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深得劉備賞識,劉備奪取蜀地後,更是破格提拔其為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據守曹魏於漢中門戶多年,後又破曹魏大將郭淮於陽溪

,一度官拜前軍師徵西大將軍,進封南鄭候,不可謂不風光。

劉備死後,諸葛亮集蜀漢軍政大權於一身,魏延被諸葛亮全面壓制,無論是史書還是小說都有敘述。諸葛亮六次北伐曹魏均無果而終,

魏延幾番請求兵分一萬,欲效仿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法,從子午谷奇襲長安,與大軍會師於潼關,皆被諸葛亮以過於兇險且難以成功為由而棄之不用。

且不論

“子午谷奇謀”

成功與否,單就魏延不懼子午谷路途之艱險,甘為蜀漢開疆擴土之心不得不令人折服。

但是魏延有一個致命缺點,那就是性格孤僻高傲,別人對他都敬而遠之,這也為其悲慘下場埋下伏筆。

第六次北伐曹魏途中,諸葛亮病困五丈原

,密與長史楊儀等人商討他死後的安排。論資排輩,蜀軍中還真沒有能與魏延匹敵的,這個楊儀何許人也?楊儀這個人是諸葛亮的心腹,有才但性情急躁,心胸特別狹窄,後來也因嫉恨諸葛亮定蔣琬為繼承人多有怨言,最後又因誹謗朝政落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諸葛亮想到北伐征戰多年,蜀國已耗損巨大,自己死後北伐大業難以為繼。但深知魏延此人頗有大志,肯定不會就此作罷,一旦魏延不服從,蜀軍恐難全身而退。

於是利用魏、楊兩人一向勢如水火的關係定下退兵之計,所以說

魏、楊二人皆是諸葛亮手中的棋子罷了

諸葛亮死後,魏延被楊儀等人排擠在蜀營決策層外

,楊儀又令費禕前往探聽魏延口氣,魏延也只是說

怎可因為丞相死了而耽誤國家大事呢

,費禕甚至還假裝與魏延意見一致,訂立盟書表明心跡,後來魏延察覺不對,但也只是

一邊上表劉嬋,一邊率部燒燬撤退棧道

而已。但魏延也因此被扣上了謀反的帽子,最後被馬岱斬殺。

楊儀為了坐實魏延謀反,且為了在朝中立威,還誅滅了魏延的三族

所以說魏延“天生反骨久後必反”一說值得商榷,至少撰寫《三國志》的陳壽他老人家沒這麼說過,若真的想謀反,大可投奔曹魏,即便不被重用,榮華富貴應當不在話下,也不至於落個“身首異處”的下場。但很多人

都把《三國演義》中的魏延當作歷史上的魏延

,認為他被馬岱所斬是罪有應得的。直到今天,魏延也還揹負著謀反的罪名。

其實,歷史上的魏延並沒有背叛蜀漢,他可以說是一個文武兼備的人,一直就是劉備的死忠粉,為蜀漢政權南征北戰,至死也是一心向蜀。

然而諸葛亮僅憑個人喜好選用人才,導致蜀國後期人才凋零,不是有句話說

“蜀國無大將,廖化當先鋒”

嘛。所以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一旦劉備這個伯樂不在了,魏延這匹千里馬也再無日行千里之壯舉了。

上一篇:【財富智慧】財富的力量: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才能獲得更多的財富
下一篇:夢幻西遊:想拼一下靈飾成就,一個成就都沒,還賺了!夢幻西遊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