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天下長河》高士奇: 一代權臣鉅貪, 何以明珠巴結、康熙終身寵幸?

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高士奇,字澹人,號江村、瓶廬,又號竹窗。

浙江錢塘人(今浙江省杭州市)。生於清順治二年九月八日(1645年10月26日),卒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六月。

他的一生頗富傳奇色彩,因偶然的機會受到康熙知遇,從落魄京城的一介寒儒入值內廷,在南書房中參與機要,潤色詔敕,地位榮顯一時,被清人比做李白、宋濂一流人物。

高士奇出身於小康之家。

先人在杭州姚江、西溪兩地留有房舍田產,家境頗為饒裕。他幼年讀書的“詵宜樓”座落在西湖南屏山下,樓前花木扶疏,修竹掩映。讀書之暇,高士奇與朋友徜徉於湖山之間,觴絲弄竹,吟詩作畫。

1、落魄“隱士”

康熙二年(1663年)秋,高士奇在杭州參加鄉試,名落孫山,次年三月,被選入太學。他與新婚妻子一同前往北京,準備參加順天鄉試。

初到京師,高士奇囊中存金豐厚,一度仍舊過著悠閒、闊綽的生活。當時京中滿洲貴族每於春秋兩季,駕鷹牽犬,出城田獵。一些紈絝子弟也紛紛仿效。高士奇一度也“喜談任俠,頗習弓矢”。

康熙五年(1666年),他春遊西山,見到玉皇閣下有荒園一所,蒼松掩映,清溪流淌,景色宜人,便在其中築室三間,做為消夏別墅。

酒足飯飽之後,散襟坦步,往來於林壑之聞,遇山僧,坐談迂闊,有時還略具酒茗,以助談興。

從城內攜往西山的書籍,自經史子集、天官地誌、律數醫藥、種藝方言、經卷黃老之類,無所不備。高士奇每日“隨意取而讀之,時或開卷有得。小倦即投匡床偃息,恬然無夢”。

康熙五年(1666年)秋,高士奇在北京參加順天鄉試,再次落第。不幸的打擊接踵而至。

他父親病死後,家鄉的房舍田產被人侵吞、變賣一空。

昔日家資饒裕的文士轉眼間便成了一文不名的窮措大。高士奇在這沉重的打擊下一度變得異常頹唐,終日嘯傲狂歌,與酒為伍。

經過一番痛苦的思索,高士奇開始閉門苦讀、致力經史。

他對妻子說:

“餘少遭閔凶,異鄉羈旅。親戚故舊多棄而不我與顧。當深自刻勵。”

為了維持生計,妻子將陪嫁的簪環首飾典當一空,最後不得不靠借貸度日。康熙六年(1667年),一位故友來訪。見高士奇一家鳩居於頹簷陋室之內,四壁空空,責備他不理生計,高士奇卻寫下“蕭條壁立似相如,只有元龍氣未除。博醉且沾千日酒,消愁還讀十年書”的詩句,聊以解嘲。

2、康熙寵臣

然而,空讀詩書畢竟無法解除腹中的飢渴。在嚴酷的生活現實面前,高士奇不得不放下自命清高的文士架子,操起禿筆破硯,來到報國寺廟市廊下,靠出賣字畫,代寫條幅、喜帖子餬口。

報國寺是當時北京的著名廟市之一,市上百貨具陳,目迷五色。往來其中的既有平民百姓,士紳清衿,也有王公貴族、痞棍無賴。

數年的賣文生活大大豐富了高士奇的社會閱歷,從一個不諸世事的書生逐漸變成了一個八面玲瓏,善於察顏觀色,能與各色人等周旋的人物,在與廟市上的字畫、古董商人,書鋪老闆的交往中,高士奇對書畫鑑賞、版本甄別也有了相當造詣。

康熙八年(1669年),高士奇進入國子監就讀,肄業後謀到一個書辦的差事。不久,宮中關帝廟進行翻修,門楹需要重寫,這份差事落在高士奇頭上。

當時恰逢他的生日,在痛飲數杯之後,拂開雲箋,提筆在手。微醺之中,回想起少年時代悠閒,繞裕的生活,初到京城時氣吐長虹的志向,服下三旬九食,殘杯冷炙的落魄情狀,不禁文思激湧。

他索性按照賀新郎的曲牌,信筆寫下《生日感杯》一詞。慨嘆身世,抒發胸臆。然後才飽沾濃墨,乘興寫下“天子重英豪”,五個酣暢淋漓的大字。

不久,康熙途經關帝廟,見到匾額上那幾個神彩飄逸,清勁挺秀的題字,“大加讚賞”。立刻傳問:是何人手筆?侍從詢問後,說是高士奇。

康熙十年(1671年)四月三日,康熙特命翰林院對高士奇等人進行考試,對高士奇的書法極為欣賞,將他擢為第一,命留翰林院供奉。

又傳旨:

今後凡朕經筵講義,令高士奇一人謄寫。

高士奇每日抄寫完畢,還要與妻子在燈下反覆校讀,常至夜半方止。

康熙十一年(1672年)閏七月二十五日,康熙在懋勤殿召見高士奇,問籍貫年齒,命他寫大、小字,賦五、七言近體詩。

次日,高士奇又獻《東巡賦》一篇,康熙對其詩文讚歎不已,命賜內府錦襦。

高士奇驟被恩寵,舉朝矚目。高士奇等人入侍內廷後,大大開闊了康熙的視野。

從雋永的詩詞和豐富的書畫藝術中,康熙愈發體會到漢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瑰麗多彩。三藩之亂爆發後,康熙為爭取漢族官僚士大夫的支援,對“文治”問題日益重視。

數年後,康熙學問大進。

他興奮地對大臣們說:

“朕初讀書,內監授以四子本經,作時文。得士奇,始知學問門徑。初見士奇得古人詩文,一覽即知其時代,心以為異。未幾,朕亦能之。”

精於世故的高士奇對康熙祟尚儒雅,好學不倦的“聖蘊”更是看得了然。他一再對康熙說:

聖上所治,乃帝王之學,“又非徒事章句者所可窺測萬一矣”。

3、入值南書房

康熙十四年(1675年)冬,清廷復設詹事府,康熙特命高士奇任詹事府錄事。

高士奇在詹事府任內除陪同康熙吟詩寫字外,還負責整理內府典籍,鑑別宮中收藏的書畫珍玩。終日徘徊於玉軸牙籖之間,陪皇帝吟風弄月的文學侍從生活,無法滿足高士奇在仕進聞達之途上飛黃騰達的強烈慾望。

康熙十六年(1677年),十一月,高士奇被升為內閣中書,食正六品俸,賜居西安門內。

十二月,康熙在內廷設立南書房,高士奇、張英經康熙欽定,成為首批入值南書房的漢族官員。

南書房的設立,是康熙加強皇權的一項重要措施。當時平定三藩之亂的戰爭正在激烈進行,有關軍事、朝政的密詔多由南書房官員起草謄錄。

高士奇入值南書房後,每日“報籌而入,送燭而歸”。有時密詔擬就,已經漏下三刻。康熙特諭:宮中禁門,待高士奇離去後方可落鎖。

為防止發生意外,康熙還經常派禁旅騎校護送高士奇返回寓所。

不久,高士奇開始利用南書房“密勿深嚴”的特殊地位結交內廷太監,窺探康熙的起居活動。他每日入朝時,在一個荷囊內裝滿金豆,太監每報一事,便以金豆一顆酬謝,“以是宮廷事皆得聞”。

高士奇得知康熙正閱讀某書,便立刻將這部書取來,仔細閱讀。

康熙十七年(1678年)康熙領旨獎諭高士奇說:

“爾在內辦事有年,幾密諭及朕所覽講章、詩文等件,纂輯書寫甚多,特曠表裡十疋,銀五百兩,以旌爾之勤勞。”

不久,特進高士奇同博學鴻儒科出身,擢為翰林院侍講。

康熙平定三藩之亂後,先後前往東北、江南各地巡視。高士奇多次隨駕扈從。臨行之前,他大量蒐集史冊、山經、地誌,將沿途經過的山川郡縣、扼塞邊關的有關記載,抄錄整理,途經此地時,便與康熙立馬議論,“撫今追昔,究論興衰治亂之由而詠懷古蹟”。

每成一篇,高士奇便倚馬奉和,“不經忖度而妙合風雅,時蒙上貴嘆,數召入帳殿賜食,夜深乃退”。

康熙首次南巡,途經鎮江金山寺時,寺僧請御題匾額。西對江水浩淼的壯闊景色,康照一時想不出恰當的詞句加以形容,濡感良久,無法落筆。高士奇見狀,悄悄在掌心寫下幾個小字,學裝趨前磨墨,微露其跡。康熙見了,立刻照其所擬,揮筆寫下“江天一覽”四個大字。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高奇在扈從巡視塞外時中暑,康熙令御醫前往提治,並賜以冰水,在康熙的眷顧、提攜下,高士奇的地位不斷上升。

由右春坊右庶子被擢升為翰林院侍講學士,再遷侍讀學士,並充任《大清一統志》副總裁。

4、彈劾明珠

數年前,高士奇極力巴結的權臣明珠等人,此時反需向他探訪內廷訊息。每送高士奇返回府邸,“九卿肩與伺其巷皆滿”。

明珠亦在其內。高士奇直入家門,晚飯後才派人請明珠入內。“必語良久始出”。其餘大臣,或延一、二人內語談,不能遍及。

令家人出門相告:“日暮不能見,請俟異日也。”諸肩輿才紛紛散去。

康熙二十四年(1635年),號稱士林魁首的徐乾學奉旨入值南書房。

高士奇與他結為心腹,朝中逐漸形成了以徐乾學、王鴻緒、高士奇為首的江浙官僚集團。學士非出三家之門者,則不為世人所重。

內外官員的賄賂使高士奇很快成為家產“數百萬之富翁”。

他用這筆錢在京城、家鄉廣置田宅,並與人合夥,經營緞號營利。對不肯納賄者,高士奇便想方設法,加以排擠。內閣學士郭棻得到高士奇的照顧,任職後未曾酬謝。

高士奇極為不滿,對同僚忿然說:

“渠之得為學士,誰之力也?皆予為之左右。得至此,從來不曾見他一匹緞,一隻銅杯。”

不久,郭棻便遭到“才品平庸,尸位遊職”的參劾,被革職。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高士奇、徐乾學等人與明珠之間的權勢之爭日趨尖銳。

在與徐乾學兄弟唱和的詩中,高士奇將明珠等人比做表甲稱雄的牡礪。而明珠等權重亦為康熙所不許。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初,直隸總督于成龍在康熙謁陵途中舉告明珠等人貪贓枉法。康熙回京後,立刻召見高士奇,詢問此事。高士奇將明珠、餘國柱等人“聲勢奸利之狀”一舉揭發。

康熙問:“似此何無一言也?”高士奇答:“誰敢?”康熙暗示說:“滿洲不敢,漢官何謾?”高士奇反問道:“漢官獨不要命耶?”

康熙說:“若等勢重於四輔臣乎?我欲去之,則竟去之,有何怕?”

高士奇聞言,立刻表示:“皇上做主,有何不可者?”

隨即向徐乾學傳達了康熙的旨意。徐乾學以門生郭琇的名義上疏參劾明珠,疏稿由高士奇持入內廷,交康熙改定後啟奏。不久,明珠及其親信黨羽紛紛被革職。

5、權奸鬥法

明珠失勢後,高士奇志滿意得,企望能早日從南書房這一儲材要地躍登高位。但時隔不久,他便因納賄受到參劾。

先是,高士奇、徐乾學、陳廷敬等人為貪得賄銀,迫福建布政使張汧出任湖北巡撫。

張汧表示:

自己年事已高,為布政使足矣,不敢妄意巡撫。高士奇等人致書相逼,“謂不成當便得奇禍”。

張汧無奈,只得應允。康熙二十六年冬,張汧因搜刮貪黷被參,康熙令直隸總督于成龍前往嚴審。張汧供出在京納賄諸臣,並將高士奇、徐乾學等人逼迫他出任巡撫的書信一一呈上。

康熙見南書房大批心腹重臣被牽入此案,密召高士奇入宮,當面詢問。高士奇見此事已無法掩飾,便對康熙說:

“督撫諸臣,以臣蒙主眷,多有饋遺。其實聖明威福不旁落。臣何能參與一字?在彼誠無益,在臣則寸絲粒粟,皆恩遇中來也。”

康熙聽了這番奏對,不但未對高士奇加以責罰,反而面露微笑。數日後,康熙特領諭旨:“此案若嚴審,牽連人多。就已審實者即可擬罪,勿令滋蔓。”

由於康熙的有意迴護,高士奇僅被解除任職,仍入值南書房,管理修書事務。

高士奇被解任後,康熙對他寵任不衰。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春,高士奇隨康熙南巡,二月十日,康熙在高士奇的故居杭州西溪山莊內寫下五言詩一首,又書“竹窗”兩大字賜高士奇。

當時江浙官僚集團內部的權勢之爭不斷加劇,徐乾學串通寓居南京的前大學士熊賜履攻訐高士奇招權納賄。

康熙在南巡途中向高士奇暗示:“汝也要防備”。“也有人說你不好哩”。

康熙返回北京後,再次向高士奇暗示,有人參劾他招權納賄。

高士奇問:是誰?康熙索性明言相告:“即汝平日所誇之熊賜履也。”

高士奇早在回京途中就已透過康熙左右的太監探得此事原委。

他神閒氣定地答道:

“即此可見臣在皇上面前說人不好,也非與臣不好,說人好也非與臣好。但是別人說臣還可,熊賜履說不得臣。臣雖不與相交,然書札時常往還。他與臣書說臣人品是程朱一流。豈有程朱會招權納賄的?”

康熙聞言忙問:“書札何在?”

次日一早,高士奇便將熊賜履的書信全部呈上。康熙閱後,“笑而存之”。

徐乾學見熊賜履的參劾未能奏效,便授意門生郭琇參奏高士奇、王鴻緒等五人招攬事權、奸貪壞法。郭琇在上疏中痛詆高士奇等“豺狼其性,蛇蠍其心,鬼域其形”,請康熙將他們“明正典刑”。

郭琇的奏疏剛剛脫稿,高士奇已透過自己的心腹將疏稿抄來,提前進呈康熙。

郭琇的奏疏上達後,“因上先見之,高(士奇)遂受病甚輕”。

高士奇遭到徐乾學的傾軋,表面上不動聲色,暗中卻在尋找機會,準備報復。

康熙二十八年九月,御史張星法參劾山東巡撫錢鈺貪黷。高士奇與錢鈺有同鄉之誼,他立刻抓住這個機會,為錢鈺出謀劃策,對徐乾學、郭琇等人進行報復。

錢鈺在上疏中說:“郭琇曾以私書致臣,囑薦山東知縣、教諭等官,臣概不允。”

郭琇被觸怒後便囑託張星法“捏造虛款”,妄加參劾。根據高士奇的建議,錢鈺將徐乾學、郭琇囑託薦舉親信的書信一併呈上。

康熙見諸漢官內訌不已,令高士奇、徐乾學、王鴻緒等人休致回籍。

6、權臣得以善終

高士奇回到杭州後,終日避人晦跡,隱跡藏身。閒暇時便在園中修植竹樹,分畦種菜。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徐乾學受到明珠親信的報復,異常狼狽。當年中秋,徐乾學特地來到杭州,希望與高士奇重修舊好。

高士奇託病不見。待徐乾學去後,他揮筆寫下“莫道孫龐事可嗔,爭長爭勝豈無因?中山狼性尤奇毒,才賴全軀便噬人”的詩句,感嘆官場上的爾虞我詐。

康熙三十三年秋(1694年),高士奇奉旨赴京修書,仍入值南書房。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高士奇隨康熙西征,平定噶爾丹叛亂。戰事結束後,他受命主持《平定朔漠方略》的編纂。

次年,高士奇以母老奏請還鄉終養。臨行前,其母被封為一品太夫人。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高士奇被授為禮部侍郎。當時他已年近花甲,對官場上朝夕惕厲的生活銜生倦怠之情,便以母老謝任。

次年春,康熙南巡,高士奇至淮安迎駕,扈從返回北京。

康熙屢次召他入宮,“賜予優渥”。不久,高士奇返回杭州,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六月,卒於家。康熙“以其伸朕學問者大”,賜諡文恪。

(正文完)

上一篇:劉亦菲穿薄紗工作被偷拍, 撲倒在地上不怕冷
下一篇:被罵了一季的《脫口秀大會5》, 因為李誕一個舉動, 評分再次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