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劉伯溫臨死前為何要對諸葛亮說:不必相信別人,我死在報恩路上

諸葛亮在三國時期一直是作為劉備智囊團之首的形象出現的,在《三國演義》中更是被描繪為神通廣大的人物。“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寫的便是諸葛亮成也忠心,敗也忠心,表達了詩人杜甫對其的嘆惋之情。諸葛亮一生為劉備出謀劃策,讓蜀國成為三國鼎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說是功不可沒。但忠心耿耿的他最終還是死在了報恩北伐的途中,死的時候才四十三歲,後人對他的遭遇十分痛心,也更加感嘆英才早逝。

和諸葛亮同樣為後人所稱道的謀士中還有一位便是劉伯溫。元末明初,他輔佐朱元璋滅掉元朝,平定天下,建立了明朝。這樣一個料事如神,聰明絕頂的人,心中對於前輩諸葛亮有什麼看法呢?據史書記載,劉伯溫因為不服諸葛亮,竟然想要挖他的墳,但當他看到墓碑上的兩行字後,嚇出了一身的冷汗。

在諸葛亮的一生中發生了各種各樣的傳奇故事,從劉備三顧茅廬開始,他的周身便充滿了神秘色彩。在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被塑造成了一個“活神仙”般的形象,和史書上的記載有很大的出入。比如“草船借箭”、“三氣周郎”等都是虛構的。在真正的史料中並沒有這樣的記載。由此可見,不可全信小說中的內容,還是要以史料為準。

除了足智多謀以外,諸葛亮對劉氏家族的忠心也頗為人稱道。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諸葛亮多次北伐。他的《出師表》體現出的赤子之心引人落淚。然而,在諸葛亮北伐時,卻不敵曹魏人傑地靈,最終在北伐的途中病逝。臨死前,深知自己的死亡會給蜀國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於是他設下最後一計,擺了司馬懿一道。

彼時正在打仗,蜀軍緩緩撤軍,司馬懿便率軍追擊。他看見地方軍旗高揚,諸葛孔明正坐在車上,扇著羽毛扇,頭戴綸巾,從容自然。司馬懿便懷疑這是諸葛亮在故意誘敵深入,便趕緊命令大軍停下撤走了。而後便有了“死諸葛嚇走活仲達”這一廣為流傳的軼事。而真正的諸葛亮在哪裡呢?原來在臨死前,諸葛亮就命令四個大漢在自己死後,抬著自己的棺材一直往南邊行進,等到繩子斷裂的時候就把自己安葬下來。

這四位壯漢走了一天一夜便感到十分疲憊,於是隨便找了個荒野僻靜之地就將諸葛亮的骸骨埋了。劉備的兒子後主劉禪得知此事,十分驚怒,將這四名大漢處以極刑,從此這世上便再無人知曉諸葛亮的埋骨地。至今為止,在四川的武侯祠中葬下的僅僅只是諸葛亮的衣冠冢,他真正的屍骨不知埋在何處。

諸葛亮到死都將自己作為政局中的一粒棋子,燃燒最後的一點能量幫助蜀國,這樣的忠心,怎能不令後世感動?劉伯溫在瞭解諸葛亮的事蹟後,自認為自己可以一比,於是便決定去定軍山祭拜諸葛亮。他在出發前誇下海口:如果諸葛孔明算到我會去祭拜他,那麼我便給他磕一千個響頭,承認我技不如人;但是如果諸葛孔明不知道我會去,那就證明我比他厲害,我便會將他的墓碑推倒。

於是劉伯溫便來到了定軍山,找到了諸葛亮的墳墓,他看見墓碑上寫著:“吾到無人到”,他心想,諸葛亮也不過如此,竟然想不到會有人來祭拜他,於是他便一把敲碎了諸葛亮的墓碑。但就在這時,他發現這墓碑之後還立著一塊墓碑,上面也寫著:“唯有伯溫到”。見此狀況,劉伯溫不可置信地嚇出了一身冷汗,心想諸葛亮果真料事如神,能未卜先知,於是他趕緊跪下來向諸葛亮道歉。

從此,劉伯溫再也不敢隨意輕蔑地評價諸葛亮,也收起了自己的自大張狂,認真為朱元璋效命。顯然,這個故事只是民間傳說而已,前文提到,諸葛亮的埋骨地都未曾可知,劉伯溫又上哪兒去尋來祭拜呢?但是這個故事背後表現的是人們對諸葛亮的敬畏和崇拜,進一步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一生赤膽忠心的諸葛亮最終落得個葬於荒郊野嶺的下場,這著實令人感到悲傷,然而他的精神永遠地流傳了下來,更有《三國演義》深化了他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儘管歷史的真相我們已經無從知曉,諸葛亮的秘葬之處也無從得知,但是他留下的文字字字肺腑,都透露著他對蜀國的一片忠心。

參考資料:

《唐詩三百首》

《三國演義》

上一篇:古代女子為什麼喜歡自己的丈夫出軌呢難道說是因為有了不堪的婚姻嗎
下一篇:古代醫生的死亡真的是一個個都要死嗎事實證明並沒有想的那麼簡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