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春聯、祭祖、年夜飯這些年齡段的習俗,你知道是怎麼來的嗎?!

繼續來回味過年習俗,重拾我兒時那濃濃的年味兒。

4.

忙碌的年卅

年三十這一天,大人們都會很忙碌,要貼春聯、祭祖,還要準備年夜飯。

貼春聯

春聯,廣州人稱為“揮春”。以前爸爸會自己手寫春聯,用大毛筆蘸上金粉在裁好的紅紙上寫,橫批貼在大門的上方,上下聯貼在兩邊。還會買來門錢(吊錢),貼在大門的門楣上;將寫著“出入平安”的春聯貼在每個房門的上方;在樓梯的牆上貼一張“上下平安”;在陽臺的牆上貼“天官賜福”。

春聯,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也增添了過年的喜慶氣氛。

拜神祭祖

過年前,媽媽會折一大袋子的金元寶。年三十那天下午,她會先後在祖宗神位和門口前,擺上蘋果、年糕、燒肉、煎好的鯪魚;再焚香、點蠟、燒紙錢和金元寶;把杯中的酒水倒在地上以敬祖先;最後媽媽雙手合十,口裡唸叨著“祖先保佑”,拜神祭祖儀式完畢。

年夜飯

年夜飯是媽媽一人忙活,通常會做白切雞(無雞不成宴)、髮菜燜豬手(發財就手)、炒生菜(生財)、燒肉(紅皮赤壯)炒香芹(勤勤懇懇)、鯪魚(年年有餘)粉葛湯……每道菜都有其寓意。這是媽媽的味道,是家的味道,也是年的味道。

南方人年三十會吃湯圓,寓意著團圓。而我們家是在元宵節才吃湯圓,小時候是媽媽親手製作的,只有紅糖餡,但吃著覺得很甜蜜。

賣懶

吃過年夜飯,小朋友會結伴到大街上,拿著雞蛋,點著一炷香,邊走邊唱賣懶歌“賣懶,賣懶,賣到年卅晚,過咗年就大個仔唔好再學懶囉……”,以求“把懶賣出去,使自己變勤奮”。

5.

熱鬧的新年

放煙花爆竹

當除夕午夜零時,家家戶戶都會點燃鞭炮(廣州人稱為“炮仗”),爆竹聲聲,響徹夜空,敲響了新年的鐘聲。我們在“噼裡啪啦”的響聲中進入甜甜的夢鄉。

大年初一,人們很早就起來。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媽媽總會先大喊一聲“放炮仗”,再點燃鞭炮。

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祥瑞之氣,喜氣洋洋。

晚上就是孩子們狂歡的時候,成群結伴,拿著沙炮、鞭炮、火箭炮、小蜜蜂、各種煙花……盡情燃放。

利是

所謂“利是”,即為紅包,“派利是”,就是發紅包;“逗利是”,就是領紅包。農曆新年期間,小朋友看見長輩,都會說些吉利的賀年話,如“恭喜發財,利是逗來”,而長輩都會報以“利是”。

年初一,我和哥哥睡醒,就會穿好新衣服,第一時間到爸媽面前說“新年好”,爸媽迴應“新年好”後,就會給我們雙封利是。等到十五過後,我們就會把所有利是拿出來,開開心心地一一拆開。

醒獅

(

舞獅

)

大年初一,在祠堂會有舞獅表演,孩子們都愛看。村裡的醒獅隊還會走到大街上表演,舞獅時會配以大鑼、大鼓、大鈸,很是熱鬧。有人家用紅繩將生菜和利是捆在一起,掛在屋外,等著“獅子”來採青。舞獅採青,採其意頭,即生生髮發,生意興隆。

6.

年初一的禁忌

廣州人將大年初一,看作是新的一年運氣好壞的預兆。有四個禁忌:一是初一不能搞衛生;二是不能拿剪刀;三是不能洗頭;四是第一頓飯忌吃葷,我們家會做齋菜,材料十分豐富,有云耳、冬菇、金針、粉絲、支竹、蠔豉、髮菜、豆腐卜,用南乳燜煮。

7.

正月初二,回孃家拜年

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孃家拜年。

記得兒時,媽媽要帶很多年貨回外婆家。外婆有七個兒女,媽媽得準備五份年貨,送給外婆、姨媽和三個舅舅,通常有糖果、臘腸、幹魷魚、核桃酥。收到禮後,親人回以利是、生菜、大蔥、茨菇和桔子,圖個吉利。

親人相聚,大人們邊喝茶邊嘮家常,孩子們則是吃喝玩樂;吃飯得擺兩桌,子孫滿堂,其樂融融。

8。

走訪親戚

年初一,我媽會捧著一個大盤子,上面放著各種賀年食品,帶著我走親戚。大人見面互相祝賀新年如意,主人多少收點禮,並回以客人利是。客人坐一會兒就去下一家,一天就把附近的親戚走完。

結語:

我們經常抱怨,現在過年沒有年味。話說回來,年味究竟是什麼呢?

年味,就是一種期盼、一種願景、一種儀式感。年味,就是製作傳統賀年食品的樂趣,就是一家人吃團年飯的味道,就是逛花市時感受到的熱鬧氣氛,就是貼春聯、擺放年桔年花所營造的喜慶氛圍,就是那漫天煙花、爆竹聲聲的紅火場面,就是跟親朋好友相聚的美好時光……

時代在變,人們的過年形式也發生著改變。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省略掉很多過年的傳統習俗,減少了很多過年的儀式,年味也就變淡了。

時代沖淡了我們的激情,生活沖淡了我們的童心,舊日的年味不再,成了我們溫暖的回憶。但是,我們心中仍然有著那一份情懷:

過年,一家人齊齊整整最重要!

上一篇:他是一代才子,卻因一首詩被人拋棄,一生坎坷,卻是最幸福的男人!
下一篇:【薦讀】一個普通考生的自白:如果沒有路,我們還能走多遠?| 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