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張九齡夜行還鄉的詩詞內容是什麼?張九齡《還鄉》的寫作背景如何?

遊子漂泊在外,忙碌之時也許顧不上想念親人和故園,可是等到夜深人靜、輾轉難眠的時候,就會在眼前浮現一幕幕過往的畫面。或許此時會回憶起一家人團聚一堂的溫馨,或許會懷念起好友們一起登山臨水的歡欣,但是美好的時光總覺得如此短暫,孤寂的處境卻度日如年。

唐代的一位詩人品德高尚、舉止優雅,更是學識淵博、胸襟開闊,他一生為大唐王朝盡職盡力,也為盛唐時期的繁榮昌盛作出了極大貢獻。可是因為離家久遠,思鄉心切,心中常常愁怨滿懷。下面介紹的是張九齡夜行還鄉,這首五律不提一個喜字,卻充滿喜悅之情。

耒陽溪夜行

唐代:張九齡

乘夕棹歸舟,緣源路轉幽。

月明看嶺樹,風靜聽溪流。

嵐氣船間入,霜華衣上浮。

猿聲雖此夜,不是別家愁。

張九齡,字子壽,廣東韶州曲江人。他是唐玄宗開元時代賢相之一,由於直言敢諫,後來被李林甫排擠出朝。其詩歌文采富豔,情致深婉,晚年遭受讒毀,感慨加深,詩風轉趨質樸。

他的很多詩在風格上與陳子昂的感遇詩如出一撤,同樣以比興手法,抒發自己的感觸。開元十四年,詩人奉朝廷之命祭南嶽和南海,順便還鄉探望,這首詩就創作於旅途之中,委婉地表達了激動之情。

首聯點明瞭時間和地點,並描繪出路途的曲折,“乘夕棹歸舟,緣源路轉幽。” 詩人離開家鄉多年,平時忙忙碌碌,難得有這樣一次機會,他歸鄉心切,雖然夜幕降臨,他依然趁著月色棹舟。路轉船行,詩人也來到幽深的溪谷。

一個“歸”字,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礎,遊子漂泊多年,回家時的心情是無比喜悅和興奮。而“轉幽”二字,既描述了路途的曲折蜿蜒,又展現出詩人探幽訪勝的濃厚情趣。

客船在水面上安靜地行駛,詩人也悠閒地觀賞著水面上的風景,“月明看嶺樹,風靜聽溪流。”一輪皎潔的明月緩緩升起,高高地掛在山嶺的樹梢上;清風徐來,溪水靜流,詩人心中也溢滿了回家的喜悅。

張九齡雖然才華卓越,又是肱股之臣,但也時刻受到李林甫等人的排擠和迫害,雖然早就萌生了歸隱之意,怎奈還有很多事情難以放下,更有豪情壯志尚未實現。如今就要回到那朝思暮想的家鄉,心中除了激動和興奮,也似乎還有一些難言之隱。正所謂,近鄉情更怯。

頸聯轉而描寫水面上的情景,“嵐氣船間入,霜華衣上浮。” 夜色深沉、白霧濛濛,嵐氣飄入船間,霜華沾溼了衣服,詩人卻絲毫沒有覺察,完全沉浸在回家的喜悅中。如此明月和夜色,讀者必然會想起張九齡絕唱千古的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詩人非常具有膽識和遠見,曾判斷出安祿山是奸詐之徒,也曾阻止了一些人想廢掉太子李瑛的企圖,避免了宮廷內亂。他更願意提攜青年才俊,為朝廷揀選棟樑之材,這一切都讓後世極其景仰。

最後兩句運用了反襯手法,“猿聲雖此夜,不是別家愁。” 猿聲雖然淒涼,但在歸家的夜晚聽到它,喚起的不再是離愁別緒。詩人以虛擬的猿聲,襯托出心中的喜悅之情,更令人印象深刻。

回家,是一種願望,也是一份心情。遊子漂泊、親人掛念,宦途沉浮、悲喜交加,詩人的一顆心始終覺得不安穩,而當故鄉的味道變得濃郁,這顆心就跳動得更加劇烈。

張九齡的這首詩描寫工麗,前六句側重於描寫景物,最後才由景物觸發情思。作者以樸實的筆觸,淡淡地點染出“明月、嶺樹,溪聲、嵐氣,霜華、猿聲”等意象,傳達出思鄉的迫切,更具有身臨其境的藝術效果。

張九齡擔任宰相的期間,不僅為開元之治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而且還為老百姓謀利造福。他在當時就受到普通勞動者的擁戴,後世的讀者每次讀到那些慷慨激昂的詩篇,心中也會充滿崇敬和仰慕之情。

上一篇:清代詩人龔自珍的一首詩,寫出了一個人生的悲傷,令人感慨不已
下一篇:韓劇《請輸入搜尋詞:www》職場女精英穿搭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