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智慧育兒】6個月寶寶輔食新增有講究,這些食物媽媽一定要知道!

對於剛出生的小寶寶來說,他們的生活簡單又單調,基本上每天都在重複著“吃喝拉撒睡”這五項工作。

而面對著嗷嗷待哺的新生兒,新手父母即便是沒有太多經驗,但只要注意好孩子每天的吃奶量與吃奶次數,就還勉強可以勝任。

可等寶寶的月齡慢慢提高,他們對於“口糧”的需求也不再滿足於只喝奶粉和母乳了,所以新增輔食便成了困擾不少家長的難題之一。

6個月是寶寶新增輔食的節點嗎?

輔食作為孩子吃大人飯的基礎,在小傢伙的飲食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不過,給孩子沖泡米粉喂輔食這事說起來輕巧,但等家長真正上手以後,就會發現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其中的細節和注意事項還是挺多的,特別是新增輔食的時間和順序家長要把握好才行。

就拿新增輔食的時間來說,雖然美國兒科協會與世界衛生組織都曾建議家長在孩子6個月時引入輔食,但由於孩子具有差異性,所以不能以月齡作為是否新增輔食的決定性標準。

另外,《兒科學》雜誌也曾認為,如果孩子自身發育節奏還沒有到達吃輔食的水平,那麼引入輔食的時間可以稍微往後延一延,只要在4-8個月之間都是可以的。

由此看來,給寶寶新增輔食也是有講究的,家長要注意把握好時機,這樣輔食的過渡才能夠更加順利。

什麼樣的時機才是恰當的呢?在這個問題上建議寶媽提前瞭解

上文中已經說了,月齡只能作為一個大致的參考項,並不能完全決定是否該給孩子引入輔食,而除了月齡以外,還有幾個參考標準家長可以自行判斷一下。

【標準一】:具備坐在餐椅上的能力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是否能坐與吃輔食並沒有太多聯絡,畢竟一開始的米粉沖泡起來與奶的濃稠度類似,寶寶即便是躺著也能喝,但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

喂輔食需要寶寶具備一定的吞嚥和咀嚼能力,這與喝奶是不一樣的,只有當寶寶能夠坐在餐椅上時,就代表他們擁有處理食物的能力了。

【標準二】:對輔食並不抗拒

小月齡的孩子具有“挺舌反射”,也就是說他們會把固體食物以及勺子推出來,表達自己不吃的意思,但這種反射大多會在4-6月內消失。

【標準三】:對其他食物表示出明顯的興趣

寶寶新增輔食還有一個訊號就是他們對食物表達出了興趣,比如看到媽媽吃飯眼睛會跟著轉,又或者開始用手夠其他食物等等。

那麼當孩子滿足了新增輔食的各項標準,家長給寶寶引入輔食的順序又該是什麼樣的呢?

寶寶的輔食順序要遵循三點原則

①由稀到稠:衝米粉不是衝芝麻糊,並不是說越稠就越頂飽。正相反,對於剛新增輔食的孩子來說,過於濃稠的米粉他們是咽不進去。

②由泥到塊:有些家長認為寶寶還沒有長牙,是不是應當一直吃細軟的食物,其實並不是的。6個月左右的孩子正處在吞嚥期,而等他們到了7-8個月的時候就可以吃一些稍微綿軟的食物了,9到11個月可以食用一些切得比較碎的丁,等到了1歲左右便可以吃固體食物了。

③由少到多:輔食的意義在於“輔”,並不是說家長給孩子新增輔食後,就可以不再餵母乳或者奶粉了,而是在一開始仍保持固定的餵奶量,只是在一天中逐漸新增輔食而已,而隨著孩子月齡的增加,再逐漸新增輔食量。

總的來說,如何給孩子新增輔食是一門學問,而在這個過程中家長更應當在細節上多注意。

上一篇:景甜、範丞丞、汪東城等出席活動時,為何只有三人打傘?網友不解!
下一篇:女孩子真的要富養才好一些嗎?這位家教的話讓無數父母沉默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