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歷史上的今天】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夏朝的發展!

夏朝(約公元前2070年-約公元前1600年)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也是多個部落聯盟或複雜酋邦形式的國家,其主體部族或民族稱為夏人。

根據史書記載,夏朝的前身是有崇氏部落,在上古大洪水威脅人類生存之際,有崇氏部落首領鯀受部落聯盟推舉治水,但未能成功。鯀死後,其子禹改堵為疏,耗時13年,最終告成功於天下。禹傳位於子啟,改變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王位之先河。而禹正是在統一調配各部落人財物參與治水的過程中,建立了對各部落的控制力和絕對的權威,最終成為了夏王朝的奠基人,家天下的實際開創者。夏代共傳十四朝,延續約471年,為商朝所滅。

在《史記·夏本紀》對於夏朝400年的記載,不過區區4000餘字,平均到每個紀年也就10個字。

那麼問題在於,在至今還沒有找到夏朝的文字的情況下,導致了我們對夏史的研究不詳,導致很多不合理之處未能得到解答。

但是透過考古發現,夏朝的建立是在龍山時代晚期向二里頭過渡階段,在龍山時代晚期是部落聯盟的時代,陝西的石峁,山西的陶寺,山東的兩城鎮,整個黃河中下游地區都是超大型的聚落城址。

但根據第二次文物普查聚落材料研究,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新石器時代的龍山文化向夏早期演進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的聚落總數從1600多個驟降至不足200個,大型遺址聚落的總面積從218平方公里驟降至47平方公里,譭棄的城址也發現了被水沖毀的痕跡。

1965年發現的山東龍山文化遺蹟的顯示,在龍山文化結束時,原本已經具備生產黑陶等高超製陶工藝的這一地區,出土的陶器突然變得“粗製濫造”,工藝低下。這一考古發現表明,龍山文化的結束是伴隨著一場大災難的,不僅沖毀了上古時期各部落苦心積累的人口、技藝、財富,也讓天下格局重新來了一次洗牌。

就在黃河中下游地區眾多龍山文化聚落被毀滅的同時,以陝西石峁古城為中心的黃土高原一帶和以額濟納河為中心的青海甘肅一帶的龍山文化城址卻並未受到影響,反而延續到了公元前1400年前後,這也是僅存的2處未受影響的龍山時代延續下來的遺址。

根據推測,這場大災難可能是是上古傳說中的大洪水,這預示著大禹治水最終並沒有成功。災害導致華夏大地人口銳減、社會倒退。

大災難過後,各地的部落、人口開始向豫中一帶重新聚居。豫中不僅成為了新文明的中心區域,並且還將影響力投射到了周邊區域。這就形成了王朝的最初形態。

然而,考古發現對應的時間和空間卻不是大禹治水後建立的夏朝,反而是少康中興的夏朝。

所以,大禹治水或許並未取得最終的成功,而大禹治下的華夏政治形態,依然沒有脫離堯舜時期的部落聯盟共主模式。直到公元前1900年前後大災難發生,豫中地區才崛起了一個人口占絕對優勢並向四周輻射的新模式,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王朝。可見,夏朝的建立者是另有其人的。

上一篇:米飯裡面有什麼功效?粳米是粳米嗎?粳米是粳米嗎?粳米是大米嗎?
下一篇:【知識點】波浪理論:數學基礎上的一門數學基礎上的一門市場分析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