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易經與四維人生》:乾坤與天地、時空之間關係的探討

乾為天,坤為地!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易經》中的乾坤二卦分別代表著天地,這是一個基本共識,沒有人為此做出解讀,沒也有人對此提出質疑,這幾乎成為了一個定理,文化的基本框架。

尼采說:“沒有真理,只有解釋。”

從認識論的角度來看,沒有經歷過質疑和否定的結論其真實性值得懷疑;對事物的發展而言,沒有經歷過質疑和否定的事物就沒有進步;對於《易經》而言,自古以來,乾坤二卦代表天地的傳統是否值得質疑?

1

問題一,乾坤二卦來代表天地是《易經》有生以來的,還是後人的解讀?

前文《孔子與十翼》一文中介紹了《周易》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文王推演八卦形成六十四卦並撰寫卦爻辭;第二階段是周公補充完善卦爻辭;第三階段是孔子重新修正卦爻辭及撰寫《彖》、《象》、《文言》,其弟子及後人撰寫了《繫辭》、《說卦》、《序卦》、《雜卦》,從而形成了《易經》系列。

文王及周公版的《周易》是《易經》的核心內容,其卦辭就是卦的核心思想,爻辭就是爻的核心思想。孔子及弟子、後人撰寫的《十翼》是《易經》的輔助內容,是對《周易》卦辭、爻辭的解讀。

在文王及周公版的《周易》中,乾卦的卦辭並沒有代表天的意思,坤卦的卦辭也沒有代表地的意思。

乾卦的卦辭在前文《如何解讀元亨利貞?》一文中已做了解讀,其核心內容是對時間週期性規律的描述。乾卦的爻辭中出現了“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此爻中的“天”是作為“飛龍”背景的客觀存在,並不是代表乾卦就是“天”。

坤卦的卦辭中包括了時間性和空間性兩大主題,時間性的主題講:“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空間性的主題講:“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其卦辭中的空間對古人而言是大地,但對現代人而言不一定就是大地。

相對於《道德經》中有《道經》和《德經》,在儒家的思想體系中,《周易》就是《道經》,而《象》就是儒家思想體系中的《德經》。

乾卦和坤卦的《象》是孔子對乾坤二卦的研究心得,是孔子從乾坤二卦中領悟到的人生信條。

乾卦的《象》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坤卦的《象》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這兩句話把乾、坤二卦和天、地直接聯絡起來,並提出了兩個基本的人格要求,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

這兩句話是《易經》中最為著名的兩句話,也許正是因為這兩句,天、地就成為了乾、坤二卦的代表。

《說卦》明確地說:“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

2

問題二,中國文化中天、地概念的內涵是什麼?

百度百科說:天的概念本義是人的頭頂,又表示人頭頂上方的無邊蒼穹,引申出天空、太空等義,與“地”相對。

《說文》說:顛也。至高在上,從一大也。

由此可見,傳統天的內涵是一個從人的頭頂延伸至無限太空的客觀存在。按照現代科學來解讀,無限的太空的客觀存在就是宇宙。

百度百科說:地的概念與“天”相對,本義為物質,後逐漸引申為土地、大地、地表等。

《說文》說:

元氣初分,輕清陽為天,重濁陰為地。萬物所陳也。

由此可見,傳統地的內涵是物質,這個物質在古人概念中一定是大地上的物質,而在今人的概念中就是宇宙中的所有物質。

百度百科說天與地是相對,但從概念上,天代表宇宙,地代表物質,這兩者之間是從屬的,而不是相對的關係。

《說文》所說天與地的概念更接近於“無”和“有”的概念,天是無,地是有,它們之間首先是從屬的關係,然後是對立統一的關係。這種關係用《易經》的理論表達就是:天既是太極,又是兩儀之一;用老子的理論表達就是:天既是一,又是二的其中之一。

3

問題三,孔子思想中天、地概念的內涵是什麼?

從《論語》中可以發現,孔子的“天”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概念,它既是物質的宇宙,也是萬物的創造者和萬物命運的主宰。

物質的宇宙是可以討論的問題,這是孔子談論的部分,而萬物的創造者和萬物命運的主宰是不可以言說或者是難以言說的部分,這是孔子拒絕談論的部分。

孔子的“地”和傳統的概念應無差別,代表著物質,但古人所說的物質範疇是不會超越地球的物質的範疇,而且不會是完整的地球,僅是地球的區域性。

按照孔子對天、地概念的理解,他所說的天、地的概念應該是創造者與萬物之間的關係、萬物主宰與萬物命運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也是既是從屬,又是對立統一的關係。這種關係和老子道與萬物之間的關係是一致的。

《繫辭》是儒家關於《易經》理論的著作,其中部分內容是孔子的語錄,部分內容是孔子弟子的總結。《繫辭》的開篇就說明了“天”與“地”之間

關係既是一種主次關係,又有對立統一的關係,它們是地位上的尊卑從屬,空間上的貴賤對立,特性上的剛柔統一。

4

問題四,現代科學如何理解天、地之間的關係?

從科學的觀點來看,“天”的概念就是宇宙,包括了已知的宇宙和未知的宇宙;“地”這個字本身的概念是地球,如果指物質,那就是宇宙中所有的物質。

如果“天”的概念是宇宙,“地”的概念是地球或物質,那麼,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天”和“地”之間的關係就是從屬關係,不存在對立統一的關係。

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論,可知的宇宙早期是一大片由微觀粒子構成的均勻氣體,溫度極高,密度極大,且以很大的速率膨脹。氣體的絕熱膨脹使溫度降低,使得原子核、原子乃至恆星系統得以相繼出現。由此可見,物質和宇宙之間只存在從屬關係,而不存在對立統一的關係。

對立統一定律是陰陽學說的基礎,是一直以來用於解讀乾坤之間關係的學說,如果天、地之間不存在對立統一的關係,這就意味著用天、地來表達乾坤之間的關係是錯誤的表達方式,也意味著二千多年來的一個共識其實是不符合科學的表達方式,這說明了一個問題:中國傳統文化需要繼承,但更需要的是質疑和否定,需要重新建立一套新的、符合現代科學的解讀體系。

5

一般來說,提出質疑和否定是相對容易的事情,在質疑和否定之後重建一套新的體系才是真正困難的。

中國傳統文化一方面是精深的,另一方面是不成熟的,精深是中國文化思想的深度,不成熟是中國文化缺乏理性體系。因為缺乏理性體系,精深最終走向了神秘,不成熟走向了愚昧。宇宙的概念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事例,充分反映了中國文化既精深又缺乏理性體系的特徵。

戰國時期政治家屍佼說:“上下四方曰宇,古今往來曰宙。”也就是說,宇宙是由上下四方的空間和古今往來的時間所組成。

現代宇宙的概念在物理意義上被定義為所有的空間和時間(統稱為時空)及其內涵,其內涵包括物質、暗物質、光、波等各種形式的所有能量以及影響物質和能量的物理定律。

中國傳統文化宇宙的概念和現代科學宇宙的概念雖然解讀方式不一,但其內涵卻是高度統一的,都包含了可知的和未知的、主宰的和被主宰的部分以及它們的創作者。

古今宇宙概念的統一為解讀乾坤之間關係的問題提供了基礎,用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來代替天和地的概念重新解讀《易經》的乾、坤二卦,上述問題就迎刃而解。

6

用時間和恐懼來重新架構乾坤之間關係的表達體系,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用時間、空間來解讀能否既符合《易經》的原理又不違背現代科學?

《繫辭》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這是《易經》創世學說,用現代語言可以將太極表達為宇宙,在宇宙誕生的那一刻產生了兩儀,兩儀可以是傳統的陰陽,也可以表達為時間和空間。

根據大爆炸理論,大爆炸之前的奇點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溫度無限高,時空曲率無限大,而在大爆炸發生的那一瞬間,時間和空間一同出現。

如果用《易經》來描述大爆炸理論,大爆炸之前的太極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穩定無限高,時空曲率無限大,而在大爆炸發生的那一瞬間,兩儀一同出現。

可此可見,大爆炸理論和《易經》的理論在創世學說上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7

重新架構乾坤之間關係的表達體系,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是,用時間和空間來解讀是否符合乾坤之間對立統一的關係?

首先,從大爆炸理論來說,時間和空間是統一的。時間和空間是在大爆炸的一瞬間同時產生的,它們統一在宇宙之中的,超越了宇宙,也就超越了時間和空間。

其次,時間和空間從人的認識角度來講是相互對立的。從大爆炸理論來講,隨著時間的變化,宇宙的空間也在不斷地變化,膨脹期是一致的,塌陷期則是對立的;從人的角度來講,人都希望隨著年齡的增加擁有更大的空間,在發展期是一致的,而在衰老期卻是對立的。

第三,時間和空間具有主次關係。從大爆炸理論來講,空間的不斷擴大是在時間不斷增長之下發生的;從人的角度來講,人擁有的空間在時間週期性的規律作用最終都將清零。在時間和空間之間,是時間主導著空間,這種關係就是《繫辭》所說:“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天是主,地是次,同樣,時間是主,空間是次。

第四,在無限的空間之中,時間無處不在,沒有任何事物不受到時間的主宰,更沒有任何事物能逃出時間的控制。對於空間中的萬物而言,時間的概念和宗教中神與上帝的概念具有相似的特性。

8

重新架構乾坤之間關係的表達體系,面臨的第三個問題是,用時間和空間來解讀是否符合孔子在《彖》、《文言》中對乾坤二卦的解讀?

眾所周知,《周易》的卦辭和爻辭是周文王及周公所著,《十翼》是孔子及其弟子、後人所著,《彖》就是孔子對卦辭所做的解讀,《文言》是對乾坤二卦所做的解讀,孔子的彖辭和文言其解讀全面而深刻,充滿了哲理,文字洗練而精確,為中國古文字的經典中的經典。

首先,《文言》對於“元亨利貞”的解讀就是站在時間的角度,解讀了生命週期的規律,有所不同的是,孔子站在了道德哲學的角度,解讀的是道德發展的規律。其具體解讀參見前文《如何解讀元亨利貞?》

其次,乾卦的《彖辭》說:“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就是說:偉大的乾,它是萬物的創造者,它主宰統治著天。

第三,《彖辭》說:“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統天。”這就是說宇宙從誕生到結束,在時間週期上形成了六個階段,時間駕馭著六條龍控制著宇宙的執行。

由《彖辭》和《文言》可見,孔子雖然用“天”來解讀乾,但他的“天”概念具有 “時間”的概念,因此,用時間代替“天”完全可以解讀乾。

對於坤卦的解讀,首先,《卦辭》既包括了時間性又包括了空間性,時間貫穿於空間,並控制著空間,這符合時間和空間之間的關係。

其次,《彖》說:坤是萬物生長的依靠和根本,是順承天意。這就是說空間是萬物形成的依靠和根本,但萬物的形成是在時間主導之下完成的。

最後,《文言》說:“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這就是說空間是根據時間而執行的。

由此可見,用時間和空間代替天和地來解讀乾、坤二卦完全符合孔子的思想。

9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時間和空間一直是內在的核心,散佈於各家學說中。

《論語》中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

《論語》的時空是一個客觀的時空,如同古典物理學中的時空,空間就是舞臺,而時間就是正在上演的人生。

莊子《齊物論》篇說:“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泰山為小;莫壽於殤子,而彭祖為夭。”

莊子的時空是相對的,如同現代物理學中的時空,時間和空間都是相對的,隨著速度的變化而變化。

佛經的時空觀是多樣的,既有六道輪迴的神秘主義之說,也有“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的相對時空之說,而中國禪宗則是從修行上去超越時空。

馬祖道一和百丈懷海關於野鴨子飛到哪裡去的公案,就是從潛意識上抹除時間的烙印,得到了頓悟。

香嚴智閒禪師所說:“去年貧,未足為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貧,猶有卓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就是突破了空間,得到了頓悟。

10

無論東方和西方,傳統的時空概念都認為,失去時間的空間都沒有意義。人總希望有更長時間去擁有空間,如希望長命百歲,希望一直掌握權力,希望名垂千古。

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相對的時空概念相似,現代哲學、科學都認為,時間和空間都是人的概念,需要超越時空和空間概念的束縛。聖人、神秘主義者、開悟者就是完全從邏輯思維的時空中跳脫出來,集中自己全部的直覺,清晰地看見自然。

康德說:“我們必須擺脫時間概念和空間概念,因為它們不是物質本身固有的真實屬性。與空間相伴隨的所有物體必須被認為僅僅是在我們身體上的呈現,只存在於我們的意識之中。”

愛因斯坦說:“對於我們這些忠於信仰的物理學家而言,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的分別不過是一種冥頑不化、揮之不去的錯覺罷了。”

量子糾纏現象更是證明了生物中心主義的主張:“無論空間還是時間,都不是存在於動物感知之外的獨立實體。”

11

雖然對時間和空間的存在有著各種各樣的爭論,但時間和空間在本質上是我們的思維工具,是人類思想的框架和秩序。《易經》作為一本人類思想精華的著作,討論這樣一本經典,如果把框架建立在時間和空間的基礎上,可以將《易經》的空間定義在人的思維所能達到的四維時空邊界。

無論是哲學,還是科學,都是理性的,而《易經》在歷史的解讀中充滿了神秘主義的色彩,因此,四維時空的限定可以保障解讀的理性,避免遇到問題就用神話、傳說來附會的傳統弊病,從而和西方哲學、科學達到互通互融,從而將一本古老的經典與西方哲學、現代科學放在同樣一個層次上,更完整地、全面地、深刻地揭示出其意義。

——這就是《易經與四維人生》一書將乾、坤二卦解讀為時間和空間的出發點。

【原創文字,盜用必究!歡迎閱讀、點贊、轉發、關注!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即刪!】

上一篇:問界M5半年8000公里車主真實體驗
下一篇:逆變器高頻和低頻指的是哪個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