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替你“安心”,南懷瑾:金剛經第十八首偈頌,不一樣的解讀

第十八品偈頌,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三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佛陀也在這一品重點強調:“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也是就在我們這個時—空的世界,每個人的念頭、思維、情緒、感受、體會千千萬,但很遺憾都不是真正的“心”。

那麼我們來看南師對這一品的總結:

一、形形色色不同觀

這就是說我們這個物理的、時空的世界,也可以說是:二元對立的、因果的世界千變萬化,沒有一種物質能在科學上確認100% 完全相同。它是有形有相的世界。

但別忘了,《道德經》在第一章就提出“常有,以觀其徼”。相當於是給我們了一把向內觀的鑰匙——這個有形的世界,多姿多彩,誘惑又很大,是它是怎麼來的呢?可以從這些“有”中,觀到一點“無”的端倪。

二、手眼分明一道看

我們都知道千手觀音,千手千眼,觀音也代表了慈悲。雖然這麼多隻眼,這麼多手來接引不同眾生、觀著這世界的悲歡離合、浮浮沉沉,但智慧、慈悲本質是不變的。也就是“體”不動,“用”可以千變萬化。往往我們都把體和用做一個隔離。實際上“用”中含著“體”,“體”中含著“用”。

也就是——一體同觀,一切平等,沒有什麼區隔,有區隔只是我們的腦在起作用。我們都知道現代量子力學中,進入微觀世界,從微米、奈米、皮米再到飛米量級越來越小,最後發現什麼都沒有——是這個空的架構在支撐著有形的世界。

三、宇宙浮漚心起滅

這個比喻太好了,心念的升起、滅去像水面上浮起來的水泡,甚至連整個宇宙都是無常,是生滅法。想抓住某個瞬間也是不可能的,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未來還沒有來,就連當下發生的事情一秒都留不住。

所有的一切都在不停地流變中。而我們認為的掌控,也只是在一個極為窄小的範圍,哪知就連這個範圍,我們時常也在感嘆事與願違、世事無常。但最難理解的是:就連這個浮漚也是我們“自性意識海”的延展。

只不過它是極為窄小、極為相對、極為侷限的一個層面,我們卻認為這就是整個人生的全部。

四、虛空無著為誰安

這句南懷瑾老師,舉出禪宗,慧可問達摩的問題:“自己的心總是不安定,雜念很多,情緒不怎麼好,怎樣才能讓心寧靜下來?”

達摩說:“你可以把心拿到我面前,我來給你安這個心,讓你的心變清淨”

慧可有所悟:“它在哪?根本找不到啊!”

達摩說:“好了,你的心已經安定下來了”

實際這也是禪宗的參話頭,就是讓你反聞聞自性,不安定的心、念頭、情緒,本來沒有實體,沒有自性,只是浮漚一現,了不可得。

而慧可的找不到答案的答案本身就是答案——自性現前。

上一篇:若你和她今生的運氣只能到遇見,那也是命中註定的上上籤!
下一篇:精益生產如何在企業有效匯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