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專業分析】結構設計規範如何理解施工圖紙中的混淆問題?

[摘要] 施工圖紙會審中,由於施工及監理單位往往側重於施工規範的掌握,對設計規範缺乏深入研究,對有些問題產生歧義,現對常遇到的若干容易混淆的問題提出理解。

[關鍵詞] 結構設計規範 構造柱 水平拉接筋 帶E鋼筋 框架樑 連梁 後澆帶

防水

施工圖會審中涉及到的問題,只有加強對設計規範,規程和標準的學習,才能加深理解,準確把握,明辯是非。現對下列問題闡述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1。 構造柱的設定

1。1。 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50011-2010第7。3條,對多層砌體,俗稱磚混結構,抗震構造措施規定,對構造柱分四~七層砌體結構,按抗震烈度作了不同的要求,其中內牆2。1米寬洞口兩側(外牆在內外牆交接處已設構造柱的可適當放寬)要設構造桂,構造柱與牆體馬牙磋連線,且沿牆高每500設2φ6水平拉接筋,每邊伸入牆內不宜小於1米。

而在框架,剪力牆等結構填充牆中的構造柱屬於非結構構件,主要與拉結筋,水平系梁等共同與主體結構起可靠連線作用。

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50011-2010 第13。3。4條規定: “…… 2。砌體強度(例如)砼加氣塊不宜低於MU3。5, 砂漿強度不應低於M5,3。 牆體與框架柱全高每隔500設2φ6拉結筋,按烈度確定長度。4。 牆長大於5米,牆頂與梁宜有拉結,牆長超過8來或層高2倍時,宜設定構造柱;牆高超過4米時,宜在牆半高處設水平連繫梁。”

1。2。 砌體結構設計規範GB50003-2011,對砌體結構抗震設計作了與抗震規範完全相同的規定。在6。3條中,對框架填充牆分脫開或不脫開方法,如採用不脫開,當填充牆長超過5米或大於2倍層高時,牆頂與梁宜拉結,牆中部應加設構造柱。牆高超過4m,宜在牆中部設定與柱連線的水平系梁,牆高超過6m,宜沿牆高每2m設與柱連線的水平系粱,梁高不小於60mm。

1。3。 江蘇省住宅質量通病控制標準DGJ32/J16-2014中,為防止“砌體裂縫”,也有關於構造柱設定內容,主要針對磚混和框架填充牆而言,目的是防止溫差變形和基礎沉降裂縫。但是透過加強外牆保溫,不同材料連線的加強,均可以彌補溫差變形;剪力牆結構填充牆一般較短,不需要過多用構造柱加強。

總之,在磚混結構中構造柱是受力結構構件;而作為填充牆是非結構構件,構造柱與主體系柔性鋼筋連線(注意:主筋均應與上下主體連線,與梁底砼留15mm縫),而不需預留砌體馬牙磋。一般住宅採用剪力牆結構,層高不大,填充牆較短,內牆門洞寬1m左右,按DGJ32/J16-2014第6。1。1條之8,在填充牆中(除燒結多孔磚外)設120高砼腰梁,門窗洞口設鋼筋砼框(燒結多孔磚預留門窗洞口寬度大於1500mm也應設鋼筋砼框加強),填充牆與剪力牆設拉結筋連線就可以了。

構造柱不是越多越好,多設對防治質量通病未必有利;不合理的設定和施工,使填充牆與主體結構連線不當,甚至導致框架形成短柱受剪破壞,可能危及結構安全。

2。 關於帶E鋼筋

2。1.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50011-2010,在3。9條中規定:“ 抗震等級一。 二。 三級的框架和全斜撐構件(含梯段)的縱向受力鋼筋,採用普通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比不小於1。25; 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與標準值比不大於1。3; 最大應力下總伸長率不應小於9%。”詳見3。9條的條文解釋:主要物件是抗震等級一、二、三的框架(含框支)結構的梁、柱、斜撐結構、梯段的受力縱筋,目的是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其取值依據產品標準《鋼筋砼用鋼·第二部分:熱軋帶肋鋼筋》GB1499。2-2007規定的鋼筋抗震效能指標; 凡是正規廠家生產的一般熱軋鋼筋均能達到該效能指標; 當然,帶E的鋼筋均會符合抗震效能指標。

2。2。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10第11。2。3條也作出類同的規定:“ 抗震等級一。 二。 三級的框架和斜撐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其縱向受力普通鋼筋應符合下列要求:1。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比不小於1。25; 2。 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與屈服強度標準值比不大於1。3; 3。 鋼筋最大拉力下的總伸長率不應小於9%。”

2。3。 高層建築砼結構技術規程JGJ3-2010 第3。2。3也作出類同的規定。

首先,對剪力牆結構和框架-剪力牆結構中的剪力牆不需要採用對框架結構相關要求(注:按高層建築砼結構技術規程JGJ3-2010,短肢牆是指高厚比大於4但不大於8。當不大於4時,宜按框架柱設計。原規程JGJ3-2002第7。1。2條規定,短肢牆抗震設計應比剪力牆提高一級,少量短肢牆可不提高。現規程JGJ3-2010規定:不論短肢剪力牆是否較多,抗震等級不再提高,但均要按照7。2。2條設計)。

其次,要求符合上述三標準的鋼筋是指一、二、三級抗震等級的框架(柱與梁)、框支、斜撐、梯段的縱向受力鋼筋,不是牆,板,樓板,地下室筏板等縱向受力筋;也不是負筋,拉結筋,箍筋等構造配置鋼筋。根據規範,需採用上述三標準的相應部位縱向受力鋼筋,無論是普通熱軋筋或帶E鋼筋,均應先送檢測合格後再加工綁紮。

以上規定在國標圖集11G101-1~3,江蘇省建築物抗震構造圖集蘇G02-2011中均有說明或圖示。

剪力牆結構中的框架樑與連梁

剪力牆結構中,樓面梁與牆的連線有兩種情況:當梁與牆在同一平面內時,多數為剛接,梁鋼筋在牆內錨固長度應與梁、柱連線時相同;應注意當牆肢長度較小(不滿足連梁縱筋錨固長度兩倍時),梁底部鋼筋應直通。當梁與牆不在同一平面內時,多數為半剛接,結構計算及構造設計應採取相應措施(如設暗柱等),梁鋼筋錨固應符合錨固長度要求,。

3。1。 剪力牆開洞形成的跨高比L0/ h≥5的連梁時,宜按框架樑設計,其他連梁按深受彎構件設計。

3。2。 框架樑與連梁破壞區別:連梁起著調節和保證與之平面內相連剪力牆的側向剛度作用,是抗震剪力牆結構中第一道抗震防線,具有足夠強度、剛度和良好變形能力的連梁使剪力牆有良好的塑性變形能力。連梁主要為剪下破壞。框架樑由於跨高比較大,其變形以彎曲變形為主,受彎效應大於受剪效應,構件發生彎曲破壞為主。

3。3。 框架樑與連梁在概念定義上的區別:一般認為,與兩側剪力牆平面內連線、跨高比<5,且兩側剪力牆長度能滿足梁受力縱筋錨入牆的長度≥LaE(抗震錨固長度,均要大於600),實際模擬中按連梁考慮。與之相反,當跨高比≥5時,因為構件較“柔”,不能達到連梁效果,多按框架樑考慮。此外,連梁還需滿足梁高≥400。

3。4。 框架樑與連梁在計算公式、係數調整、構造設計均有區別;詳見相關規範。連梁跨高比較小,以傳遞剪力為主;連梁箍筋全長加密,框架樑箍筋分加密區和非加密區;牆體水平分佈筋應在連梁範圍內拉通連續配置。

3。5。 在11G101-1標準圖集和結構設計圖中連梁以LL表示,框架樑以KL表示。一般施工原則是:設計圖紙有具體要求且符合規範的,按照設計做法,沒有具體設計要求的,應按11G101-1標準圖集中框架樑和連梁各自的要求施工。

4.地下室後澆帶和施工縫

目前地下室面積,層數,深度越來越大,後澆帶施工縫的處理是否確當關係到地下防水的關鍵。對於技術規程和圖集選用,個人實踐經驗認為:

4。1。 宜用300×3鋼板或鋁板作止水帶,增加了防水的路徑;比橡膠止水帶或膨脹止水帶效果好。

4。2。 儘量不採用超前止水帶,採用平縫(尤其適合筏板基礎),詳見蘇G01-2003P23④,⑤節點,兩側加鋼板止水帶,底板下砼墊層不小於200厚,2000寬;防水卷材1~2道,2000寬。在外牆外側砌築一磚厚2000寬剛性牆,外粉20厚1:2。5水泥砂漿,同地下室外牆一起做防水施工,兼作外牆後澆帶的模板。基本能保證不滲漏水。

4。3。 後澆帶下設200×300左右大小的砂石盲溝,內埋1根φ70鑽孔排水塑膠管,外包玻纖網;既可用於地下室施工降水,亦可供後澆帶施工時解決因滲漏水臨時降水。

4。4。 砼膨脹加強帶一般要加強受力筋,對防止膨脹帶收縮起加強作用。後澆帶受力筋設計有的設計圖紙也加設附筋。由於受力筋約束後澆帶兩側砼自由伸縮,有學者主張先切斷,在後澆帶砼澆搗前再機械連線;也有學者認為後澆帶不需要另加設主筋附加筋,因為影響了後澆帶收縮,達不到後澆帶設定的目的,只要砼提高一個標號強度、用膨脹砼澆搗後澆帶。

5。 屋面防水

現行屋面工程技術規範GB50345-2012和屋面工程質量驗收規範GB50207-2012已實施,對防水等級和設防作了較大修改:原分4級現改為1,2級共2級;按照構造層次設計,突出施工過程控制和質量檢驗;細石砼剛性屋面己取消,不能作為一道防水層;GB50345-2012第4。5。8條規定:採用40~50厚C20細石砼,內配φ4@100雙向鋼筋網片,只能作為上人屋面的保護層。

上一篇:【案例分析】無障礙住房設計:中高層每100套中宜有2套無障礙住房!
下一篇:茶葉不僅僅是用來泡茶的,它還有這麼多功效!很多人都不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