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神舟十四號返回出現重大故障?錯,切傘失敗或許是有意為之

2022年12月4日20:09分,萬眾矚目的神舟十四號返回艙順利落地,當返回艙距離地面還有1。2米高度的時候,反推發動機自動啟動,螢幕出現點火時,我就知道這次返回任務“穩了”。

結果一覺醒來,發現很多人都在關注返回艙降落傘還和返回艙相連,認為是“切線失敗”,更有人開始說咱們的02心態不好,在返回艙裡沒有調整好自己的情緒,說的好像他在返回艙內部一樣,不明所以的“吃瓜群眾”也就被帶偏了節奏,認為這是一個重大故障。

但我搜集了一圈資料才發現,不管是我國還是外國(也就美俄兩國)的返回艙,切線都不是必須要的程式,在條件允許時,也可以不必切線,

返回艙的返回步驟共有四步

對於返回艙來說,

不管是我國的,還是外國的,返回艙都是由四步組成。

第一步是進行軌道分離和返回制動

軌道分離,其實就是我們的返回艙和推進艙組合體,從空間站分離,由空間站400公里高度的圓形軌道,透過制動的手段來進行減速,變軌到100公里高度的橢圓形軌到,為返回艙進入大氣層做提前準備。

變化並不是簡單的脫離就可以,組合體要完成

逆時針旋轉90°

的壯舉,由縱向變成橫飛,這是第一次調整角度。

脫離以後,還會進行第二次角度的調整,組合體會進行再一次逆時針90°旋轉,相當於和剛開始進行了

180的“大翻身”

,為的就是讓推進艙在前面,返回艙在後面,這樣的話推進艙開始工作,就可以進行速度上的制動,速度慢下來飛船被地球引力捕捉,

就會慢慢進入到返回軌道。

第二步是推返分離

當返回組合體距離地面145公里的時候,推進艙和返回艙就會進行分離,推進艙燃燒自己,返回艙獨自踏上回家的路。

此時返回艙在外面看就像一個巨大的火球,和大氣層摩擦,

會產生上千度的高溫

,這時候表面的“防熱衣”就會快速燃燒自己,帶走大量熱量的同時,還會讓速度變低,這是因為動能透過燃燒被帶走了,是正常的物理變化。

在這過程中,航天員還會經歷大約5分鐘的

“黑障區”

,這也是一個非常巨大的考驗。

第三步,開啟降落傘

降落傘是整個返回過程中的“重中之重”,而降落傘分為引導傘,減速傘和主傘,之所以三個傘分開,是因為害怕傘繩纏繞,一旦發生纏繞,後果不堪設想。

三個傘之中,最後的主傘有1200平方米之大,足有3個籃球場那麼大,它可以讓重達3噸的返回艙,從70米每秒的速度減速到6米每秒,

讓返回艙以安全的速度下降。

第四步就是啟動反推發動機

反推發動機是自動工作的,當差距和地面還有1米多的高度時,發回發動機會快速工作,給飛船一個向上的力量,進一步讓飛船安全著陸。

四步之中,每一步都非常重要,但我們回過頭來看,四步之中並沒有“切傘”,也就是說這一步並不是主要步驟,因此“重大故障”也就無從說起了。

切線或許有意為之

在我看來,

切線或許是有意為之。

之所以這麼講,主要是因為切線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動作,返回艙02手邊有一個按鈕,

只需要輕輕一按,那麼降落傘的主傘就會同返回艙分離,而這種簡單的機械發生故障的可能性不太高,所以我認為很有可能是有意為之。

其一

,降落成功以後,

切線與否和風速有關

,有風的話,一定要在第一時間進行切線,這是因為主降落傘很大,輕輕的一陣風,就會被傘兜住,會拖著咱們的航天員乘坐的返回艙跑,感覺會很不舒服。

但當時地面的搜救部隊,已經給出了風力的資料,風並不大,可以說機會就感覺不到有風,這樣的話不切線,也有利於回收主傘。

返回艙的主傘,又叫做環帆傘,是由凱拉夫29纖維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共同製作的,它的阻燃性和耐熱性都非常好。370攝氏度的高溫下才會開始碳化,用在航天器上正合適。

這種傘,製作成本很高,每一個製作成功以後都要進行實驗,

而100次的洗滌後,該傘還可以保持85%以上的原始強度,因此是可以重複使用的。

所以不切線,第一個考慮也是回收。

其二

,就是降落的姿態,對於返回艙來說,降落的

姿態也尤為重要

,最好的姿態當然是“大頭向下”,但因為地形或者風向的關係,想要做到完美的著陸姿態,還是有一定困難的,而連結的傘,就有幫助保持姿態的作用。

我們透過回收的畫面可以看到,返回艙的尖頭是連結傘的,傘在風力的帶動下是偏向一頭的,也就說,只要有傘的情況,尖頭永遠不會向下,因為傘會拉著它向上,這對於返回艙著陸的姿態保持,也是很重要的。

我們這次是首次夜間返回,夜晚地面部隊趕到現場,確實難度很大,主要的原因就是夜間行車,地形不熟悉,外一有個坑包什麼的,導致地面搜救部隊出現意外,

那可真是丟人丟大了,本次返回是全球直播,一旦出現這樣的意外,真就成“重大事故”了,

所以地面搜救部隊一定是

穩中帶速

,那麼過去營救,就會浪費多一些的時間。

事實也確實如此,

空中搜救部隊是一分鐘左右到達的,而地面部隊到則是30分鐘左右

,這麼長時間,如果返回艙翻滾,那麼裡面的航天員是很難受的,會有一種充血的感覺,所以不切線,讓主傘拉著保持返回艙的姿態也是理所應當。

寫在最後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我們的搜救部隊到達現場,第一時間是

拿著鋸,將主傘切斷

,這說明這個動作這個流程就是在

考慮之內的

,參考以往我們的返回步驟,我認為該專案可能本就是任務流程中的一環,為的就是讓返回艙能夠以更好的姿態迎接搜救員的到來,是

備用策略之一,並不是什麼“重大事故”。

我國航天事業,在任何階段都是以

“零事故”為前提

2001年元月,我國神舟三號進入發射的最後階段,但在發射前,發現有一個插頭出現了故障,插頭中的一個針孔接觸點不通。

雖然故障很低,故障率為千分之一,但對於航天器來說一點故障都不能馬虎,經過排查發現,整個批次的插頭質量都有問題,最終發射中心決定更換所有插頭共77個,將已經組裝好的飛船又拆解20多萬個元器件並重新組裝且透過進行測試,發射推遲3個多月。

正是有著這樣的精神,我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才能一直保持著零失敗,也正是基於此,我相信這次切傘不是“事故”而是常識,甚至就是

刻意為之

十三億人拍手笑,八萬裡吹中國風

”,我相信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不斷髮展,未來航天領域之中制定規則的,只能是

中國!

上一篇:瀏陽入室打人事件,突破百姓最後安全港灣
下一篇:苯甲吡唑酯,用對了能預防100多種病害,用錯了越打病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