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中藥材食用菊,藥食2用,人工栽培技術簡單

食用菊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種常用的大眾中財品種,以頭狀花序入藥,藥材名為菊花,是我國重要的出口中藥材品。種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健康飲食的重視,食用菊內銷和出口的量都不斷增大,人工栽培效益還是很不錯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食用菊的一些特性以及人工栽培技術。

食用菊的植物特徵

食用菊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30——150釐米,莖桿直立,莖部木質化,上部分枝多,莖上有細毛或絨毛;單葉互生,葉上有葉柄,葉形變化豐富,從卵形到廣披針形,邊緣有缺刻和鋸齒;秋冬開花,頭狀花序大小不一,有許多無柄的小花聚宿而成,一般有200——400朵小花組成,花序被總苞包圍,這些小花就著生在托盤上,外緣小花舌狀,是雌性花,中央的盤花管狀,是兩性花。花朵單生在枝頭或葉腋上,花形變化多,顏色豐富;果實為瘦果,果內有1粒沒有胚乳的種子,第2年1——2月份成熟。

食用菊花的生長特性

入冬後,地上大部分莖葉枯死,根狀莖還會在地下繼續發育,地下根莖耐低溫極限為零下10℃。不同的品種型別,對溫度反應也有所不同,開春後當氣溫穩定在10℃以上時,根際的莖節萌發成芽叢,隨著莖節的伸長,基部密生許多鬚根。苗期生長緩慢,苗高10釐米以後生長加快,一般來說,在5——6月份和秋冬11月份到第2年的1月份開花的品種,每天14。5小時的長日照下進行莖葉營養生長,每天11小時以上的黑暗、溫度達到15℃以上,並且晝夜溫差大於10℃時,有利於花芽分化,即從營養生長轉為生殖生長,此時植株不再增高和分枝;花芽分化後,5——6月份開花的品種可在日照漸長、溫度漸高的條件下開花。而11月到明年1月開花的品種,需要在日照漸短的條件下才能開花。此時如果用長日照處理可以延遲開花。夏菊和早秋菊的花芽分化,與日照的長短沒有太大的相關性。從花芽開始分化到完全分化要10——15天,分化後到開花的時間隨品種和溫度高低而不同,一般45——60天,花期30天左右。授粉後種子成熟期50——60天,種子壽命短,能在低溫下發芽。一般母豬可以活3——4年,隨著莖的衰老死亡,根系也會相繼死亡。

食用菊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食用菊的適應性強,喜歡涼爽環境,比較耐寒,生長適宜溫度在20℃左右,最高32℃,最低10℃,地下根莖耐寒,耐低溫極限為零下10℃,花期夜間最低溫度不能低於17℃,開花期可降到14℃左右。食用菊生長需要有充足的陽光,稍微耐遮陰,食用菊屬於長夜短日照植物。食用菊一般土壤都可以栽培,但不適合栽種在貧瘠、低窪和鹽鹼地塊,特別是積水澇窪地不能栽培。在地勢高燥,疏鬆肥沃,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並且排水良好的土壤中栽培最適宜。食用菊不能進行連作。總的來說,食用菊對寒暑的適應性很強,喜涼,比較耐寒,品種型別不同,對溫度反應也有不同。

食用菊的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食用菊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排水良好的土田都可以進行栽培,但是以地勢高燥,排水良好,光照充足,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壤土或者沙壤土種植最好。食用菊栽培時,要施足底肥,一般每畝施腐熟農家肥3000——4000公斤,或者精製有機肥500公斤,磷酸二銨25公斤,化肥和有機肥應混合施用,精製有機肥以溝施肥為主,農家肥以撒施為主。土壤深翻25——30釐米,平地可做成寬50釐米,高10釐米的畦。

2、繁殖方法

食用菊主要繁殖方法有分株繁殖和扦插繁殖。

(1)分株繁殖

一般在清明前後進行,把植株挖出,按照根的自然形態分開,選擇粗壯和鬚根多的種苗,並且把過長的鬚根和老根以及苗的頂端切掉,每株應帶有白根5——6根,移栽後壓實土壤,並且及時進行澆水。早熟種株距為20——25釐米,中熟品種株距為30釐米。移栽定植時,應該把菊花苗的根朝下並且儘量舒展開來,臥栽有利於根系的生長。定植苗8——10釐米高為最好。

(2)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又分為芽插、嫩枝插和葉芽插。芽插,在秋冬切取食用菊植株的腳芽進行扦插。選芽的標準是距離植株比較遠,芽頭豐滿。除去腳芽下部的葉片,按株距3——4釐米,行距4——5釐米,扦插到溫室或者大棚裡,保持室溫在8℃左右,春暖後移栽到室外;嫩枝插,在春季4——5月份進行扦插,擷取植株上8——10釐米嫩枝做插穂,在18——21℃的溫度條件下,3周左右即可生根,大約4周就可以進行移栽定植,扦插介質以沙為好,扦插苗床上應遮陰,全光照噴霧插床可以不用經常遮陰;葉芽插,就是從植株上剪取一張帶葉芽的葉片進行扦插,這種方法只是用於繁殖那些珍稀菊花品種。育苗期間注意溫度和溼度的控制,苗高20釐米後可選擇陰雨天或者晴天的午後進行移栽。

田間管理

1、除草

食用菊是淺根系植物,保根、髮根、壯根是栽培的第一個重點和基本功,關鍵在於土壤透氣透水。除了肥沃和透氣土壤外,最好的方法是中耕除草,使表土幹松底下溼潤,使根向下生長。一般進行3次中耕,同時進行合理的水肥管理,不使土壤板結,以利於根系的發育。

2、水肥管理

食用菊定植後要澆足定植水,開花前要始終保持溼潤,需澆水3——4次。開花期,適當控制水分,以保證花的質量。食用菊怕落澇,雨季要及時進行排水,在高溫季節可經常進行葉面噴水,以補充水分,增加空氣溼度,降低葉面溫度,延長葉片的壽命,提高光合作用的能力。

食用菊喜肥,除了使用腐熟的農家肥、骨粉作基肥外,追肥也特別重要。前期每次摘心後施少量尿素進行催芽,或者每15天施一次薄肥。營養生長期需氮肥較多,但不能偏重於氮肥,可適當結合施一些磷鉀肥。立秋後,植株生長迅速,進入施肥的關鍵階段,需要適當增加濃度和施肥量,每10天施一次量較大的複合肥。植株轉向生殖生長時,要停止追肥,以利於花芽的分化。等現蕾後要重施追肥,花蕾初現時每5天施一次尿素與磷酸二氫鉀各0。2%的混合溶液,注意施肥時間應該在傍晚進行,第二天清早再澆一次水,以保證根部的正常呼吸。施肥時不要弄髒葉面。追肥要根據季節和生長期的不同,採用不同濃度的肥料,高溫季節施肥不要過多過濃,否則會損傷根系,造成腳葉枯黃,追肥可用複合肥和尿素,也可用腐熟的豆餅水加適量的硫酸鈣過磷酸鈣等進行追施。

3、摘心、整枝

適時摘心可以控制食用菊植株的高度,也是促使植株粗壯、分枝增多、減少倒伏、增生花朵、提高產量和產品質量的關鍵措施之一。法法是:當苗高15釐米左右,或接穂長出3——4個葉片時開始摘心,可進行2——3次,對於生長快的植株摘心次數要多,相反次數要減少,最後一次在立秋前後進行,摘心應該在晴天上午露水乾後進行,以免傷口被感染。

食用菊栽培過程中,植株調整是很關鍵的技術,從定植開始50天左右,也就是在8月下旬開始,必須經常性進行植株調整,主要包括整枝、打杈和綁蔓,要及時打掉植株下部老葉,以保證田間通風良好,太高的植株要及時掐尖,每株留4——5個側枝,經常清除側芽,現蕾期及時疏蕾,每個枝條留5——8朵花。

採收

早熟品種可以在9月底到10月初開始進行採收,晚熟品種在11月上旬或中旬開始採收。採收標準是花瓣平直,有80%的花心散開,花色潔白,每次採收充分展開的花朵,從花下5——10釐米處剪下,捆紮後放在竹簍、竹筐中帶回加工廠地及時進行加工。採收通常要在晴天露水乾後或午後進行採收,不要採露水花,避免露水進入花瓣,導致花朵不易乾燥而引起腐爛。

上一篇:凍肉解凍千萬別用熱水泡,三個方法教給你,分分鐘就能搞定
下一篇:痛風大都是吃出來的,3種食物或許是痛風催化劑,儘量避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