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韓信臨死前為何不接受通三分天下的建議?韓信的決斷會不會被殺?

韓信臨死前曾說 :‘’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七年前,韓信滅魏、伐趙、收燕、攻齊,又打敗了項羽大將龍且的二十萬楚軍,奠定了歷史上兵仙的地位,又向漢王劉邦索要齊王封號,可謂春風得意。但對蒯通三分天下的建議卻沒有接受,韓信在顧慮些什麼?如果當時做了決斷,是否就不會有兔死狗烹的下場呢?

一、天下之勢

雖然項羽在與劉邦對峙時仍不落下風,但韓信在北方的行動,使楚國喪失了大多數盟友,且韓信佔據了齊國全境後,漢軍直接插到了楚軍的側後,韓信‘’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的戰略構想已經顯現出威力。

三面受敵的項羽承受了極大的壓力,派出武涉遊說韓信,武涉以個人得失的角度說出三個理由:

1、漢王的目標是吞併天下,不會容忍割地封王,齊王的封號也不會長久。

2、劉邦的承諾不值得信任,其人背信成性。今天給你的明天就可能收回去。

3、楚漢相爭,你可要想明白,怎樣才符合你的利益?

但韓信的榮耀、富貴都是出自劉邦,‘’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為信謝項王!‘’

二、蒯通之計

武涉是敵方陣營的說客,明顯是為了項羽的利益而來。韓信手下的將領及官員大都是劉邦派來的舊人,蒯通是少數幾個新加入的人員之一。

在攻打齊國之前,酈食其遊說齊王田廣成功,韓信停下了進軍的腳步。蒯通及時指出漢王並沒有發來停止進攻的命令,雖然犧牲了酈食其,也使韓信登上了齊王的寶座。

仔細分析了各方的形勢之後,他向韓信獻三分天下之計,依據如下:

1、現在楚漢相持,難分高下,韓信是決定雙方成敗的關鍵。

2、百姓疲勞困苦,怨聲載道,只有韓信能夠平息兵災,使天下恢復太平。

3、憑藉現在的地位,使楚漢罷兵共存,可以形成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局面,這是天賜的良機。

對蒯通的計謀,韓信仍以不敢忘恩負義相對。蒯通則以韓信熟悉的張耳與陳餘的故事加以勸說,此兩人為平民時結為生死之交,但在利益驅使下卻反目成仇。而韓信功高蓋世,已經與漢王的利益發生衝突。韓信被說的猶豫了。

幾天後,見韓信仍沒有主意,蒯通又敦促他當機立斷。但韓信不忍心背叛漢王,又以自己功高,漢王終究不會奪取他的爵位。

道不同,蒯通離開了。

三、蒯通沒看到的

1、韓信只有軍隊的使用權

曹參,灌嬰,周勃,樊噲都曾在韓信麾下,但他軍中的將領及官員絕大部分對劉邦忠心耿耿,韓信沒有自己的勢力,放到現在,就是個經理人,而非董事長。前204年,成皋之戰後,劉邦輕易闖入韓信軍營,一舉剝奪了他的軍權,沒有內部人的協助那會如此。這件事發生在蒯通獻計之前,卻被他忽視了。

前202年,垓下之戰後,劉邦故伎重演,又一次剝奪了韓信的兵權,說明韓信的手下忠於的是劉邦。離開了劉邦,韓信是孤家寡人。

2、韓信如果獨立,四面樹敵

東面是劉邦、南面是項羽,如果獨立,與其他兩方對比,人才、物資保障等等方面都處於劣勢。

北面是韓信打下來的趙國、燕國。趙王張耳是劉邦任命的,且很早就投靠了劉邦,對其忠心耿耿。燕國投降的也是漢王,也不會倒向韓信。

齊國內部也不穩定,田氏王族在齊地擁有龐大的勢力,在韓信兵威下,或逃亡、或蟄伏,一有風吹草動,必然跳出來製造內亂。

3、韓信已經得到了他想要的

韓信要名,劉邦拜將之後,韓信用一系列不可思議的勝仗已經名滿天下。韓信要利,他已經是齊王,還可能有更多麼!韓信需要的都得到了,再折騰,也不會有更多的東西,反而有可能失去。因此,背叛劉邦,沒有好處。

總結:

韓信用蒯通之計,可能得逞於一時,楚、漢也可能暫時收兵,但韓信不是政治家,成敗也不僅僅由軍事決定。在人才儲備、經濟實力、後勤保障、動員能力許多領域,劉邦已經佔據不可動搖的地位,也將憑藉綜合實力最終完成國家的統一。韓信只是怎麼死的問題。

上一篇:平陽昭公主的一生是什麼樣的?為了自己的丈夫,竟親手殺死自己丈夫
下一篇:這座城市,不僅價值不高,而且吸引了許多有錢人來這投資,你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