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探析弘仁山水畫清冷感的畫面表達方式

文◎陳雨萍

摘要:處於明末清初,複雜時代背景的僧人畫家——弘仁,以個人在黃山等地區堅持不懈地寫生和心中的體悟,開創了非常富有特色的繪畫形式,勾勒出一幅幅帶著清冷意味的山水畫作品,營造了蕭疏、冷寂的氛圍。論文主要從弘仁所處的時代背景、佛教修行、對元四家和宋畫的學習和對黃山的師法造化方面,探討他山水畫清冷感的形成因素。透過對弘仁的著名作品的筆墨線條、山石造型和奇險的佈局、意境等因素進行分析,清冷感的畫面表達方式。

關鍵詞

弘仁、山水畫、清冷感、意境

正文

一、弘仁山水畫清冷感形成客觀因素

弘仁,俗名江韜,字六奇,為僧後法名弘仁,字無智,號漸江、漸江學人等。弘仁山水畫清冷感形成的客觀因素在筆者看來約有四點。首先,弘仁處於明末清初,社會動盪不安的背景。弘仁自身獨特的經歷也是導致他繪畫風格的重要原因之一。身處於改朝換代之際,生活十分艱辛,還要承受心理上的巨大壓力。

弘仁《長林逍遙圖》

其次,佛教修行。弘仁早年有著傳統的忠孝節義的儒家思想,但後來歷經世事,生活艱難,隱隱有道家的思想浮現,後由於時事所迫,不得已落髮為僧,逐漸受佛家文化影響。禪宗的修行生活以及自身的不懈努力,使得弘仁在繪畫方面上的造詣更進一步。

更重要的是,畫家對元四家和宋畫的學習和創新。學術界普遍認同弘仁學習倪瓚的繪畫風格,而弘仁也作詩道:“老幹有秋,平崗不斷,誦讀之餘,我思倪瓚。” 從詩中可以明顯地感受到畫家對雲林的推崇和稱讚。弘仁多次從元四家的作品中汲取營養。1660年,弘仁創作了《仿元四家山水》,這幅作品以畫卷的形式從右至左,分別臨摹學習倪瓚、吳鎮、王蒙、黃公望四位畫家的畫法。另外,弘仁也有學習當時被官方貶低的北派山水——宋畫。細看弘仁的作品,無論是梅花、樹和山石所用的筆墨線條都十分硬挺結實,在作品《黃海松石圖》中,無論是姿態各異生機勃勃的松樹,還是奇駿峭拔的山石,都帶著宋代山水畫的精神氣息,給人一種剛硬勁挺的感覺。

​​最後,弘仁對黃山的師法造化。弘仁有這樣一句名言:“敢言天地是吾師,萬壑千巖獨杖藜;夢想富春居士好,並無一段入藩籬。” 說明弘仁是十分重視師法造化,重視寫生的。他獨特的畫法乃是取法於黃山本身,可以說是黃山成就了弘仁。弘仁的《黃山雜詩》雲:“黃海靈奇縱意探,歸來籬落菊毿毿。溪亭日日對林壑,啜茗濡毫一懶憨。” 表示對黃山的喜愛之情。黃山獨特的山石結構,也讓弘仁不得不開創一套新的繪畫方法。石濤曾在《曉江風便圖》中評價弘仁得黃山之真性情,這因為弘仁山水畫中營造的奇險、冷和靜與黃山給人的感覺相同,故而說弘仁得“黃山之靈”。

弘仁《黃海松石圖》

二、弘仁山水畫清冷感的畫面表達方式

(一)乾澀、堅挺和簡潔的線條

初看弘仁的山水畫時,時常被畫中所營造的荒寂氣氛吸引,細細揣摩,又為畫中的極簡感到詫異驚歎。“弘仁的繪畫整體呈現出一種荒疏冷逸之感,這種荒疏是透過畫面中少皴多鉤的具體形態呈現出來的,但即使是較少的皴擦,在畫面中的近景與遠景的處理上也是有相對穩定的程式。” 少皴多鉤是弘仁繪畫的一大特點,給人簡潔、乾淨利落之感。

弘仁的繪畫風格清冷感有所處環境的原因,但他的筆墨也有很大特點,多用富有變化的幹疏長線勾勒山的輪廓和結構,再加上淡墨皴染,給人一種冷酷、剛硬的感覺。高居翰先生對弘仁作品的評價:“山水最後便像用細鐵絲和玻璃建成的結構,纖弱而不具實質。然後它透溢位寂靜的氣氛,像是從稀薄明亮的空氣中看過去的一座敏感的抽象山景。”像用“細鐵絲”和“玻璃”建成的建築,這樣的比喻讓人覺得十分貼切,並且從側面道出了弘仁勾勒的線條像鐵絲一樣硬挺和結實。

​​弘仁的文化修養很高,閒暇時間大部分用來研讀書畫,因此他在詩書畫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代表作品有《天都峰圖》,畫面構圖新奇,描繪天都峰的自然風光,氣勢雄偉,令人耳目一新。看這幅作品會為弘仁的書法功底折服,整幅畫面,無論是山石還是樹木的用線,無不給人一種充滿勃勃生機之感。在勾勒山石的轉折處時,用線以直代曲,略帶弧度,形成生硬、清冷和不近人情的感覺。

弘仁《黃山天都峰圖》

(二)以幾何形概括山石、奇險的佈局

在著名作品《始信峰圖》中,可以看到畫家用長線條勾勒出山形輪廓,再用各種各樣的幾何形概括山形,如梯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左下角先是一塊梯形狀的大山佔據畫幅大片位置,在山與山之間新增形狀不一的小石塊,石上長著姿態不一、無比挺拔的松樹,然後透過矩形、三角形等形狀的山形石塊層層疊加,向右上角蔓延,形成C行構圖,達到一種縱深感。將山石描繪成近似幾何形的形狀,條條分明的墨線構成銳角、直角和鈍角等形狀,像是一個個框框把所有都鎖在裡面,給人理智到似乎淡泊一切、冷硬的感覺。

這得益於他對畫面的位置經營,往往是化不可能為可能,在矛盾之中互相調和,尋求平衡。弘仁畫面還時常化虛為實,如山體僅僅用乾澀枯淡的筆墨勾勒出外形,再稍微皴擦分染,就是巍峨的山峰。這樣的空間佈局,化虛為實,簡潔之至,時常讓人有冷清之感。

在一幅優秀的繪畫作品中,意境是重要評價標準之一。弘仁的山水畫無疑也給予我們心靈上的震撼,或為畫中松樹和梅花不羈的姿態讚歎,或為山勢的險峻詫異。弘仁對畫面精心佈局、巧妙構思,透過筆墨處理,將自己內心中獨一無二的山水妙境呈現在觀賞者面前,情景交融,使人感觸良多。

清代楊瀚評價弘仁道:“於極瘦削處見腴潤,極細弱處見蒼勁,雖淡無可淡,而饒有餘韻。”“淡無可淡”和“饒有餘韻”很好地形容了弘仁畫中冷淡、清雅的韻味。在觀看《松壑清泉圖》時,首先會讓人覺得十分舒服,畫面整體有種純粹、乾淨和淡泊的氛圍。畫中用線疏朗,在山石的處理上,除了部分石頭用墨色皴染,其餘山體幾乎大片留白。以各種姿態的松樹打破山石的輪廓線,使畫面層次更加豐富深邃,富有變化。

雖說每個觀賞者對弘仁山水畫都有自己獨特的心得體會,但弘仁山水畫中構造的意境大體上縈繞著純淨、空靈、冷寂的氛圍。

弘仁《雨餘柳色圖》

三、結語

弘仁山水畫的畫面清冷感的形成因素除了畫家對元四家和宋畫的學習和創新和處於明末清初的時代背景等之外,更多的是受畫家自身“受性偏孤”性格因素的影響。而清冷感的畫面表達形式主要是透過畫家對畫面的線條筆墨、造型、意境等進行巧妙佈置,從而帶給人的簡潔感得以實現的。畫面中的山石多以書法用筆勾勒成幾何形,具有裝飾感,構圖多給人奇險的感覺。清冷感正是畫家透過這多方面的表達方式綜合體現完成。

上一篇:天法道道法自然(上下篇)
下一篇:深圳:曾經的海邊漁村,如今的國際化大城市,憑什麼逆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