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美麗竹鄉有裡有面

秋高氣爽,萬物明朗。山清水秀,竹鄉如畫。行走在四川青神縣的美麗鄉村,四好公路乾淨整潔,農家院落別緻新穎,特色牆畫相映成趣,竹林風景生機盎然,百姓生活舒適幸福……一戶一處景,一村一幅畫,美麗竹鄉散發出宜居宜業宜遊的愜意和魅力。

“人居環境好了,產業發展起來了,美好生活節節高,鄉村生活不比城裡差。”置身青神鄉村院落,耳畔常常傳來村民的幸福迴應。過去農村雜草叢生、垃圾成堆、汙水成片的現象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煥然一新的村容村貌,村民獲得感、幸福感明顯提升。

近年來,青神縣堅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貫穿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全過程,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青神,助力鄉村振興。

有裡有面

探索“拆收改栽畫”

“在自家門口就能感受到濃濃的蘇母文化,還有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現在鄉村的顏值和內涵越來越高了,生活在這兒相當巴適。”青竹街道程家嘴村村民何學瑤樂呵呵地說。

程家嘴村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東坡母親程夫人的故鄉。青神人借用靈巧畫筆,以家家戶戶的牆壁為畫布,將蘇母文化“搬”上牆,在點綴村落、美化家園的同時,也讓當地村民在家門口欣賞“畫展”,在可品可讀中滋養村民的“精神家園”。

在青神的鄉村,各類牆畫讓人眼前一亮,原本老舊、空白的牆壁不僅變得色彩斑斕,更被賦予了文化內涵。

青神縣深挖鄉村歷史傳統文化,突出糧食、竹、椪柑等鄉村產業特色和地域特點,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東坡、蘇母、竹編等本土文化元素,透過通俗易懂的文字、寓意深刻的繪畫,描繪到農房牆體上,在美麗竹鄉展開一幅幅文化傳承新畫卷。

“現在農村的環境是越來越美,我每天利用業餘時間,收拾庭院,日子過得充實,也很幸福。”在高臺鎮楊店村村民劉素群的精心打理下,百餘種植物把庭院扮靚點綴。

開窗看綠、推門聞香、移步見景……鄉村田園的美麗風景,在“拆收改栽畫”中精彩呈現。

以“拆”治亂,淨化美麗竹鄉空間。“拆修結合”治理違危廢舊,“拆建結合”規範農房風貌,“拆用結合”凝聚鄰里溫情。青神縣堅持重點突破和綜合整治、示範帶動和整體推進相結合,著力解決危棄房屋、亂搭亂建等農房亂象,打造有序鄉村。

以“收”歸序,做靚美麗竹鄉庭園。“四小園”扮靚房前屋後,生活垃圾處理有效,農藥包裝廢棄物助力綠色農業發展。青神縣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構建政府、市場、村集體、村民等多方共建共管格局,打造精緻鄉村。

以“改”提質,夯實美麗竹鄉里子。改廁改水全域共治,基礎設施全域提升,村規民約改掉陋習。青神縣抓重點、補短板,精準施策,建管並重,久久為功,積小勝為大成。

以“栽”增綠,厚植美麗竹鄉本底。有序耕作田園美,厚植竹林生態美,規範種植果園美。青神縣始終堅持生態優先,持之以恆發展糧油、竹、柑橘等特色農業,打通“兩山”價值轉化通道。

以“畫”添彩,提升美麗竹鄉內涵。繪好美麗竹鄉新藍圖,繪出文化傳承新畫卷,繪就鄉風文明新風尚。青神縣注重地域特色,深挖文化稟賦,構建“一鄉一園、一村一景”各美其美的生態宜居鄉村,讓鄉村記憶融入群眾生活。

有滋有味

產業發展奔頭十足

走進“中國竹編第一村”——青竹街道蘭溝村,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漫步竹里巷子,在翠竹掩映間,在繁花草木裡,特色竹編、庭院火鍋、生態茶園等多種鄉村業態呈現,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

很難想象,幾年前,蘭溝村還是一幅“衣衫襤褸”的“景象”:垃圾隨處可見、臭水溝排水不暢、村民庭院內亂堆亂放……是大家眼中的“爛”溝村。

藉助人居環境整治的春風,蘭溝村堅持就地取材、自然成景。2020年,僅用2個月的時間,蘭溝村透過“拆收改栽畫”五字工作法,給村民房屋和周圍環境“穿”上新裝,盤活了閒置宅基地,引進社會資本,建成餐飲、竹藝、民宿等旅遊業態40餘家,實現農村產業發展與人居環境改善互促互進。

“村子越來越漂亮,我就在家裡開起了茶園,既掙到了錢,又照看了家,一舉兩得。”村上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村民鄭曉紅歡喜地說。

如今的蘭溝村,有竹里巷子、竹裡院子、竹林溼地公園等竹林風景線,年接待遊客30萬人,集體經濟從2019年的1。3萬元增加至2021年的80萬元,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和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蘭溝村的“蝶變”正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速城市與鄉村生產要素均衡流動的有力見證。農村人居環境的持續提升,吸引工商資本下鄉,帶動農戶發展新產業、新業態,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有聲有色

治理水平穩步提升

高臺鎮百家池村地處省級椪柑產業園區核心區,風景秀美如畫。漫步村道,椪柑園林瀰漫著沁人心脾的果香。

曾經,這裡的村民手握千畝荒山,無經濟效益可言。近年來,百家池村以黨建為引領,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帶動人居環境整治,綠化村莊3萬平方米,提升產業環線32公里,建成3000餘畝高標準果園,配套建成西南地區最大的柑橘單軌運輸基地、十萬噸果蔬分揀包裝保鮮基地。

“每年11月份開始,柑橘就陸續成熟上市,那時採摘後的新鮮柑橘用小火車從山上傳送至山下貨車,直接發往冷鏈物流園內。”百家池村村民程玉泉說,有了冷鏈物流園區,少了中間商,自家賣柑橘的收入也增加了。

百家池村因地制宜,依託閒置農戶房屋、中心農家戶、村民聚集區林盤等場地就近打造鄰里百家等村級陣地,採用“與村民商量建”“讓村民自己管”“引各方協同用”的方式,將服務和治理觸角延伸至村民家庭最小單元,積極開展“百家講堂”“百家壽宴”“百家評比”等系列活動,促進鄰里關係改善,推動鄉村環境治理。

如今的百家池村,實現了從基建產業雙落後的傳統農業村落到產業村落典範樣板的轉變,提高了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充分釋放了鄉村在發展特色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紅利。

有你有我

共建共享人人參與

“從來沒想到我們會在風景如畫的葛家溝旁散步、擺龍門陣。”在見證了寶鏡村的變化後,村民葛志強激動地說。

近兩年來,羅波鄉寶鏡村攻克基礎差、底子薄、資源匱乏、內生動力不足困境,突出黨建引領作用,帶動村民自我治理、共謀發展,一筆一劃繪出清溪蜿蜒、涼亭矗立、步道花簇、產業興旺、民風蔚然的山水田園畫卷。

在村兩委的引領下,寶鏡村激發群眾的主體作用,探索建立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 “五共眾籌”人居環境整治模式。

“我們寶鏡村村民非常團結,大家都很積極,把我們這裡打造得漂漂亮亮、靚麗多彩,出門就是公園,比城市還要安逸。”村民葛濤分享著內心的喜悅。

寶鏡村組織村民積極主動參與到庭院綠化、道路增綠補綠、維護美好環境等工作,真正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成為鄉村建設主力軍,實現“眾建眾享、利村利人”的目標。在村道旁、在院落裡,常常可以看到村民栽花種草、打理庭園的身影。大家凝心聚力,腳步不停,為村莊美化綠化努力著。

“現在我們鄉村的生活條件這麼好,我們更是要把環境維護好,整得更加乾淨巴適。”村民李夢君高興地說。

如今的寶鏡村,田園變公園,河邊變花園,一排排樓房整潔有序、乾淨清爽,天然氣、網際網路、數字電視一應俱全,偏遠鄉村的群眾過上了城裡人嚮往的生活。寶鏡村的嬗變正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更加接近推動城鄉生活方式的縮影,順應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堅持黨建引領、示範帶動,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讓廣大農民投身到鄉村建設上來。

下一步,青神縣將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記者 戚原 通訊員 青宣)

上一篇:手殘黨也可以做的雞蛋沙拉三明治,學會了不虧
下一篇:夏季咳嗽痰多就吃它,常吃神清氣爽連續爬20層樓不喘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