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清物十志:文人之物的意義世界(五)

清物十志:文人之物的意義世界(五)

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

推薦閱讀書單:《清物十志:文人之物的意義世界》《長物志》《博物志》《閒情偶寄》《陶庵夢憶》《世說新語》《唐詩風物誌:唐人的世俗生活》《金瓶梅風物誌:明中葉的百態生活》

特別說明:以下內容來自推薦閱讀書籍。

五、亭

《長物志》開篇講室廬:

居山水間者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

吾儕縱不能棲巖止谷,追綺園之蹤而混跡廛市,要須門庭雅潔,室廬清靚。

亭臺具曠士之懷,齋閣有幽人之致。

又當種佳木怪籜,陳金石圖書,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歸,遊之者忘倦。蘊隆則颯然而寒,凜冽則煦然而燠。若徒侈土木,尚丹堊,真同桎梏、樊檻而已。志《室廬第一》。

我們所熟悉亭子意象,比如,

北京頤和園,蘇州滄浪亭、拙政園、獅子林,揚州個園,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王維《輞川集》的《臨湖亭》,王羲之《蘭亭集序》,《紅樓夢》的大觀園,

……

在閱讀古人那些書寫小亭的詩句時,“亭子”的“形貌”似乎是隱遁的,但它卻比任何建築都更受到詩人的垂青。它在詩意中的存在寓於它的隱遁之中,並且,在這種隱遁中,亭之為亭的意義得到了最清晰的呈現。

在詩的語言中,亭子不作為一個客體存在。或者,在詩人的理解中,這種客體的存在是可以被忽視的。它之所以會在詩人的心靈和中國文化的長河中佔有一席之地,遠非“被看”所能解釋。

在古代造園專著《園冶》中,計成提出了

“造式無定”“諸亭不式”

的觀念。比起別的建築,亭子更有一種“

隨意合宜

”的特點。“隨意”之“意”並不是個人的心意,而是亭子作為一個場所的意義。

亭子的意義不在它自身,而在一整個世界之中。

明人文集

《小窗幽記》

在講述園林之美時曾說“

亭欲樸

”,這個論斷也常被理解為古人素樸的建築美學觀,或被解釋為具有德行意義的謙遜品格。

其實,亭之樸,並不僅僅有審美的意味、道德上的要求,它還暗示了更為根本的在“生活世界”的意義上對錶象的棄絕。

亭,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稱作園林之眼

。山水之間,有亭,便有了自然與人文相交匯的神氣。亭,又象徵漫漫羈旅中的停頓、休憩。金農有一幅畫,畫滿塘碧綠的蓮葉,中央一茅草亭,亭中有一榻,一人高臥其上酣然大睡,題曰:“風來四面臥當中。”

▲金農,雜畫冊八開之二,圖片來自網路

蘇東坡

《涵虛亭》

雲:“

惟有此亭無一物,坐現萬景得天全。

”在無一物的小亭中,萬景融匯為一個世界的全體,環籠著坐在亭裡的那個人。此時,他的心也同樣是一個“虛室”。

《莊子·人間世》

中借孔子之口言道:“

瞻彼闕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

”這是一個虛空的所在,而正因為這種虛空,一個“純白”的全體世界敞開了它的真容。莊子中的“道”就是這個被觀照之後生成的世界。

《莊子·人間世》中的“心齋”:“

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所謂心齋,乃如氣一般“

虛而待物

”的內在,靜觀這廣袤的虛空,由此呈現出一個白的世界。

《莊子·知北遊》

中老子回答孔子問“至道”時說:“

其來無跡,其往無崖,無門無房,四達之皇皇也。

”這也正是“心齋”的寫照。正由於此心是“空無”的方能夠與天地往來而無礙,與世界相通而無阻。

▲倪瓚《容膝齋圖》,圖片來自網路

倪瓚

《容膝齋圖》

:荒疏的一水兩岸,一座極為素樸的小亭落在了近處的岸邊。小亭對這幅畫而言如此緊要,在疏落的畫面中間,極度簡樸的它透過聚集,消融了散落成塊面的諸位置的界限。

“容膝”暗示著空間中主體的存在,並且這一空間小得只能容納獨自屈身的那個“我”。倪瓚就連這一個“我”也沒有畫上去,蒼茫的天地之中,沒有人物,也沒有其他建築,只有這一草亭作為“空無”的所在。

莊子雲“

今者吾喪我

”,正是在這樣一種“我”的不在場中,作為“草亭”的“吾”在宇宙中自立並將世界匯聚於此,在這裡,他聽到了天際的絕響。

元人

張宣

詩云:

江山無限景,都聚一亭中。

海德格爾

說:

“隱藏在自然中的藝術(真理)唯有透過作品才能顯露出來,因為它原始地隱藏在作品之中。”

隱藏在自然中的亭子,自身就是一個沒有光環的作品,它在尋常中融化了被分割並固化的大地,將大地開敞於那蒼崖翠壁、雲飛縹緲的宇宙全體中。

未完,後續內容請關注閱讀……

上一篇:決定以後不要書房了,學會在家裡這4處留空一個,直接省出一間房
下一篇:“寧住孤陰之房,不找急水空亡”,為啥這樣說?看完文章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