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舌尖上的安徽】這是一個吃貨的童年,這是我見過最好吃的安徽煎餅

有一種食物,樸實無華了上千年,卻孕育了大運河邊千萬父老鄉親;有一種食物,風華正茂了上千年,成為遊子心中念念不忘的鄉愁;有一種食物,可與萬種食材共舞,這輩子離不開、吃不膩、沒個夠的——煎餅。

一、我永遠忘不掉兒時的兩道經典小零食——烤煎餅疙子、煎餅卷白糖。

那時候窮,沒有什麼零食吃,奶奶就會把煎餅放在地鍋邊上炕,看著黃褐色的小麥煎餅變成咖啡色,然後就掰開一塊,先是自己用嘴嘗一口,“嗯,透酥”,然後塞到了我的小手裡。我記得很清楚,聞起來很香,經過柴火的烘烤,那是一種炕得發黃的香味;入口特別酥脆,比現在的什麼“米老頭炭烤煎餅”強多了;吃起來一股糧食的味道,不苦、不甜、不鹹、不辣,就是土地裡面長出來的味道。

我的堂哥是個小胖子,他愛吃煎餅卷白糖。一般奶奶也會把煎餅放在地鍋邊上烤,但是烤得發軟、發乾,然後把酥的一面朝裡、軟的一面朝外,捲起來。這個時候,奶奶就把家裡面的白糖罐子擰開,挖上兩勺白糖,放在煎餅裡。堂哥一把接過來,就好像一隻豬插上了翅膀,渾身的肉愉快地飛顫,一邊咬著煎餅,一邊從煎餅的裡面朝外撒著白糖,後面總會跟著幾隻老母雞,撅著屁股撿白糖粒子吃。這時候奶奶就會心疼地罵堂哥——小龜孫子,不坐下來好好吃,走一路撒一路,糟踐東西!

二、我永遠忘不掉小姨、小舅從縣城高中回家的時候,念念不忘的美食——煎餅卷鹽豆子、煎餅卷大蔥、煎餅卷蘿蔔乾、還有一道湯——泡爛煎餅。

那時候小姨、小舅每次上學的時候,姥姥都會給每個人準備一玻璃罐子鹽豆子。鹽豆子的吃法有三種——第一種是幹鹽豆子,四季都可以帶,裡面撒上香油,可以當零食吃,可以卷煎餅吃。非常香,非常有嚼頭,但是聞起來有一股子“腳臭”味。第二種是鮮鹽豆子,鹽豆子是軟的,裡面加上薑絲、辣椒麵,適合春秋兩季帶,吃起來有汁,不僅可以讓煎餅變軟,而且還回味無窮。第三種是鮮鹽豆子加蘿蔔片。這種適合冬天吃,因為不容易儲存。這種吃起來最過癮,卷著煎餅吃特別下飯,一邊辣得一頭汗,一邊越吃越上癮,這時候要是來上一大茶缸子開水,往下一衝,那種滿足、欣慰的感覺,瞬間有種“再捲上一個煎餅,還沒吃過癮”的衝動。

我們這個地方吃煎餅卷大蔥,最好的大蔥是山東的大蔥,個頭大、汁水多、味道辣中帶甜,一口咬下去,你會感覺到有點“竄”眼睛,但是你絕對不要擦,因為你剝蔥的手可能蘸到了眼睛中,那種感覺更刺激。第二口下去,建議另外拿上一根大蔥,蘸著蝦醬、臭豆滷、鮮鹽豆子吃,你會發現大蔥可以是菜、水果、甚至是必不可少的調味品。用我們的土話說,就是——越吃越辦事,越吃越得勁,越吃越恣兒!

小姨最愛吃的就是煎餅卷蘿蔔乾,那種醋味重、香油味濃,捲起來一嚼“咯吱、咯吱”的聲音,特別有成就感。蘿蔔乾的做法也很簡單,就是選那種韭菜地裡的蘿蔔,最好是紅皮蘿蔔,洗吧洗吧,然後一切四塊,放在太陽底下曬,曬得蔫吧了、皺吧了,然後用白糖、白醋、粗鹽醃起來,想吃的時候切成丁丁,上面撒上香油,別提多香了!我們這邊喜歡用煎餅卷蘿蔔乾吃,也有的地方喜歡喝白米稀飯,就蘿蔔乾,反正都是很下飯,吃下去胃都很舒服。

煎餅其實也可以作為一道湯——泡爛煎餅。一般作為病號飯,或者是老年人牙口不好了,就吃這個。做法是這樣的,把煎餅隨手掰掰,放在一碗開水中,裡面散一點黑鹹菜,來上那麼兩滴子香油,等到煎餅泡開了,漲成一滿碗了,就用筷子夾著吃。瞧瞧,這碗湯,有乾貨、有鹽味、有油水,連吃帶喝這麼一碗,真的很滿足,尤其是那時候日子苦,這種吃法可以補補油水,用現在網路上流行的一個詞,那就叫——奢~侈!。

三、我永遠忘不掉上大學的時候,父母給我郵寄了十斤煎餅、五斤幹鹽豆子、五斤炒蠶蛹子,滿宿舍同學的各種表情。

先說下我們宿舍的組成,一共八個人,來自八個省市自治區,所以面對這麼大一箱子東西,大家的期望值還是蠻高的。記得重慶的同學開啟蠶蛹子,嚇了一跳,像發現新大陸一樣——窩日你個仙人闆闆兒嘍,瞧瞧,瞧瞧,這人多殘忍,居然要吃蠶寶寶,怎麼下得了口的啊?然後四川的同學反應就很平常——瓜娃子木見過市面,這種蛋白質高的不得了啊,兒哄?

廣東的同學拿起了一張煎餅,撕了一塊,什麼都沒有卷,皺著眉頭嚼了好久,說了一句——你們那邊都稀“紙”的嗎?倒是山西的同學接受能力比較強,煎餅卷鹽豆子,一邊吃著,一邊喝著開水——乃求個爛的,還怪好吃嘞!

記得那時候是夏天,我就把煎餅和鹽豆子放在床底下,由於我們是山區,氣候非常乾燥,所以煎餅從來不長黴。但是鹽豆子卻出問題了,每一次學校檢查衛生的同學進宿舍,一開門就把門給帶上了——你們宿舍的腳臭味實在太大了,得好好搞一搞!後來經過排查,才知道是幹鹽豆子的味道。山西的同學乾脆起名叫“臭豆”。有時候冬天晚上餓的時候,就弄點泡麵湯料沖水喝,山西的同學就會問我——小餅乾,把你的臭豆給我幾顆,我嘴裡面沒味道!

我記憶猶新的是,當我拿著煎餅在學校食堂吃飯的時候,總會有人和我認老鄉——同學,家是山東的吧,從家裡面寄的煎餅?我就會給老鄉來上一張,這時候老鄉就會神采飛揚地說——要是來根大蔥,或者鹽豆子就更帶勁了!那一刻,我們都在千里之外求學,煎餅成為了我們離不開的話題,也成為了彼此相見恨晚一個由頭。

四、煎餅之所以在我們餐桌上久盛不衰的原因,並不僅僅在於它的歷史悠久,更重要的他承載著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變遷。

1、九十年代衍生出來一種美食——菜煎餅。

就是把韭菜、粉絲、胡蘿蔔絲、小尖椒、青菜等放在煎餅裡面,然後攤在鏊子上面加熱,等外面的煎餅烤得焦黃了,裡面的菜也都熟透了。一口下去,滿嘴冒熱氣,外焦裡嫩,更難能可貴的是,你花1塊錢,就能吃到十幾種蔬菜,這個是在九十年代的一次“革命性”的發明。

再到後來,菜煎餅裡面加了洋蔥絲、海帶絲、豆腐、茄子絲、土豆絲、幹鹽豆、白菜、娃娃菜,甚至高階一點的菜煎餅裡面加了鹹鴨蛋黃、生雞蛋、生鵝蛋、火腿丁、牛肉丁,突出表現在“棗莊菜煎餅”、“滕州菜煎餅”等世界知名品牌。

2、進入兩千年之後,流行“農家樂”,這時候煎餅的吃法更是講究。

一般在餐館的C位,會擺上一個鏊子,三個農村婦女,一個燒鍋,一個和麵糊,一個頭上帶著“手扶子”烙煎餅。煎餅剛出來的時候最好吃,我們這裡有種吃法叫“大豐收”,就是用這種剛出鍋的雜糧煎餅,捲上香椿、小蔥、蒜薹炒雞蛋、鴨蛋黃、饊子、雪裡蕻,這麼一卷,狠狠地來上一口——香、辣、鹹、甜、滿口生津。土地對四季的祝福,在口腔中、伴著舌頭上下翻攪,豐收的滿足,瞬間體會到位,我想,要論人間一味,家鄉的味道一定排在第一位,應該沒啥疑議吧!

3、現在的煎餅,小麥煎餅也就幾塊錢一斤,菜煎餅也就7塊錢一個(不加雞蛋)的。

在物價上漲的今天,我們冷靜地審視下餐飲界的浮躁,只有煎餅宛如鄉愁一般,價格親民,平靜如常。現在年齡大了,經常是一碗白粥,就著煎餅,吃著吃著,就想起了從前;吃著吃著,就想起了家中的老人;吃著吃著,就想起老一輩人常說的話——吃飽了,不想家。

煎餅的顏色,就是土地的顏色。當我捧起煎餅,貼近鼻子,那麼深深地吸上一口氣,這份來自家鄉、親人、親情的味道,讓我回味無窮。我來自那邊土地,深愛著這個味道,因為我也來自農村,那裡有我的根。

上一篇:有院子就種棵“黑桃皇后”,掛果時很漂亮,味道香甜可口,還高產
下一篇:經常吃西紅柿,5大好處或不請自來,但在食用時要注意3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