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曹植的一生,從少年時期的無憂無慮、閒雅舒適、富麗奢華的貴公子生

曹植的一生,從少年時期的無憂無慮、閒雅舒適、富麗奢華的貴公子生活,到在其父去世,其兄掌權開始,便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經濟和政治生活的雙重困厄壓迫著一代文學巨匠,他痛苦著,我們卻不見他對物質生活困窘的憤懣。

然而我們卻可以清晰地聆聽到,他無數次對於政治壓迫的不滿,對“困獸”般毫無自由和尊嚴的政治生活的憤慨,還有他尋找一切機會祈求被用、積極進仕的渴望。“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衛靈公》),可以看到,曹植在絕境的生活中,從來沒有真正喪失進取的鬥志,隨著所處環境的變化,他也學會了“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尤其是在面對曹丕的殘酷迫害時,他一改少年時期做事衝動的缺點,開始為人低調、做事謹慎,謹記著謝恩、自責自省的原則,於主動退讓中謀求生存的曙光,但只要曹丕的統治稍稍有一點寬鬆,曹植能有一絲喘息的機會,他就絕不會放棄為自己謀求政治權利,請求被用。

他在默默無聞的隱退中暗藏著一股倔強的韌勁,一種伺機而發的戰鬥精神。曹叡統治時期的曹植,更顯出了他不屈不撓的搏鬥精神,雖然他外表謹守著“忠君賢臣”的美好形象,他大唱讚歌,同時也不忘針砭時弊,直接揭露社會現實和朝廷面臨的危機。

此一時期的曹植,完全褪去了黃初時期的低隱和俯首示弱,他變得愈發勃勃生機,更加自信、更加積極地關注政治,不斷作文章發表自己的政治觀點,不斷上書請求自試,他毫無畏懼,一改委婉含蓄的文風,大膽、直接地表白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雖然同樣面臨著不斷徙封的慘遇。

但是,曹植一直不放棄積極奮發的鬥志。雖然最後終是不被明帝所用,始終是懷才不遇,曹植偶爾也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求長生思想,但那終究不過是他內心極度痛苦時排遣苦悶的一時迷夢。而夢醒之後,他依然頑強地掙扎在現實與理想之間,為堅定的政治理想而不遺餘力地爭取著。他想透過不斷地展示自己的才華。

虔誠地剖白自己的耿耿忠心的方式,以期望得到曹叡的肯定和重用,然而孰不知他越是要積極有所為,曹叡就越發感到威脅重重,對他的信任也會越發地少了,那麼也就更不可能放鬆對曹植的監視和控制。隨之而來,曹植所面臨的苦難也將會愈發沉重,他在實現理想的路途上就漸行漸遠,理想的實現變得更加渺茫。

於是曹植內心的悲痛情緒也就更加強烈,鬱結於心無法排解,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衝突越強烈,曹植命運的悲劇性也就愈發顯著,他內心的悲劇感也就更加深刻。曹植在曲折的一生中,採取了能屈能伸的生存方式,在曹丕父子的高壓統治下委曲求全地生存著。

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思想的成熟,他也開始在夾縫中鬥智鬥勇,一方面可以暫時主動低頭保全性命,另一方面卻時時在等待合適機遇。正是因為心中還有未實現的理想,所以他才能忍耐所有的打擊,是心中的那個理想給予了他頑強堅持的力量,給予了他排除萬難的勇氣,是那個理想賜給了他行動的光芒,使他不惜一切前行。

他的苦,他的痛,無不是牽絆著他的理想。雖然曹植在萬般無奈下,不得已還是選擇了著述立說,但是他內心依然鬱結著遺憾,卓越的文學才華帶給了他輝煌,成就了他極高的文學地位。然而這一切,卻依然無法抹去曹植內心的苦痛和悲哀。

這就是懷揣著政治理想,卻無法實現的古代知識分子的悲劇,一方面,接受傳統儒家思想的這些知識分子們憂國憂民,把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作為自己的責任與使命。他們已然把個人的價值與社會的價值融為一體,在自己的理想王國裡構建著美好的政治藍圖,他們期冀自己的才華能對國家的發展有所貢獻。

並以為國效力、建功立業而感到驕傲和自豪,認為自己的人生價值得到了實現。而另一方面,生活在封建社會中的他們,由於現實舊有社會制度的侷限和阻礙,往往苦於懷才不遇、得不到帝王的重用,當英雄無用武之地時,他們的內心不可避免地產生了極度的苦悶和壓抑感。

但他們不甘心、不服輸,於是掙扎著、爭取著、抗爭著,但是懷抱著美好憧憬的奮鬥卻註定使他們的行動,越來越脫離於理想的實現,甚至導致頑強而執著的行動與理想的實現南轅北轍,此種情況下,人物命運的悲劇感就更加濃重。曹植正是用自己的一生演繹著,這一古代知識分子所普遍經歷著的悲劇。

他的理想支撐著他在面對任何困境時,都能保持堅強的鬥志和拼搏的精神,而現實的重重障礙最終導致理想的無以實現,卻不可避免地使他在精神上痛苦不堪。深沉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使他內心的愁緒與痛苦無法解脫,而正是這一不可調和的矛盾,最終導致了曹植命運的悲劇性,併成為其悲劇命運的根源。

上一篇:【關注】明朝的裡甲制度,為什麼會逐漸式微?背後隱藏著什麼苦難?
下一篇:《父母愛情》中的女主角,一生都在演戲,卻被人說是不如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