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1909年的湖北宜昌,外國人眼中巴風楚韻,荊楚山水的夷陵古城

這是一組拍攝於1909年的湖北宜昌的老照片,宜昌,古稱夷陵,位於湖北西南部、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口,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 。清朝時取“宜於昌盛”之意改稱“宜昌”。宜昌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宜昌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宜昌是巴楚文化的發祥地,史書上稱“上通巴蜀、下引荊襄”。

下面的這組老照片來自於來華進行考察的外國攝影師,這些一百多年前的老照片展現了昔日的宜昌的樣子。

1909年的宜昌點軍龍門洞,龍門洞即現在的石門洞,位於宜昌城西南的筐覆山,因洞口原有兩石如門,故名石門洞。石洞中一水潭,水清如鏡,不盈不涸,冬溫夏涼,有“龍潭仙揪”之稱。傳說道教始祖張三丰在復入武當之前,曾來此修煉。

1909年的宜昌筆架山,遠遠望去,筆架山雄偉壯麗,蔥蘢峻拔,逶迤奇險,風光秀麗。

1909年的宜昌港,幾艘滿載著貨物的木桅船正穿越三峽。遠處的江面上,行駛著一艘冒著濃煙的火輪船,不知道是否是西方列強國家的貨輪。清末時期的火輪船大多數是進口自國外的貨輪,國內自制自產的火輪船很少。

1909年的宜昌,一艘停靠在岸邊的民船,船上站著兩個船民,這些生活在船上, 從事水上運輸,以船為家的人被稱為船民,船就是他們的全部家當。

1909年的宜昌,一個正在房車前織布的婦女。現在在超市或者布店裡會經常看到賣老粗布的,老粗布又名老土布、手織布,是一種純棉手工紡織品,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這種老土布是用原始的紡車和織布機一梭一梭精心編織而成的。照片中這個婦女用的就是當年的紡車,紡線車紡織出來的線是老粗布的原始材料。

1909年的宜昌城內,街邊賣菜的菜販。宜昌城背山面水,城門絕大多數開在江邊。清末時期的宜昌,碼頭貿易繁盛,會館、戲院、客棧、書院、祠廟等鱗次櫛比,宜昌城的繁華如夢如幻。

1909年的宜昌,一處古色古香的祠廟,從照片中可以看出這座建築金碧輝煌,飛簷畫棟,非常精緻。側門的牆壁刷著石灰,兩處鑲嵌的門匾分別為“遠眺望”和“壯觀”。宜昌的讀者是否知道這是什麼地方?

1909年的宜昌,郊外的一處山坡,一座看上去巍峨高大的磚坊,這裡應該是一處顯赫人家的墓地。

上一篇:為什麼普通家庭容易教育出白眼狼?現代化教育的弊病要重視
下一篇:英文版清代戶部鑄造“光緒元寶”銅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