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FR&RR的進化:電驅帶來的樂趣遠比你能想到的多

曾幾何時在討論轎車的時候,無意中出現一個有趣的詞-「大後超」。

大馬力後驅超跑創造這個詞的是豐田銳志汽車的使用者,因為銳志就是一輛前置後驅的轎車;曾經使用的2。5L-V6發動機在自然吸氣主導的階段中確實挺不錯,真實百公里加速成績可以突破9秒,在十來年前能達到這個標準已經不容易了,在這一階段破百在15秒以內的車都不會感覺到“肉”。

而前置後驅又能有效均衡前後車身的重量,在輪胎尺寸相同的前提下,決定輪胎摩擦力的核心因素就是壓力;說白了就是重量,前置前驅(FF)的三大總成都集中於車頭,車尾的重量比較小所以後輪抓地力弱,前置後驅則能做到均衡。

所以銳志的操控感受也著實不差(同期標準),只是還遠沒有達到超跑的級別,“大後超”還是一種自嘲但在代步汽車陣營中還是比較強的;現階段比較強的前置後驅(FR)的選項已經沒有日系汽車了,從20萬左右開始,運動風格的轎車有凱迪拉克CT4/5、捷豹XEL/XJL、寶馬3系等,但是這些轎車的效能與操控也已經屬於“過去式”——現在進行時已經屬於【RR-電動汽車】。

RR是概念是後置後驅,與前置後驅的區別如下。

圖1:前置後驅-示例圖為凱迪拉克

圖2:後置後驅-示例圖為保時捷

圖3:RR·後置後驅-電動汽車通用標準

在燃油動力汽車陣營中,乘用車型只有真正的超跑才會使用後置後驅,普通乘用車是不會去用的;原因從示例圖中就能找出答案,內燃機的尺寸實在是太大,與其匹配的變速箱的體積也很大,採用這種佈局方式必然會大幅壓縮駕乘空間——汽車的車頭可以很長但車尾卻不能很長,否則比例會非常不協調,同時也會影響的車輛的操控感受;所以採用後置後驅或中置後驅的車輛,基本都是單排雙座的跑車。

這種車型的實用價值很低但確實有更理想的駕駛感受,因為兩大總成都集中於後橋,後輪的壓力必然很大;那麼只要給後輪適應寬度更大的輪胎,即便以大扭矩起步也不會容易打滑。

綜上所述,後置後驅對於車輛的駕駛感受會有提升,但卻會影響駕乘空間;可是使用電驅技術就沒有這種顧慮了,因為電機的尺寸很小、整合的減速器尺寸也非常小——小到在獨立懸架中間的位置即可安裝超大功率的電機。所以電機可以輕鬆地實現後置後驅,但卻不好實現前置後驅;因為電驅系統沒有變速箱也不需要變速箱,高效率的電機透過轉速的調整即可實現調速,那麼採用前置佈局再透過傳動軸驅動就顯得多此一舉了。

於是越來越多的電動轎車採用了RR佈局,雖說電機總成的重量低於內燃機,但仍舊能起到提升後輪抓地力的功能;這就是越來越多的電動轎車的麋鹿測試成績可以達到80km/h的原因,而燃油動力汽車採用後置後驅、後置四驅、中置四驅等跑車,有很多都還沒有達到中端電動汽車的麋鹿測試標準。

最後再瞭解一個知識點,那就是「百公里加速」的變化。

燃油汽車8-10秒破百是有樂趣的標準,6-8秒破百屬於效能車,5-6秒破百屬於高效能車,低於5秒的往往都是知名的跑車;諸如保時捷、 法拉利、蝰蛇或克爾維特等跑車,很多也只是4-5秒的標準。

但是20-40萬區間的電動汽車的百公里加速,已經有很多可以達到3-5秒區間,甚至已經有能達到2。9秒的高效能選項;重點是這些轎車還是沒有什麼輕量化可言的三廂轎車,甚至還有整備質量接近2。5噸的SUV,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參考下圖。

電機的特點是起步即可爆發最大扭矩,內燃機即便用渦輪增壓、機械增壓再加上BSG電機的組合也達不到相同標準;所以很多低功率的兩廂電動代步汽車,0-50km的加速成績都不足4秒。

電機同時有非常高的效率,燃油車的內燃機熱效率最高不過40%,永磁同步電機最高達到97%;也就是說用電機驅動的能耗可以下降⅔(成本下降更多),於是電動汽車就可以用兩臺或三臺電機來提升功率,一輛車既有超大扭矩還有超高功率,加速自然會非常迅猛。

結語:電動汽車帶來的變化不僅是NVH和用車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速”——加速效能的提升總會潛移默化的提升通勤效率,同時也會以更加順暢的超車併線動作提升駕駛安全(相信真正的老司機都懂得這個道理)。

FR已經沒有什麼值得留戀,RR會攜手電動汽車取代FR;而且適時四驅也會成為過去式,以前置前驅加後置後驅電機組成的雙電機驅動系統,實現的總會是全時四驅,不再需要什麼限滑差速器的束縛了。

編輯:天和Auto-小編

天和MCN釋出,保留版權保護權利

喜歡我們的內容請點贊關注哦

上一篇:李雪琴拍《男人裝》惹爭議?身材臃腫顯油膩,造型被指像殺馬特?
下一篇:普及新能源汽車要從娃娃抓起:哪吒汽車推出萌娃電動車是為搞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