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癌症病人手術當天和妻子吵架,知道真相後,所有人眼睛都哭紅了

文/學乃身之寶

昨天,一位來訪者和我說起了自己心中的苦悶。

她是一位癌症病人,生病3年,剛開始的時候,老公對她很好,但最近,她發現老公變冷淡了,尤其是最近她準備手術這階段,手術當天老公竟然還和她吵架,這件事一直讓她耿耿於懷,因為她無法理解,自己曾經那麼愛的人會這樣對待自己,他覺得老公這樣做,就是想讓她早點去世,所以特別傷心、難過。

聽她抱怨完老公的“不近人情”,以及冷暴力後,我問她,你和他溝透過嗎?他知道那天和你吵架給你帶來的傷害嗎?

她說,這樣的傷害還不明顯嗎?有什麼可說的?

我又試著讓她站在老公的角度去理解當時老公的行為,她說到,我無法理解他那種沒有人性的做法。

看得出,她對老公已經心生恨意。

這種情況下,我選擇繼續傾聽,等待她真正“一吐為快”後的轉變。

其實,像這位來訪者抱怨伴侶的人有很多,他們對伴侶有各種不滿,其本質就是覺得對方對自己不好,不愛自己了。

這麼想是正常的,但這裡面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把伴侶和感情想得過於完美了,而這或許就是感情中最大的傷害,因為理想化,會讓一個人在感情中不斷受傷。

今天的文章,我就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說感情中的“理想化”,給雙方帶來的傷害。

1。理想化,往往是我們選擇伴侶的標準

知名心理諮詢師陳海賢老師曾說:“

很多時候,人們不是選擇了眼前的伴侶,而是選擇了心裡那個理想化的情人

。”

因為每個人的頭腦裡都會有一整套關於愛情和伴侶“應該如何”的假設,而這一整套“應該”的假設背後,有人們自己的經驗、需要、期待和慾望。

就像前面說的來訪者,她的頭腦中就覺得老公“應該”顧及到自己的感受,“不該”和自己吵架,“應該”體諒和理解自己作為癌症病人的痛苦。

當然,這裡並不是在為她老公的做法開脫責任,因為作為老公,有責任和老公共患難,而是想說,“應該”思維會把伴侶理想化,這是需要警惕的事情。

也就是說,

如果一個人把伴侶理想化之後,就會有不切實際的高期待,而這樣很容易讓自己受傷,因為人是不完美的,沒有理想、完美的伴侶,高期待自然帶來高失望。

2。理想化,會產生非黑即白的想法

正因為理想化,所以人們習慣對自己的伴侶特別苛刻,總是想法設法去改造伴侶,讓其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他們頭腦中最經典的句式是這樣的:

如果你愛我,就應該……;

如果你做了……,就是不愛我。

這種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想法,會讓彼此的關係陷入緊張的境地,因為這種想法讓關係失去了張力。

前面的來訪者就是被這種非黑即白的想法禁錮了,所以她不願嘗試和對方溝通,也不願換位思考,試著去理解老公的做法(作為癌症病人家屬,內心也是焦慮的,同樣需要理解和體諒)最後的結論就是,“他和我吵架,就是不愛我了”。

但現實生活中,伴侶之間是否有愛,不能只通過一件或幾件“不滿”的事情來認定的,因為那樣做太片面,更為重要的是,這種非黑即白的想法,很容易讓一個人陷入主觀臆想的世界中。

可見,

理想化,不僅會帶來高期待,還會帶來主觀臆斷。

3。現實中的愛,是不完美的

既然感情中的理想化,會讓人受傷,那麼為什麼還有人把愛理想化呢?

因為理想化的愛,會給人希望,滿足自己對美好愛情的渴望。

把愛理想化並沒有錯,但不能把這種渴望當真,因為那樣,人會活得特別痛苦,就會反覆尋找證據,體驗到自己不被愛。

就像文章開頭的那位來訪者,她因手術當天老公和自己吵架,感受到自己不被愛後,就會想起以前老公不夠愛自己的各種事情或時刻,於是越想越氣,無法控制住心中的怒火。

也就是說,我們要明白,現實中的愛,是不完美的,有時候很愛,有時候不夠愛,有時候又沒有愛。

正如心理諮詢師叢非從老師說的:“

現實中的愛,並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存在,不是一個愛與不愛對立的存在,而是一個程度漸變的存在,是一種愛和不愛疊加的狀態。

當我們能夠意識到愛情的真相是不完美之後,才能經營好愛情,並讓愛趨於完美。

首先,看到愛的不完美,才能放下理想化的執念。

對於我的那位來訪者,當時我建議她想想老公怎麼做能讓自己消消氣,後來她才慢慢意識到,老公當時和她吵架是因為壓力大。

原來,她生病之後,家裡欠了很多錢,而那次手術費也是借來的,經濟的壓力讓她老公心情特別煩躁,所以才沒控制好情緒,和她吵起來了。

經過這樣的反思,她放下了自己的高期待,開始試著去理解老公,而這時她的改變也就發生了。

其次,認識到愛情的不完美,才願意花時間去經營愛情。

愛情的開始,幾乎都是美好的、浪漫的,但隨著時間的拉長,理想化愛情會破滅,人會失望,而正是經歷過失望,才知道愛情是需要經營的。

就像那位來訪者,她意識到自己愛情的理想化之後,才願意做出改變(主動和老公溝通,也願意換位思考等等),進而讓愛的時刻越來越多,不愛的時刻越來越少,而她也會更多地體驗到自己被愛著。

再次,接受愛情的不完美,才能有所成長。

或許很多人把愛情理想化,是因為自己缺愛。

他們會想,小時候沒有得到的愛,長大後會得到,或將來會擁有,只是現實很殘酷,無論和誰在一起,心中需要的那種理想化的愛,都很難得到。

如果他們接受了這個現實,本身就是在成長。因為他們知道了現實沒有那麼美好,但也沒有那麼糟糕。

總之,

我們不要把伴侶和愛情想得太美好,因為我們終究會失望,再次體驗到不被愛,而這或許就是感情中最大的傷害,這樣的傷害比背叛更大,因為那是我們自己造就的。

本文完

感謝您的閱讀

上一篇:【教育】賣油翁背後的社會風險:社會風險與社會負面
下一篇:【悅思】致我們的2020年:致我們的春節,不管過不好,我們都要再見!