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蘇東坡曾幹過一件事,讓人大跌眼鏡,如今人們卻對他的熱情倍感讚賞

我們與他人、與這個世界之間,究竟存在著一種什麼樣的奇妙關係,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與他人相處?對此,我國北宋著名詞人蘇軾可謂頗有發言權。

作為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大文豪,蘇東坡不但在詩詞歌賦、書畫散文等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極高成就,而且在人生態度、處世哲學方面亦獲得了世人極度的讚賞和推崇。

很多人都將蘇東坡奉為自己的精神領袖和精神偶像,甚至有人一度盛讚他為“三千年一遇的妙人”。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萬眾敬仰的“大神”,竟然也曾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幹過一件令自己感到無比羞愧的“蠢事”。

事情是這樣的:

蘇東坡有個朋友是名高僧,名叫佛印。倆人往來頻繁,經常一起參禪、打坐。

一天, 兩人又在一起打坐。蘇軾見佛印胖胖的樣子很好玩,打算逗逗他,便笑問道:“你看看我像什麼啊?”佛印說:“我看你像尊佛。”蘇軾哈哈大笑,轉頭卻對佛印說:“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兒像什麼嗎?我看你就像一坨牛糞。”

佛印笑而不語,並不計較。

蘇東坡卻十分得意,回家後更忍不住在妹妹蘇小妹面前炫耀這件事。

不料蘇小妹聽完後卻不以為然,並對哥哥蘇軾說:“就你這個悟性還參禪呢,你知道參禪的人最講究的是什麼?是見心見性,你心中有什麼,你眼中看到的就是什麼。佛印說看你像尊佛,那說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說佛印像牛糞,想想你心裡有什麼吧!”

蘇東坡聽完後,當即羞愧不已。

這件事告訴我們什麼呢?答案顯而易見,那就是:

千萬不要“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強加在他人身上。

01

首先,你的觀點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觀公正,更不可能完全正確。

發小沫沫在自己很小的時候曾經歷過一件看似微不足道、卻讓她很受傷害的“小事”。

那是沫沫六、七歲的時候,她家隔壁住著一個長得十分漂亮、打扮也非常時髦的鄰居阿姨。鄰居阿姨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去舞廳跳舞。有時候也會帶著一幫朋友來家裡跳。

因為隔壁歌舞昇平實在太過歡樂,沫沫便忍不住跑過去湊熱鬧。慢慢地,她也喜歡上了跳舞,有時候在家裡也會忍不住邁著步子練習起來。

有一天,正在邊看電視邊織毛衣的媽媽忽然一抬頭看到沫沫正在練習跳舞,頓時就變了臉色,怒氣衝衝地跑上前去推了沫沫一把,罵道:“你學什麼不好就學這些不正經的!你看隔壁都是些什麼人,整天流裡流氣的,不要臉。你想長大了也這麼不要臉嗎?”

沫沫既驚愕又深感羞恥,從那以後再也沒有參與過任何跟跳舞有關的事情。儘管現在想來,當時的鄰居阿姨並沒有任何的“不正經”,真的只是再正常不過的跳舞而已,沫沫依然覺得心有餘悸。

電視劇《清平樂》劇照

而沫沫的媽媽,顯然正是對沫沫造成傷害的“罪魁禍首”。因為

在沫沫媽媽的認知裡,去舞廳跳舞就意味著不正經、不學好,所以只要是跳舞的人,自然都不是“好人”。

這個看法荒謬嗎?當然荒謬,而且是荒謬至極。

但就是如此荒謬至極的看法,對於當事人——也就是沫沫的媽媽而言,卻被奉為了金科玉律,並被她理所當然地用在了所有人的身上,包括她的親生女兒。這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更是一種悲哀。

02

其次,你對別人的看法,往往是你自己的映象。

心理學中有一個很普遍的心裡現象叫做“投射效應”,意思是人們往往有將自己的特點歸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傾向。

比如一個單純的人會以為別人都是單純的,而一個自私的人通常會覺得別人很自私。

這就像照鏡子,你“長”什麼樣,你就會看到什麼樣的映象。你以為“鏡子”裡的人是別人,其實卻分明是你自己的投影。

或者更確切地說,這就像X光透視,你看到的“魅影”,恰恰正是自己靈魂的真相。

電視劇《清平樂》劇照

比如一群人在影片網站上發彈幕討論某個女明星。有人關注她的顏值、有人關注她的演技,也有人關注她的出身背景、或者感情八卦。如果稍加留意,其實便不難發現,他們每個人關注的側重點往往與他們的自身情況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絡。

關注顏值的,通常本身顏值較高或者對高顏值心懷嚮往;關注演技的,往往比較務實、比較注重工作能力;關注出身背景的,不是同病相憐、很大機率就是自認為多少有些優越感;關注感情八卦的,多半處於一段感情之中,或者本身就是感情豐富之人。

我們常說,“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這正是“投射效應”在起作用。一千個人看到的,未必是真正的哈姆萊特,而是他們投射出來的一千個“自己”。

正如暢銷書作家張德芬所說:“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電視劇《清平樂》劇照

03

再次,正確的看法並不一定能夠永遠正確。

很多時候,我們對於他人的看法都來源於我們在腦海中對於他人所形成的既定印象。但這種印象往往是非常片面、也經不起任何推敲的。

因為我們的大腦平時需要收集和記錄的東西太多,所以很多時候不得不對一些事物和資訊進行簡化處理,然後根據簡化後的內容打上一個標籤、進行歸類和記憶。

這就像我們日常整理檔案那樣,把各種檔案分別塞進一個個資料夾裡,再給每個資料夾標註幾個關鍵字。但這幾個關鍵字顯然不足以讓我們完全掌握檔案的真實內容。並且,這些檔案也往往是具有時效性的,不可能永遠適用。

更何況,一個活生生的人,其“時效性”更是瞬息萬變,絕非任何事物可以比擬。

電視劇《清平樂》劇照

正所謂“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三國時期呂蒙由“不學無術”到“學富五車”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要總是用自己老舊的眼光去看待別人,因為人總是會變的。

一個人以前是什麼人,不代表他現在和將來就是什麼人。所以當我們評價一個人的時候,不能總是永遠依賴於我們的已有認知,甚至是“偏見”。

事實上,所謂“以己度人”,很多時候其實是一件“侮辱性極大、傷害性更大”的一件事。

對於自己來說,任憑一己之見“一葉障目”、狹隘獨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謂是對自我人格和智慧的雙重侮辱。與此同時,我們還會因此對別人造成難以預知的傷害,導致別人對我們的隔閡和疏遠,這樣一來,我們便同樣也對自己造成了難以挽回的傷害。

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尤其需要時時反觀自我,覺察自己在看待人和事物上的某些個人“痕跡”,不輕易論斷和評判他人,更不要被他人的論斷和評判誤導和“跑偏”。

電視劇《清平樂》劇照

歸根結底,我們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其實就是我們如何看待自己。我們看自己有多“順眼”,這個世界往往就有多“順眼”。

你覺得呢?

END

【聊一聊】

:你有被他人的看法曲解過嗎?你能意識到自己有時候對別人的看法可能會存在自身的某些侷限嗎?歡迎暢談分享~~

上一篇:為什麼我們在最該珍惜的時候,也許我們在最該珍惜的時候. . . . .
下一篇:她一直被人稱讚的別人家孩子,卻嚐到了苦澀,敗得很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